6月金融数据整体平稳 央行强调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6月金融数据整体平稳 央行强调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2019年07月15日 04:03 第一财经日报

  6月金融数据整体平稳 央行强调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杜川

  伴随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增强。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M2、社融及信贷等金融数据整体平稳,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1~6月,新增人民币信贷9.67万亿元,同比多增6440亿元;社融增量累计1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18万亿;6月末,M2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4%,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

  随着上半年金融数据的出炉,市场开始关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特别是在美联储释放出强烈降息信号的背景下,我国央行是否会跟随美联储的步伐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在12日央行召开的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媒体吹风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接下来会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

  数据向好,M1、M2剪刀差不断收窄

  6月信贷数据呈现出一个向好的势头:社融增速明显反弹,前期“增信用”措施的效果正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是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6万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因素。一是贷款保持较快的增长;二是企业债券的融资增速加快;三是地方政府的专项债的发行力度明显加大;四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负增长的势头持续减缓,受基建和房地产销售回暖的影响,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负增长的势头在持续减缓;五是没有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的降幅明显缩小。

  “社融的总量还是保持在10.9%,其中贷款是9.67万亿,占社融的比重是73%,这个比重也反映出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资的比重明显提高。”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认为,上半年直接融资的比重比去年底和一季度又有了较大提高,是一个较好迹象。

  除了社融增速反弹外,M1增速的明显反弹、M2增速企稳也反映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政策引导下逐渐增强。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

  “M1、M2剪刀差不断收窄,反映企业现金流稳步改善,融资难问题正在得到边际缓解。”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M2增速的相对稳定,也体现了当前央行定向调节以及稳健政策的思路。考虑到下半年仍存的经济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为进一步激活企业活力,货币政策适度逆周期调节仍有必要。

  阮健弘表示,今年以来,央行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稳定监管预期,增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推动了M2增速企稳。

  具体来说,M2增速的企稳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是银行的贷款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二是银行的债券投资增速比较快;三是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规模的降幅有所收窄,银行表外资金大幅下降的状况明显有所缓和,表内外资金关系以及表外融资变化趋于稳定,银行派生货币能力明显增强。

  “总体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总体充裕。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2%,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货币乘数6.14,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M1增速有所回升,这反映了市场主体对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需求有所恢复。”阮健弘称。

  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数据显示,6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66万亿,环比多增4800亿,同比少增1786亿元;1~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67万亿元,同比多增6440亿元,总量上有所扩张。

  新增贷款结构分布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结构上看,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依靠短贷冲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难言乐观。

  分部门看,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2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8万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1~6月短贷和票据融资合计同比多增1.29万亿,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却不升反降,同比少增2400亿,新增中长期贷款乏力也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的不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从节奏上来看,上半年贷款增量前高后低,二季度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减少3100亿,这一方面可归因于一季度海量增长后银行对信贷投放节奏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与二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投融资需求边际下行相印证。

  温彬表示,上半年企业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较多,下一步要着重关注信贷结构,进一步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全球央行走进降息周期。近期,全球多家央行宣布降息、美联储释放出强烈降息信号。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鸽派”的背景下,中国央行究竟是否会跟随美联储的步伐,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孙国峰回应称,“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他表示,我国有两个重要利率,利率水平一直在下降。一是整体市场利率水平,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下降。截至2019年6月末,DR007是2.56%,同比下降45个基点;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3.23%,同比下降25个基点。二是贷款实际利率,2019年5月企业贷款利率是5.34%,同比下降17个基点,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降低。

  总体来看,虽然上半年M2、社融及信贷等金融数据整体平稳,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近期制造业PMI等先行指标显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对此,市场对继续出台降准、降息等政策预期也在不断升温,数量和价格两个纬度被认为是接下来加大“宽信用”政策实施的路径。

  温彬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望再次启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即通过调降OMO、MLF、T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降息,同时逐渐建立从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的有效机制,有效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未来央行或将从数量和价格两个维度,加大‘宽信用’政策实施力度。”王青分析认为,未来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向稳增长方向微调。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全面及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TMLF、再贷款再贴现规模,定向引导资金流入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近半年,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持续发力、精准滴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以疏通货币流动至实体经济。

  例如,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人民银行对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分三次实施到位。目前,前两次已实施到位,第三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也将在7月15日实施。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然是今年的货币政策发力重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利率以及贷款实际利率一直在下降,但市场利率降幅远大于贷款实际利率的降幅,这意味着,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成为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实现“最后一跃”的主要障碍。

  “当前,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走势出现背离: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另一方面贷款利率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不足,未来需要采取措施增强贷款定价的市场化,并引导其与货币市场利率挂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称。

  孙国峰表示,贷款的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对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下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点是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贷款基础利率,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随着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市场报价利率作为贷款报价的参考,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的实际利率。

  展望未来,孙国峰强调,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推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责任编辑:张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8 苏州银行 002966 7.86
  • 07-17 科瑞技术 002957 --
  • 07-17 景津环保 603279 --
  • 07-16 丸美股份 603983 20.54
  • 07-16 大胜达 603687 7.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