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林教授千古 他的这些观点至今振聋发聩

魏华林教授千古 他的这些观点至今振聋发聩
2021年03月30日 22:19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相关新闻:

  武大经管发讣告:沉痛悼念魏华林教授

  巨星陨落 缅怀武汉大学保险专业主要创办者魏华林教授

  原标题:魏华林教授千古,他的这些观点至今振聋发聩

  来源:慧保天下

 

  3月30日上午,武汉大学魏华林教授去世的消息传来,举座黯然叹惋,音容笑貌犹在,却已是天人永隔。

  魏华林教授长期从事保险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保险市场发展理论、保险产业政策、银行保险制度、巨灾风险管理、城市风险管理等,为我国保险学基础理论发展、保险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制订、保险市场体系建设、灾害风险管理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我国保险学界的知名学者,魏华林教授在保险学术和教育领域,均成果丰硕,至少在以下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研究:

  一是最早开始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1998年,魏华林教授与俞自由、郭杨两位学者合作出版《中国保险市场开放及其监管》一书,论证了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的战略和策略,理清了保险市场开放的目标与模式,提出保险市场开放在战略上宜循序渐进、逐步开放,在策略上应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确定保险市场的开放“度”。

  魏华林教授认为,影响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度的因素有三个,即保险经济发展的水平、保险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承受能力;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模式应当是一种“三有”开放模式,即有限制、有选择、有步骤;开放目标是建立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包括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结构、多元化的保险市场功能等。这些观点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适时适度开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二是重视对保险需求与供给的研究。魏华林教授认为,中国保险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保险供给、保险需求“两个不足”。

  一方面,保险的损失补偿率(赔付率)和保险渗透率、投保率都明显偏低;另一方面,保险人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不一定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保险人也没有能够及时提供。

  “两个不足”的存在反映“保险定位”出现了问题。破解 “两个不足”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即保险核心功能从“损失补偿”向“风险管理”的转变、保险经营从“业务线”向“产业链”的转变、保险市场竞争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保险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完善发挥了重要咨询价值。

  三是较早提出保险产业链的理论观点。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但保险业客观上依然存在高速发展的可能性。如何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保险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魏华林教授认为,关键在于打破困扰发展的瓶颈,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而要做到这一点,出路只有一条,即进行保险理论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养老、健康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快速发展的新朝阳产业。据此,魏华林教授提出,可以用一种新的 “链子理论”,即实现保险业与养老、健康产业的有效对接,打造保险业发展的全产业链,来解决保险业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和高速发展的问题。这一观点的提出,为保险业拓展新的发展视野提供了思路。

  除上述方面外,魏华林教授还有不少创新性的观点值得借鉴。例如,提出“保险的本质在于其互助性”的观点值得肯定,提出“保险是一种有温度的行业”、“保险是一种发现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行业”等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魏华林教授在“慧保天下”也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其深刻剖析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解决之道,其洞察之深刻,谏言之犀利,每每让人叹服。

  在关键而迷茫时期的保险理论系统阐述!魏华林:作为保险,何谓正确一文中,魏华林教授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能是“造血”,其不但具有保障属性,还具有金融属性,不但具有财务属性,还具有服务属性,忽视任何一种属性,都会导致理论或行动上的偏差。

  在此基础上,他犀利地指出防范化解保险行业的重大风险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黑天鹅”风险与“灰犀牛”风险;被监管者风险与监管者风险;“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指出严监管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对市场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管理好被监管者的风险,也要管理好监管者的风险。

  在一文阅尽保险业改革开放40年,魏华林纵论得与失之间一文中,魏华林教授指出,在40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之下,构建合理的金融市场结构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由此,保险业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业也因为认识偏差和非理性行为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主要表现在出现了不守诚信的销售、不畏风险的承保、不计成本的经营的“三不”问题。

  有观点认为,“三不”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保险中介,但在魏华林看来,决策层不加区分地将三种中介形态一起推向中国保险市场才是“成也中介,败也中介”的根源所在。在保险业的“不惑之年”,魏华林认为行业需要厘清三大关系,即风险保障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保险经营与保险管理的关系、市场与政策的关系。

  如今,斯人已逝,往者不可追矣,但其深耕保险学术和教育领域40多年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灭,依然将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陪伴我们,滋养我们。

  魏华林教授千古,顿首泣拜!

  魏华林教授生平

  魏华林教授出生于1949年4月,湖北省襄阳市人。1977年,魏华林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并留校任教,1986年晋升为讲师,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曾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魏华林教授于1979—1987年间在厦门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香港理工大学进修学习,多次赴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2004年起,任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风险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魏华林教授曾兼任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前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学会前副会长、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员、第一届教育部保险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保险专业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委经济顾问、《保险研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戴菁菁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2 英利汽车 601279 --
  • 04-01 格林精密 300968 6.87
  • 04-01 新风光 688663 14.48
  • 03-31 晓鸣股份 300967 4.54
  • 03-31 诺禾致源 688315 12.7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