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的“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4(第二十一届)”在北京大学举行。辽宁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应邀出席论坛,并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发表演讲。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新立主持。以下是演讲内容摘要。
郑秉文以“医保制度:梯次道德风险及其逆向选择”为主题发表演讲。
他指出,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在职参保人数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现象。理论上两者的覆盖人群基本一致,但实际数据显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加,而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增长相对缓慢。这一差异反映了制度中的“逆城镇化”现象,即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他们倾向选择居民医保,以获得更多财政补贴。
不同制度在费率与边际效用方面的差异引发了道德风险。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医保的“性价比”更高,吸引了更多参保人。这一制度套利空间不仅增加了居民医保的财政压力,还为医保体系带来了隐形的道德风险。尽管存在套利空间,但自2019年以来,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仍逐年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居民医保保费水平随时间上涨,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构成负担。由此可见,参保人存在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可利用空间,这就意味着有梯次风险。
此外,我国医保制度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逆向选择空间。例如,一些参保人仅在需要医疗保障时才参保。这进一步削弱了医保体系的财务稳定性,加剧了职工医保的“支持比”压力,增加了居民医保制度的财政转移支付需求,不利于两个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包括:整合两个制度、强化强制性参保要求、按就业状态参保,以及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等。但这些方案在执行中面临识别成本高、道德风险等难题,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或许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举措。
吴萨以“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他回顾了我国通过“五年规划”逐步实现“三步走”战略,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迈向全面小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伟大历程。当前是中国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一年,我们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进行发展模式的调整与改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开端,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文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央决心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现代化进程提供制度保障,而保险业的改革也深度融入其中。保险业作为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的“稳定器”,能够在应对市场波动和管理风险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六个重要方向如下:一是提升制造业的保险支持水平,聚焦高端制造,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风险保障,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二是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产业的保险服务,助力构建由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水平,构建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创新推广绿色保险产品,支持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五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为民生保障提供支撑。六是全力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不断增强跨境风险保障能力。
甘戈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题,从深化医改的方针和路径两个角度展开演讲。
深化医改的方针将延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里沿用了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表述,这既说明十五年来我国的医改路线是正确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也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深化医改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深化医改的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立医疗体系,同时选择社会保险作为基本医保的组织形式,因此,通过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是运行机制改革,这也是深化医改的核心。具体包括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以及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三是体系建设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相比,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扩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下沉”的表述,这意味着我国下一步医疗资源配置改革的目标不仅是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郑伟以“延迟退休改革刍议”为题发表演讲。
首先,他回顾了延迟退休改革政策的酝酿与出台历程。第一个阶段是研究制定阶段,《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最早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第二个阶段是谋划实施阶段,包括“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三个阶段是出台落地阶段,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为标志。
其次,他阐述了对延迟退休改革十六字原则的理解。第一句“小步调整”,强调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小步渐进、逐步调整到位。第二句“弹性实施”强调延迟退休改革不搞“一刀切”,而是留出一定的弹性灵活空间。第三句“分类推进”强调延迟退休改革不是“齐步走”,而是区分不同群体差异化实施。第四句“统筹兼顾”强调延迟退休改革不是“单兵突进”,而是要与相关配套举措协调推进。
最后,他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水平的影响。“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的激励机制通过增加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水平有多大的正向效应,都应当坚持“自愿弹性”,赋予职工自主选择权。总的来说,延迟退休改革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延迟退休改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需要长期跟踪研究。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