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外力“牵引” 东北豆市“乱了方寸”

失去外力“牵引” 东北豆市“乱了方寸”
2020年12月15日 16:07 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粮油市场报

  原标题:【特别关注】失去外力“牵引”   东北豆市“乱了方寸”

  之前连盘期货对东北大豆现货的提振效应比较明显,自大商所12月2日发布交易风险警示后,期价冲高回调,逐渐回归理性。失去外力“牵引”,东北产区持续追涨的各类主体明显“乱了方寸”。

  上周,东北大豆产区持续追涨的各类主体明显“乱了方寸”。豆一期货连日来出现持续性拉涨后回吐,频繁的波动已表明其上涨乏力;现货市场继续追涨失去外力“牵引”,贸易主体过分看涨心理被打乱,收购陷入观望,大多数网点处于停收状态;大部分豆农惜售心理明显松动,仅有少数豆农仍然看好后市。

  至上周末,不同类型的商品豆市场报价均回调60~100元/吨,但入市主体依然匮乏,观望的延续让产区豆价在震荡调整中寻找新的方向,预计本周行情继续呈现弱势,下行幅度不会太大,本轮行情将在下调160~200元/吨后企稳。

  关内豆区收购量明显减少,但流通市场十分清淡,部分地区豆源明显滞留。受东北行情传导,大部分赌市囤积豆报价开始松动;而现收的优质豆在部分地区存在供应短缺,装车价不跌反涨,意味着市场在采购时仍较注重质量。

  在东北豆价格持续上涨阶段,销区市场入仓豆源价格也由低到高,售价一直处于与产区价格背离的状态。随着东北产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经营商“恐高”现象加速了进口大豆的替代,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逐渐下调,而国产豆价格上行,二者价差日益拉大。受利益驱使,许多小型企业或小作坊加大对进口豆的采购。    

  东北:购销僵持   豆商“发慌”

  之前连盘期货对东北大豆现货的提振效应比较明显,自大商所12月2日发布交易风险警示后,连盘期价由最高的5724元/吨出现回调,最低时曾一度降至5400元/吨边缘。上周五早间,自5492元/吨快速拉涨至5620元/吨以上,随后再度回吐部分涨幅,夜盘收于5592元/吨。其运营态势与上周预期吻合,市场明显回归理性。

  11月底和12月初大豆现货的一波冲高,实际上是一种虚高,豆农和贸易商跟风挺价,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状态。真正的高价粮进入贸易商仓中的数量微乎其微,现在贸易商仓中的豆源大多是以4200~4300元/吨收购的毛粮,待毛粮收购价达到5300~5400元/吨时,已经有80%以上的收购商资金用尽,综合入仓价在4900~5000元/吨之间。

  因豆农对价格有较高预期,使得贸易商整体收购难度比往年加大,但价格冲高后形成有价无市局面,流通受阻以及期货价格大幅回调的现实,削弱了部分持豆主体过高的预期,惜售心理松动令价格“挤挤泡沫”也是正常现象。

  上周,各地毛粮收购价出现60~100元/吨的回调,部分豆农主动寻找买家,贸易商自然会压价。农户低了不卖,贸易商收高了难以顺价销售,短期内大幅回调的概率较低,预计近期毛粮主流收购价在5160~5200元/吨之间。上周,普通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在5360~5400元/吨之间,优质类高蛋白品种和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为5560~5660元/吨,总体流通量较少。贸易商欲挺价缺乏支撑,跨行业赌市群体因没有终端客户,出现明显“让利”销售迹象。

  部分蛋白企业正常采购,价格比11月底下调60~100元/吨,与产区同步调整。本周市场仍有“欲补欲停”的情形,有待产区价格进一步调整。鉴于产区现状,即便收购价适当下调,也没有明显利润,因此,许多贸易商停收后不再贸然高价回补。产区的僵持和市场的观望本周难以消除,震荡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小幅下调的迹象依然存在,需求主体可适当建仓。

  关内:流通不畅   行情“拉锯”

  关内大豆产区收购量锐减,但行情依然偏弱,市场仅有零星流通。囤积劣变的豆源一直在影响总体行情,优质豆价格下调一点,劣变豆源也同样下调。河南、安徽、山东这种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优质优价难以正常体现。江苏南北区域均表现稳中偏强,部分品种和小范围价格小幅上涨。

  河南周口、许昌、漯河、永城等地库存劣变现象早于外围地区,优质豆源降级、降价现象较多,欲集中“兜售”却缺乏好时机。随着时间推移,囤积豆源由二级转三级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豆源单独外发有一定需求主体,装车价多在5760~5860元/吨,因现收货源较少,部分大户便从囤积户仓中挑选通风较好、劣变轻微的豆源,经二次筛选后搭配一定量的优质现货,装车价在6060~6120元/吨。目前这些区域已有较多网点闭门歇业,流通量大幅低于常年同期。

