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有十多年历史,目前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起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险面临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隐性债务和个人空账等诸多严峻挑战。因此,针对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中出现的难点痛点,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措施,是健全社会保障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关于个人养老保险的又一重要政策。作为顶层设计,《意见》明确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长远目标和实施路径,将有效整合养老保障资源,统筹全局,推动协调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进程。
大格局已定,后续政策如何尽快落地,精准实施?这首先有赖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响应速度和配合效率,即能否形成高质量的管理合力。从《意见》的宏观指导来看,涉及包括税收优惠、养老产品设计运营、资金投资管理等多个方面。比如单是一个养老税收政策如何制定才能更快牵引市场的问题,就需要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数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合作完成。此外,提高税收优惠额度,激发社会对养老产品更广泛购买力的同时,风险如何管控,又将直接考验政策执行监管各部门在创新过程中的联合风险应对能力。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个人养老领域虽然尝试过一些税收优惠试点,但区域覆盖有限,效果不达预期。最大的问题是后续税收优惠跟不上,出现了政策真空。这种有始无终的改革值得深思。
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政策层面搭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看金融机构的操作能力。从规定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投资范围看,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领域还是比较宽泛的。但不可忘记的是,养老金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对风险的排斥,有追求稳定收益的明显偏好。从长期趋势看,我国养老金市场的资金无论存量还是增量,都会越来越大,投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如何通过国内投资,甚至是全球资源配置,让中国人的养老钱实现长期稳定的保值增值,对金融投资机构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面对养老资金投资的“蓝海”,金融机构该如何把握?毋庸置疑的是,高超的投资能力和优良的投资收益将是竞争的硬核。但要做到这一点,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最为重要,包括能持续深度关注市场需求的能力,保持投资产品鲜明特色和差异化的能力等。不同的金融行业应更注重本行业的投资长项,比如保险产品应偏重长期保障,银行理财应注重稳健配置,基金投资组合强调的是市场敏感度,而券商资管则应更具专业投顾特色等。如此才能满足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最终激活养老需求市场。
面对新一轮的个人养老金政策,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投资机构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劲儿往一处使呢?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