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小微融资悖论: 额度增加、利率下降, 为什么还是融资难?
杨佼
[“在没有好项目的情况下盲目融资,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说。]
[“资质好又需要资金的企业融资容易,但数量有限;经营不好、产品没有竞争力、负债高的民企,银行不敢贷,所以就出现了‘资产荒’。”上述华南城商行人士说,在大型优质民企的竞争中,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缺乏足够实力,“资产荒”就更加突出。]
[“融资渠道通畅的,只是少数企业,一般处于寡头地位,或者领先地位。”上述华南某城商行人士说,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虽有改善,但依旧比较困难,尤其是行业上下游企业。]
[民企当前直接贷款成本大约在7%,加上其他费用,综合成本远远超过7%,很多民营、小微企业无力承担。]
“银行主动来找我们,问要不要贷款,贷款利率也下降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刘棠枝的感受很直接。
作为创维集团总裁,刘棠枝是彩电行业的知名人士。3月底的一个下午,在深圳前海,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8年下半年以来,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融资周期、贷款利率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改善。
这并非只是大型民企的感受。第一财经记者经过近一个月调查,多位企业、银行人士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部分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明显。某国有大行一季度新增民企、小微贷款在2000亿元以上,利率已经降至基准,一些股份制银行利率降至略高于6%。
不过,额度增加、成本下降带来的融资环境改善,可能并非所有民营、小微企业都能享受到的待遇。一些经营尚可但缺乏抵押物或轻资产的民企和小微企业,出现结构性融资难。
这主要在于部分民企、小微企业存在过度依赖融资、风险较高等原因,银行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而综合成本偏高,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意愿。现行银行风险处置中的个人问责机制,也降低了银行从业人员对民企、小微贷款的积极性。
此外,要想真正解决民企、小微融资难,关键还在于给予民企、小微企业平等的市场地位,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民营、小微融资明显改善
除了银行送贷上门,在刘棠枝看来,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改善,还体现在利率、手续等多个方面。
“民企融资环境确实变了,利率也下降了。”他说,目前公司流动贷款利率基本已经下降到基准水平。由于产品出口规模较大,银行还主动与公司一起,设计解决方案对冲汇率波动的风险和资金成本。
根据创维数字披露,4月12日,该公司完成10.4亿元的可转债发行。此前的3月26日,创维数字的4家子公司,计划向银行贷款12.5亿元。更早前,工商银行与创维集团签订了“总对总”协议。
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监管机构多次采取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今年3月,银保监会提出“两增”目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全年要实现“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
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推动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支持单独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同时,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政策接连激励之下,民企、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除了大型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对中小民企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
“过去一年多,银行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有很大变化。”简单汇副总裁向晓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该公司从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通过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银行的直接贷款额度也比较宽松,部分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已经下调到基准水平。
不过,融资额度增加、成本下降、便利度提升,可能并非所有民营、小微企业都能享受到,特别是在制造业,一些缺乏抵质押物的中小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依旧困难。
“今年跟几家银行谈过贷款,最后一家都没谈成,可是扩大产能又急需资金。”珠三角某模具企业股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成立十几年来,企业利润和股东资金都用于扩大生产,除了机器设备,没有其他资产,银行又不接受设备抵押贷款。
该公司股东说,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零配件模具,下游客户主要是国内几家大型汽车厂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规模,目前销售额接近3亿元,毛利8000万元左右,虽然算不上头部企业,但在行业中排名也比较靠前。由于正规渠道融资困难,企业发展主要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
上述情况在众多小微企业身上同样存在。“有一个小公司老板,就靠手里的一张地方政府采购订单,贷款金额不到100万,”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广东某支行行长王志伟(化名)告诉记者,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又不能带来存款、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银行赚不到钱。更关键的是,企业没有抵押物或其他增信手段,与其做这样一笔业务,银行还不如做一些零售或大企业业务。
某上市银行一位中高层人士说,银行也要考虑能否带来交易结算、企业及员工理财等其他业务,而不只是单纯的贷款利息收入,“银行要考虑综合收益,贷款赚不到钱,放贷就难一些。”
垒大户与资产荒
一边是银行响应政策积极放贷,一边是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大量的贷款资金究竟流向了哪些企业?
