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股债双杀,加之部分产品增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在净值化的信息披露中,收益波动显露无疑,大量产品破净的现实,宣告银行理财保本已成旧梦。投资者的心态也在重塑中
一则公告开启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自购”先河。
3月23日晚间,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运用公司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资金增持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
虽说近日不乏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的公告,光大理财打响的银行理财子“自购第一枪”却引发市场关注。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剔除近6月无净值的产品,全市场共有28602只理财产品,在此之中,“破净”(记者注: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产品达到2218只,占比约7.75%。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光大效仿公募基金的自购行为表明了对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心,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而在稳定市场之外,对于理财子而言,做好投资者分层服务及教育亦尤为重要。
市场股债双杀,加之部分产品增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在净值化的信息披露中,收益波动显露无疑,大量产品破净的现实,宣告银行理财保本已成旧梦。投资者的心态也在重塑中。
张旭阳:“自购”为收益也为信心
“中国经济已重山在渡,虽难轻舟,终会花明。”对于当下市场,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用一句话传递了态度。
根据公告,光大理财将要增持的旗下产品,分别为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据张旭阳透露,当前阳光橙产品的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阳光红规模更小一些。
《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光大理财旗下阳光红系列产品共5只,风险等级为中至较高,近一月有4只出现净值下跌,最大回撤6.2%;阳光橙系列产品共10只,风险等级为较低至较高,近一月有4只净值下跌,最大回撤3.0%。
公告发布当晚,张旭阳便对《财经》记者详述了开展“自购”考量。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子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的20%,不得超过单只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不得投资于分级理财产品的劣后级份额。
光大理财表示,本次使用自有资金购买自发行的阳光红和阳光橙等相关产品符合监管规定。在公告发布前,光大理财自有资金的投资主要以固收类和现金类资产打底,辅以其他类型资产配置,目前自有资金已投向阳光金日添利、阳光金天天购等固收类产品,光银现金、阳光碧机构盈等现金管理类产品。
在此基础上,光大理财基于自身对市场的判断,对自身管理能力的信心,认为当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在张旭阳看来,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对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疫情反复等;对外,面临美联储等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地缘政治冲突等。但自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新旧动能逐渐转换,包括新能源等在内的新经济板块比重持续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夯实。“中国经济的内生变革就像海面之下的潮流,我们当下看到的是海面之上的波澜,但海面之下,新的涌动已经形成。”张旭阳指出。
从市场表现来看,经历过去一周的恐慌性下跌之后,金融委发声稳定市场预期,张旭阳判断,市场当下已经处于阶段性底部。“基于对外部市场的判断,我们认为,用自有资金投资于我们自己管理的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有很大投资价值。”
回归到光大理财本身,张旭阳表示,“从年初到现在,阳光橙(混合型理财)和阳光红(股票型理财)波动比较厉害,我们有些产品出现净值下降或者是‘破净’,但第一比例较小,第二回撤幅度也是比较小的。基于对自己管理能力的这种认知,我们觉得还是可以去投资的。”
此外,张旭阳坦言,此时投资自有理财产品,亦有向投资者传递信心的考量。“我们也希望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出,对自身管理能力和对股票型产品的信心。希望投资者能够稍微多忍受一下波动,延长产品的持有期可能就获得正收益了。”
在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看来,光大理财选择在这个时点自购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是明智之举。“一方面,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买入股票,往往是可以挣钱的;另一方面,自购也能提振客户信心,一举两得。”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也认为,光大理财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产品是在效仿公募基金的做法,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作用。某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亦向《财经》记者表示,“(自购)基金公司做的比较多,更多的是一种表态,对外展示一下对资本市场和自身投资能力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廖志明对《财经》记者指出,光大理财本次拿出2亿元自购,规模已经比肩大型公募基金。“从本轮基金公司的自购来看,一般基金公司自购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大型基金公司的自购规模在1-2亿元之间。”
对于开启业内先河一事,张旭阳回应,当前公募基金“自购”已较为普遍,光大理财的行动可能带有一定的信号作用,但并非为了发信号而发信号。“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已超过16万亿元,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专业管理团队,相信他们会对市场作出自己的判断。”
银行理财不保本
“破净”产品逾2000
实际上,在光大理财启动自购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备受市场关注。
