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业估值远超光明、伊利 面临区域品牌扩张难题
在炒新行情之下,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新乳业市值已超越光明乳业。作为一家区域性乳企,必然要与伊利、蒙牛这种全国性乳企出现竞争。此外,高企的负债率,大幅度的扩张脚步,都会对这个在深交所上市的西南乳企造成一定影响
《投资者网》 陈非
众所周知,刘永好家族已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新希望六和(000876)和华创阳安(600155),以及不久前上市的新乳业(002946.SZ)。 2月24日晚间,新乳业披露2018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收49.74亿元,同比增长12.49%;实现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9.21%;基本每股收益0.32元。公告称,2018年公司积极深化市场布局,加强品牌建设,持续提升经营能力及管理水平,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登陆资本市场对新乳业来说,将加快在全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布局的步伐。
同时,新乳业也将成为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同行的竞争对手。 一路飙高的股价 1月25日,公司在深交所举行敲钟仪式,正式登陆A股市场,股票简称“新乳业”,开盘价为每股5.45元,总股本为8.54亿元。此后,新乳业股价一路飘红。 该股上市以来连续拉出9个一字涨停板,股价涨幅超过200%,平均换手率超过50%。对于股价异常波动,新乳业于2月1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情形,公司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定的其他情形。
截至2月22日,新乳业市值达166亿元,超过光明乳业的110亿元总市值。值得注意的是,新乳业的净利润却远不如光明乳业,从市盈率的角度看,新乳业61.66倍的动态市盈率也远远高于光明乳业的20.8倍以及伊利股份的23.1倍市盈率指标。
不得不说,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新乳业的股价已经明显高估,投资者应注意其中的投资风险。 就公司方面有何措施对后市进行市值管理,如何尽力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相关问题,《投资者网》致函新乳业方面进行求证核实,但截至2月25日,并未得到回复。 负债率近七成 新乳业早在2017年9月14日公司就报送了IPO招股书,之后,在2018年4月27日再次提交。直到2019年1月4日,证监会才核准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批。
《投资者网》了解到,新乳业原本为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旗下乳业资产,成立于2006年7月,后因亏损拖累上市公司业绩而剥离,2015年曾试图在港上市,后又改道A股。该公司目前的最大股东为刘永好的女儿刘畅,由刘畅和刘永好共同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高负债率也成为新乳业的重要隐患。公司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营收分别为39.15亿元、40.53亿元和44.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1.46亿元和2.16亿元;负债率分别为68.5%、71.59%和64.66%。 《投资者网》梳理发现,2017年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的负债率分别为45%和48.8%,这样看来,新乳业64.66%的负债率显得有些高了,距离70%的警戒线仅一步之遥。另外,从报表上看,其中新乳业2017年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从2016年的2000万提升到3.5亿元。
据招股书显示,高负债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融资渠道相较于一般上市公司还较为单一,资产负债结构中向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银行的短期借款及其他应付款较多,使得负债占比较高”。 华西证券分析师郅春阳认为,资产负债率要看是长期负债还是短期负债 长期负债应该是以厂房牧场投资为主,短期负债主要是流动资金,短期负债高风险大,可能引发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 区域性品牌扩张艰难 资料显示,新乳业的主营业务为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主要包括低温鲜牛奶、低温酸奶、低温调制乳、低温乳饮料、常温纯牛奶、常温乳饮料、常温调制乳、常温酸奶及奶粉等9大类。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其液态乳产品,特别是低温乳制品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在公司重点发展区域取得了可观的市场占有率,据《中国奶业统计摘要》,2015年新乳业在四川、云南市场份额分别为14.7%、32%,在河北和浙江的份额也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如此,从全国市场来看,公司的整体占有率并不高。 据了解,公司2002年就并购了四川华西、昆明雪兰、杭州双峰、河北天香、邓川蝶泉等国内多家区域型乳企。2015又收购了苏州双喜、西昌三牧、湖南南山等,并在当地加强布局低温奶产业链,深耕区域市场。
《投资者网》分析认为,当前阶段公司仍处于快速扩张期,对资金需求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并购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快速的横向扩张,但是在资源整合方面还是会有所欠缺。比如在协调自身与被并购公司之间的利益问题,员工流动问题,以及产品研发,新品推广都会面临一些问题。 从产业端来看,这种模式也很难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因为其属于块状经营,无法形成网络,子品牌跟母品牌似乎关联度不高,这使得新乳业并未取得太高的知名度。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新乳业仍有不小的竞争劣势,特别是规模化生产、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都与龙头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或将制约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面对蒙牛,伊利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挤压和竞争,公司市场份额短期很难有大的突破,因此业绩要持续高增长也比较困难。 至于下一步公司将如何破局,让我们拭目以待。(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