“企业如果要融资,不如好好看一看,真正看准项目再找资金,好企业、好项目融资并不难。”某国有大行中高层人士说。
所谓“好企业”,不外乎是主业突出,利润、现金流稳定,而且没有过度负债的企业。
“银行还是喜欢主业突出、有稳定造血能力的企业,业务能盈利,能创造现金流,”上述上市银行人士说,业务看起来热闹但模式让人看不懂的企业、负债偏高的企业,银行都不敢贷款。
这样的选择标准,决定了真正获得银行支持的民营企业,不少是所在行业中市场份额较高、技术领先且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2018年底以来,多家获得银行巨额联合授信的企业,都具有这些特征。
比亚迪股份3月27日公告,截至2018年底,比亚迪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所获授信额度高达2503.2亿元。预计至2019年度股东大会结束之日,所获授信额度不超过3500亿元。
早前,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2018年11月28日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将向银行申请不超过高达1100亿元的授信额度。
不过,符合银行要求的大型、优质民营企业,数量相对有限;而主业清晰、规模较大、盈利能力强,且负债不高的企业,融资意愿可能并不强烈,对融资的依赖程度也不高。
“银行要贷款给我们,我们还要多家银行竞标,比价后选择利息最低、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华东某上市医疗企业实际控制人对记者说,除了股东1.6亿元的初始投入,公司成立后依靠自身利润经营到今天,很少在银行贷款。
该人士称,由于行业特性,公司现金流一直很稳定,利润也比较高,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下降,利润率还有所改善,并不依赖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贷款多了是个负担,利息反而吞噬了利润。”
不仅如此,企业在利润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也缺乏足够的融资动力。
上述华南城商行中高层人士也认为,2019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虽然超出预期,企业经营、利润也会改善,但总体来看,企业经营今年改善依然相对有限,企业融资也比较谨慎。
“在没有好项目的情况下盲目融资,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说。
“资质好又需要资金的企业融资容易,但数量有限;经营不好、产品没有竞争力、负债高的民企,银行不敢贷,所以就出现了‘资产荒’。”上述华南城商行人士说,在大型优质民企的竞争中,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缺乏足够实力,“资产荒”就更加突出。
“融资渠道通畅的,只是少数企业,一般处于寡头地位,或者领先地位。”上述华南某城商行人士说,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虽有改善,但依旧比较困难,尤其是行业上下游企业。
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背景下,资产规模大、融资意愿强烈、资金吸纳能力强的房地产企业,成为银行贷款的受益者。2018年10月以来,泰禾集团、世茂股份、金科集团等房地产企业,先后获得银行200亿元、150亿元、28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
4月1日,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郑州分行与正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获得银行框架授信额度200亿元。而获得银行巨额授信的正商集团,是总部位于河南郑州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房地产在其业务中占有相当比重。2018年,仅名下正商地产销售额就达509.7亿元。
结构性融资难
多位受访银行业人士称,融资难的企业,主要是风险较大或前期已经风险暴露,落后产能行业的企业,缺乏足够抵押物、轻资产运营的企业。
必须提供抵押的要求,让一些轻资产、没有足够房产抵押的企业,无法顺利从银行融资。上述城商行人士说,在融资难的企业中,提供抵押物的要求,让一些轻资产或抵押物不足的民企、小微企业被“错杀”,形成了结构性融资难。
“就算有合格的抵押物,企业合作的银行也不宜太多,过度授信的企业,贷款不容易获得。”上述上市银行人士说,合作银行太多,主办行不突出,企业与每家银行的合作都不深入,导致银行不敢授信。
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负债过高、现金流不足,也会导致银行缺乏足够信心向其提供资金。而这在一些违约的企业身上,已经有所体现。
2018年12月,市场曾传出南京丰盛集团12.78亿元到期债务未及时清偿,并可能因此触发总计45亿元的债券提前还款。当地政府介入化解危机后,已经更名为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该公司,今年再次爆发违约事件。而截至2018年6月底,丰盛集团总资产高达632亿元。
“2018年上半年信用收缩,违约大量发生,有些企业还出现了倒贷的情况,银行确实不敢放款。”某金融业内人士也称,不少企业内生增长不足,过度依赖负债经营,而且热衷多元化经营,拿到贷款后,不是用于发展主业,而是用于其他业务,一旦发生问题,资金链很容易断裂,“解决资金问题,还是要靠企业内生增长,而非依赖融资。”
资金成本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大障碍。上述上市医疗企业人士说,民企当前直接贷款成本大约在7%,加上其他费用,综合成本远远超过7%,很多民营、小微企业无力承担。