曾刚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净值化转型之后,银行理财的净值取决于资产投向。今年以来,权益类市场、债券市场都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市场预期相对较弱,叠加俄乌冲突、以及美联储加息带来的不确定性,多重因素影响下,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赚起来像保本,亏起来像股票。”一位投资者这样形容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
根据其展示的盈亏表,进入三月后,浮亏便成为日常,每日金额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据该投资者介绍,其所购理财是一款风险等级为R2(中低风险)的“固收+”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和权益类产品,目前尚处于封闭期,“本以为风险这么低至少能保个本,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亏,干着急。”
这正是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缩影。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剔除近6月无净值的产品,全市场共有28602只理财产品,在此之中,“破净”产品达到2218只,占比约7.75%。
对比以往,此次情况有所不同。“之前理财产品‘破净’的基本没有。”某国有股份银行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财经》记者。
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兼董秘王良在近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便提到,过去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以固收或是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去年在多资产配置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固收+的产品多配置了一些权益类的资产,所以今年资本市场下调后,净值下跌,甚至跌破了净资产。
一名投资者向《财经》记者展示了其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的一款多资产FOF(Fund of Funds,基金中基金)产品,风险评级为R3(中等风险),近1月历史收益率显示为-2.12%。
“这是我亏得最惨的一支产品。”根据上述投资者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该产品0-40%主要投资于权益资产及商品资产,其余资金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
“权益类占比较大的产品,在过去一段时间所受影响相对较大,不光是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净值回撤可能更加严重,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曾刚指出。
理财转型大考之下
市场信心如何传递
光大理财打响了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的第一枪,市场关注,其他理财子是否会陆续跟进?
在曾刚看来,未来可能会有其他理财子跟进,但不同的机构可能会根据产品情况和需要来判断是否要采取相应行动。目前从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中,权益类产品的占比并不高,固收和固收+产品仍占据绝对主导。
廖志明则认为,其他理财子是否跟进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市场化程度,包括内部的控制等。“国有大行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对自有资金的运用有规定,存在万一亏钱谁来担责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难度,股份行可能取决于领导的判断。”
无论如何,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光大理财本次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不过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醒,对于银行理财子而言,做好投资者的分层服务、加强教育尤为重要。
近日,招商银行副行长汪建中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今年股债双杀,同时理财也在向净值化的方向转型,所以理财收益的波动也带来了客户投教方面的压力。因为目前投资者对基金的波动和回撤都比较理解。但是对于理财净值化以后的波动,还需要有投教的过程。
“若是投资者理念未发生转变,资管行业转型和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都无异于无源之水,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曾刚亦有相同观点。
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理财产品不披露净值,少有投资者关注净值变化。与此同时,“摊余成本法”的计价方式由“市值法”取代,资产在市场上的实际表现将被投资者直接看到。“这加剧了不安的情绪。”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在投资者焦虑之际,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呼吁投资者理性看待此次“破净”。
华夏理财表示,理财产品的净值随所投资的投资品价格变化而变化,可以理解成“浮亏”或“浮盈”,只有在投资者赎回或产品到期时才会真正变为实质性的亏损或盈利。所以建议投资者在充分考虑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不过分聚焦短期波动,拉长期限看待产品表现。
张旭阳亦认为,当下大家谈波动、谈最大回撤可能不是很直观。“这次光大理财部分产品也出现净值下降的情况,部分投资者出现了投资损失,但如果再多持有哪怕一两个月,你会发现收益就转正了。如果一下跌就卖出,浮亏变实亏,实际上会错失收益空间上行的可能性。”
以光大理财某只固收+产品为例,张旭阳指出,该产品近期出现了净值下降,但他们发现,该产品发行将近三年,投资者从任意时点买入,只要持有满三个月,都是正收益;有90%以上的概率,能达到产品公示的业绩基准下限。
由此,光大理财更倾向于使用另一个风险指标,即投资者最短持有多长期限会获得正收益,或者收益达到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张旭阳表示,光大理财未来会开发一些更加显性的风险指标,或者说产品特征变量值,便于投资者判断。
“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亟待加强,引导投资者全面看待市场变化,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做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董希淼表示。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Pexels
责任编辑:李琳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