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闫启北京报道
2019年,羊东淡出了从事二十年的风险投资行业,开始了少儿财商教育的创业。
羊东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风险投资行业的投资人之一,2000年3月他加入软银中国,4年后他和阎焱等管理团队在原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募集第二只基金实现了独立。软银亚洲的名字随即被赛富投资所取代,羊东成为赛富的合伙人。
在羊东的投资人生涯中,他发掘并主导的项目包括完美时空、58同城、知乎、MetaApp、博客中国、樊登读书会、天汽模、浩鲸软件、图灵机器人、九章云极等,其中多个企业分别在纳斯达克、纽交所、香港和A股上市,且都获得了优异的投资回报。
据介绍,他撰写的儿童商业启蒙绘本《会讲故事的经济学》已销售8万多套160万册,已经是财商绘本的品类第一名。近日,羊东和《21财经》关于投资和创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LP对投资风险的回报预期需要逐渐成熟
《21财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风险投资人,你亲历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这个行业的变化有何感受?
羊东:20多年前,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其实VC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觉得这就是悄悄赚点儿钱的事。当时市场上做投资的也不多,竞争也没有很激烈,可以说遍地都是低垂的果实。随着行业蓬勃发展,这个过程中涌入了很多优秀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但后面逐渐演变成全民创业、全民投资就开始不太合理了,行业确实有些过热。可能在互联网发展的某一个时间点机会确实特别多,谁都可以来试一把,但这终究不会是一种常态。
《21财经》:全民投资热潮的后遗症近年逐步显露,如何看退出难的问题成为行业痛点?
羊东: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基金管理人逐渐走向成熟,但是LP群体的成熟度还是滞后于GP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LP对于风险投资这个事儿总抱着一个不成熟的过高期待,比如说回报期待过高、要求保本、明股实债等现象的存在,对于风险投资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各种资产类别中,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但同时也是流动性和风险度最高的。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中,不光是GP,LP也需要走向成熟。
《21财经》:从事风险投资行业这么多年,2019年开始淡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羊东:当时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没有太大的投资机会,虽然一旦成功回报率很高,可成功的概率已经是非常低了。可以看到之后这几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只跑出来字节跳动、拼多多少数几家公司。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旦投中跑出来的这几家就是超高回报,但投不中就会很难办。
我在投资这个行业足够长了,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抓住过一些超额回报的机会,作为一名投资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之所以能投资到一些很好的项目,一方面确实我比较努力也有想法,但更多的我觉得还是时代的红利。后面做投资也没有那么多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感觉,所以开始思考能不能去做一些更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具备好的财商才能让创业者少走很多弯路
《21财经》:创业选择财商教育这个方向和之前的投资人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羊东:最早和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创业者的财商不够,这导致他们在和投资人聊的时候沟通会非常困难。这就好比要盖一座大楼,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地块,但是却完全不懂建筑学原理。如果是盖楼盖不好起码地能留下,但是创业一旦你没在这块地上做起来,就会有其他人把你的位置占领,最终一无所有。
过去几十年,国内最牛的一批创业者中很多都是技术背景出身,总体来看其实整体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中国的创业者们从来不缺奋斗精神,甚至一定程度上都奋斗过头了,但失败率仍然很高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财商不够。这不是创业者的能力问题,他们都很聪明,但是因为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很多创业者都是二次、三次创业才成功,他们都是通过前一两次失败才逐渐建立起对商业的认知。创业本身其实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不仅是创始人的时间、经历、资金,也包括投资人或者其他各种社会资源。拥有良好的财商,能让创业者少走很多弯路,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
哪怕一个人他没有要去创办一家伟大的企业,只是做个体户小生意,甚至是找工作,商业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下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场景都离不开商业,财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实用性将会伴其一生,是至关重要的通识教育。
《21财经》:为什么不直接面对创业者做一些培训、讲座之类的活动,而是去做小孩子的读物,这样的产品形态是怎么确定的?
羊东:其实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很多思维已经相对固定了,所以对这个群体的影响始终有限。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的虽然抽象能力没有建立,学数理化比较困难,但是学一些商业原理是很容易的。而且这些东西,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沉淀的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去反思,才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这样等到开始创业的时候才会有比较深刻的商业思维。
至于为什么采用写书的形式来呈现,我认为书一定是知识最容易传播的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成本也很低。关于财商的培养,不同条件、不同地域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差异也是非常大的。而书是一个知识平权的过程,可以让大多数人都以最低的成本去获取到这个知识。
我的愿景是通过这个产品能影响到中国一代人的财商,一个社会的商业环境里不是只有创业者,也包括政府、事业单位、许多来自不同方面的其他参与主体。如果这里面所有的参与主体人员的财商思维基准不断提高,那么相应的营商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企业的核心是打造好产品,并把它卖出去
《21财经》:结合过往投资和现在创业的经历,对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羊东:根据德鲁克的定义,企业其实就是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造产品,二是把产品卖出去。造产品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商品高度发达的今天其实很多市场的产品都高度内卷,我看了很多做产品的公司,不管企业做多大,公司最核心的人一定不会在产品上放手。比如说苹果那么大的公司,乔布斯还会在手机的细节、甚至门店的装修上亲力亲为。
创业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Product market fit(PMF),这个产品到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找到产品跟市场契合的一个点。我在给孩子挑选读物的时候就发现中国孩子很缺好故事,都是像掩耳盗铃,指鹿为马,刻舟求剑、皇帝的新衣这些孩子看来很无厘头的故事。因此故事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我写这套书时在故事的打磨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情节一波三折,有矛盾有挫折。
在卖产品上,中国的企业往往更喜欢去在销售上做很多工作,却不愿意在宣传上努力。销售是一个能把产品短期大量卖出去的非常好的方式,比如像现在的直播电商,上来就给你一个很高的折扣让大家冲动消费一下,但仔细想这背后成本代价很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生意,通过市场的宣传让需要它的群体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一个持续稳定的销售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卖一波就结束了。
《21财经》:如果切换到你投资人的视角,会投资自己现在这个项目吗?
羊东:畅销书作者的商业模式从投资人的角度经济回报是挺好的。出书的成本主要是我们的一个脑力劳动,所以从投入的角度来说不需要特别大的资金投入。从回报的角度来说,卖书是一个非常有规模效应的生意,一旦卖出去的书到一定规模覆盖掉前期的投入成本之后,后面的收入基本都是纯收益。
相比经济上的回报,我倒是更看重这个创业过程中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满足感。《会讲故事的经济学》现在已经卖出8万套了,可能已经影响了大约有10万个孩子。往更远了说,这10万个孩子的商业思维肯定会比没看过这套书的孩子提高很多,现在我国的年GDP有一百多万亿,我认为如果孩子们都接受了良好的财商教育,长大后给国家GDP增加个1%是很轻松的,那就是能增加一万多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