王志伟说,今年流动性充裕,监管要求加大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只要资金成本能够承受,一般都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资金成本倒挂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调查,今年一季度,国有大行对民企、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不小。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仅一季度,某国有大行新增民营、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就在2000亿元以上,贷款利率也进行了大幅下调。
不过,有企业人士称,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明显,大中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高于小微,形成利率倒挂。
“今年能按百分之六点几的利息拿到贷款,算很便宜了。”上述上市医疗企业实际控制人说,当前一般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7%以上,加上其他成本,年化利率达到10%甚至更高。
“小微企业利率确实下降了,我们行现在是按基准利率上浮40%左右,直接贷款成本在6.5%左右。”王志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般大中型民企,如果有抵押,该行目前的年化利率在6%~7%。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与监管大力支持关系密切。2019年2月,银保监会要求,力争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中,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权重。
上述华南城商行人士认为,虽然大型银行利率水平较低、信贷投放多,但这些银行不是小微、民企融资主力,民企、小微企业融资还是要靠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而这些银行资金规模较小,负债成本较高,对资金投放、成本下降形成了制约。
“大型银行对一些小微企业的贷款,年化利率在基准上下,这个风险定价水平不算高,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不大。”上述华南城商行中高层人士说。
“如果低于基准或仅略高于基准,对中小银行来说,没利润赚且风险又大,银行是企业,也要自负盈亏。”王志伟说,成本下降空间已经不大。
针对这一问题,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释放增量资金,用于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
改变问责机制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自身存在高风险有关。
农业银行副行长王纬在今年3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18年底,该行对民企贷款余额为1.67万亿元,占公司类贷款余额25.6%;民企不良贷款率为6.37%,高于公司类不良贷款率4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底,招商银行中型、小型企业不良率分别为6.4%、3.54%,比年初分别下降1.17个、0.24个百分点。而招行不良贷款余额536.05亿元,同比减少37.88亿元;不良贷款率1.36%,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不良率,显著高于同期全行水平。
而2018年的民企债券违约潮,目前并未退去。根据中金公司数据,从2019年初至今,信用债市场新增实质违约发行人19家,违约债券61只,总违约债券涉及本金金额485.3亿元,这三项数据分别占2018年全年的43%、53%和41%,简单年化已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
违约主体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联合资信网站信息显示,2019年一季度,债市新增违约主体14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同比增加600%,涉及债券35只,违约金额约142.43亿元。其中还有一家初始主体评级为AAA级。
“民营、小微贷款业务,利润低,出了风险,个人还要承担责任。”王志伟说,“监管对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有所提升,也进行了窗口指导,今年还多次表示个人可以尽职免责,但真的发生了风险,直接责任人还是会被内部追究责任。”
上述国有大行中高层人士说,要解除银行人员的顾虑,必须把个人尽职免责落到实处。
“要让银行敢贷,就要改变问责机制。”上述金融业内人士也称。
多位企业界人士认为,要让银行敢贷、愿贷,根源还在于改善营商环境,实现企业通过内生增长,改善经营、利润、现金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拓宽融资渠道。
刘棠枝还建议,打开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直接融资,搞活证券市场,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融资;政府掌握的企业税务、社保等数据,可以甄别企业业务的真实性。
上述上市医疗企业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关键还在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予企业一视同仁的市场地位,各类企业作为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