  安徽阜阳太和、亳州涡阳存储豆源劣变较轻,但这类豆源掺混现象较多,装车价多在5900~6000元/吨,现收豆源装车价多在6040~6120元/吨。淮北豆源多来自外围的永城和宿州,真正的地产豆农户惜售心理较重,收购价不高于外围难以上量,上周末装车报价已升至5160~5240元/吨,成交外流量较少。宿州的埇桥、泗县、灵壁等地“购销两难”和“涨跌两难”局面同现,装车价6000~6100元/吨,豆源库存比外围多。

  山东济宁的金乡、鱼台、嘉祥、梁山、汶上、微山等地大的收购商库存较多,目前,持豆主体挺价心理均有松动,主流装车价已回调至6100~6160元/吨,流通依然停滞。据市场反映,金乡、鱼台产区有部分豆源质量尚可、出浆率优良,嘉祥是良繁基地,品种单一,优等级的被选作种源,达不到种子级的,虽然价格较低,但大部分转为商品豆源,蛋白含量均较低,流入市场后加工出品率下降,客户排斥现象较多。北部德州、利津等地大豆装车价多在6100~6160元/吨之间,近期收购和外发量均明显下降。

  江苏大豆稳中偏强,部分优质品种价格上调,但幅度不大。盐城、南通、东台、大丰、淮安等地“大乳白”装车价6760~6800元/吨,“黑脐王”装车价出现上调,多在6560~6600元/吨;“翠扇”“腐豆”混收明显,装车价多在6700~6800元/吨。这类优质高蛋白品种价格始终偏高,但市场需求仍倾向于选择这类豆源。北部徐州市贾汪区、睢宁豆价稳定,“杂花豆”装车价多在6160~6200元/吨之间;沛县收购量较小,呈供不应求状态,“杂豆”装车价上调,在6240~6260元/吨之间。

  近期关内各地大豆行情不会出现明显改观,大部分地区收购商库存释放缓慢,现收豆和之前库存的大豆价差较大,高价收购利润微薄且存在风险,收购商也比较谨慎,加上进口豆流入市场数量增加,短期内大豆行情将持续僵持,市场“少进慢补”难以令行情出现转变。建议收购商理性看待后市,现行价格已经没有明显上行空间。  

  销区:售价背离   替代“多元”

  终端市场自新豆上市以来一直被动接受产区价格,由于产区价格持续上涨,销区经营商均由低至高增加了库存,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前期也适应了这种行情,但产区肆无忌惮地追涨,令经营商无法接受的是,销售价格与产区现行价格大幅背离。

  产区贸易商认为价格“炒”起来市场迟早会接受,而市场却悄悄地增加进口豆作为替代。进口豆入市后,使得豆制品生产成本降低,产区贸易商肆意抬价,恐给后市增添更多忧虑。

  终端市场经营主体并非单纯因豆价高企而观望,在蔬菜和各类副食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豆制品销量下降,加之以进口豆为原料,这些因素均打压同类制品的销售价格。

  上周,进口乌拉圭、美湾大豆价格继续下跌,部分港口和油企陆续放量,筛选后的净粮装车报价已出现4960~5100元/吨。非转基因加拿大和乌克兰豆到港量陆续增加,价格均低于关内豆,与东北豆价格接近,但这类豆源质量优于东北豆。近日,受疫情影响,俄罗斯进口豆到港仅对东北同类豆源产生影响,对整体国内供需构不成影响。

  进口豆除福建、广西市场销量较小外,其他各省均有不同数量的流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是大豆主产区,而产区内的作坊都在陆续弃用地产豆,更何况其他下游市场。替代品泛滥直接影响国产豆销量,市场认为卖进口豆成本低、利润高,卖国产豆投资与收益不匹配,且有较大风险。

  大型酿造、蛋白加工和豆制品加工企业是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主渠道,而这类企业的需求在市场不配合的情况下,对整体价格拉动效应不明显。因此,近期产区大豆在下游不集中入市的情况下,难以改变弱势行情,价格下行和市场继续观望同步显现。至于本轮东北豆的行情走势,有人认为会有很大的下跌空间,笔者认为不具备大的跌幅,上周以来综合跌幅在200元/吨左右,应趋于稳定,建议产区需求端择机入市。

  (原文刊登于2020年12月15日粮油市场报A03版)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东北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6 一鸣食品 605179 9.21
  • 12-16 天秦装备 300922 16.05
  • 12-15 振邦智能 003028 21.75
  • 12-15 润阳科技 300920 26.93
  • 12-15 吉大正元 003029 11.2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