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基金行业十大要闻:费率改革、重磅自律规则发布!ETF大年、QDII“扬眉吐气”纯债基金成“显眼包”!

2023基金行业十大要闻:费率改革、重磅自律规则发布!ETF大年、QDII“扬眉吐气”纯债基金成“显眼包”!
2023年12月27日 19:22 新浪基金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专题:2023基金行业年终大盘点:谁最终胜出?

  编者按:2023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时间长河,我们看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有许多耀眼的“光斑”值得我们铭记。特别是在基金行业诞生25周年之际,涌现出哪些令人难忘、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来记录全年市场表现?

  视频 | 基金行业十大年度新闻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A股重启震荡模式,再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权益;公募行业诞生25周年,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和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资产总规模达到了27.38万亿元。

  这一年,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体验不佳,很多明星基金经理业绩 “扑街”,让持有者“难过”;这一年,离职潮起,300多位基金经理公告离职;这一年,监管在行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实施,一方面让利于投资者,一方面继续丰富产品谱系;监管出台政策,加强对投资管理人员的自律约束,基金经理不得随意离职、从业者不得炫富。

  这一年,新发基金规模创5年新低,基金清盘数创5年新高,公募行业优胜劣汰步伐加快;这一年,权益基金“低迷”,而ETF迎来大发展,QDII“扬眉吐气”,纯债基金成“显眼包”。

  这一年,个人养老金一周年,公募养老产品业绩整体不尽如人意,需要继续努力提高收益,为未来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一年,基金积极分红,基金公司积极自购,继续践行社会责任,走在捐赠驰援的第一线,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降费!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实施

  随着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的不断扩容、产品的不断丰富,费率整体呈下行趋势。为了增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自7月起,证监会陆续发布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详细工作计划。第一阶段降费针对主动权益类基金,规定新注册的产品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不得高于1.2%和0.2%。从基金投资者角度来说,投资主动权益基金的成本将从1.74%(平均管理费与托管下调至1.4%,降幅在20%左右。这意味着每年将省下0.34%的成本,每1万元将省下34元,100万将省下3400元。对基金管理人来说,此次降费或将产生较大影响。初步测算,行业统一下调管理费至1.2%后将减少140亿元,托管费下调至0.2%后将减少约21亿元。从管理费下调金额绝对值来看,预计管理费总收入下降最高超10亿元。一些以主动权益为主打的大型基金公司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动,多家头部公司宣布“降费”

  12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二是降低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三是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四是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年度汇总支出情况的披露要求。以2022 年数据测算,公募佣金总额将由188.68 亿降至126.36 亿,降幅33.03%,每年为投资者节省62 亿。以33%佣金降幅估算,市场平均净佣金率为万2.64(后续中证协定期披露)。2022 年被动股票指基佣金率万5,降至行业平均水平则佣金从9.9 亿降至5.3 亿,其他类基金佣金率万7.8,降至行业平均两倍则佣金由178.8 亿降至121 亿。实际佣金降幅需关注中证协披露值(中证协定期对市场平均股票交易佣金率的测算)。公募、渠道、卖方研究、软件等业务链上细分行业马太效应或加剧。

  与此同时,在公募费率改革大背景下,新的业务形式也陆续登场。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已全部成立,进一步丰富了公募产品谱系,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中基协修订两大规则:基金经理不得随意离职,从业者不得炫富

  为加强对投资管理人员的自律约束,11月24日晚间,中基协同时修订发布两份重磅自律规则——《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

  具体来看,《管理规则》明确了五类人员应注册基金从业资格;拓展了基金从业资格取得方式,其中三类人员可豁免基金从业考试科目;明确六项禁止性执业行为,禁止从业人员有奢靡炫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行为。

  对于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对过去碎片化的规则进行了梳理整合,规范了各类特殊产品基金经理的具体标准,将投资经理登记管理规程统一纳入自律规则中,同时明确了投资管理人员专业履职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将规则名称改为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7日,2023年以来已经公告离职的基金经理已达300多位,且其中不乏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身影。而从历年基金经理离职数据看,这一数字已经创出近5年基金经理离职数量的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注册登记规则》对于基金经理的申请、注册及离职问题则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其中,对于产品处于募集期内、基金经理管理现有已成立公募基金产品处于封闭期内、基金经理管理现有已成立公募基金产品未满1年时,不予办理变更手续。

  突破2万亿份!多只宽基ETF份额创历史新高

  2023年是ETF大年。ETF凭借费率低、持仓透明、便于跟踪主题行情等优势,在今年备受青睐。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全市场ETF份额合计达2.02万亿份,总规模约为1.97万亿元。宽基ETF份额增长最迅猛,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QDII基金规模与业绩双丰收

  自2006年首只QDII基金成立以来,QDII基金已实现了从0-N的发展。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标志之一,QDII基金历经风雨,不断发展壮大,在规模节节攀升的同时,产品类型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态势。截至2023年11月15日,我国公募基金市场中共有234只QDII基金,总规模约3,408.9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12月7日,今年全球重要市场的股票指数表现较好,如纳斯达克指数、日经225指数、德国DAX指数涨幅分别为38.86%、25.86%和20.6%,带动QDII型基金业绩不断走高。

  新发基金规模创5年新低 纯债基金成为“显眼包”

  年内全市场基金发行规模合计1.05万亿份,创下近五年新低,平均发行份额8.84亿份,创历史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23行情震荡,养基人“避险”的需求愈发强烈,相对低波的债券市场成了当下的”香馍馍”,尤其是纯债基金成为了新发基金中的“显眼包”。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3/12/18,今年以来新发债基份额达7,324.61亿份,占全市场新发规模的比例高达70.98%。

  年内清盘基金数量创近五年新高 优胜劣汰步伐加快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6日2023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到了256只,创下近五年(2019年以来)新高水平。其中,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清盘数量达61只,为公募基金业1998年肇始以来最高记录。

  此外,2023年以来FOF基金清盘数量突破两位数,达到了12只,猛增至2022年的三倍。并且12只清盘的FOF中,有7只为养老FOF产品。还有,ETF清盘数量迅速增加。根据wind,即便是2018年也只有13只ETF清盘,2019年和2020年清盘的ETF数量也只有5只和13只,但在2021年至2023年清盘数量急速走高,分别达到了25只、34只、32只。

  个人养老金试点一周年:整体收益不尽如人意

  去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具有税收优惠支持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正式成立,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广州等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一周年交出的成绩单:开户人数突破4000万,产品选择多达700余只。

  截至目前,已经有51家基金公司入场布局个人养老金基金,2022年11月首批获批的养老基金有129只,截止2023年12月11日,养老基金数量扩张到174只,三季度末总规模达到51.87亿元。

  从卖出产品规模来看,一年期产品目前规模9.32亿元,三年期产品规模29.28亿元,五年期产品规模13.26亿元。

  截止2023年12月11日,74只一年期/稳健类型的养老基金的业绩中,有7只产品近一年实现正收益,平安基金高莺、尚琼管理的平安稳健养老近一年收益率3.05%,自11月16日成立以来收益率3.24%。有13只产品是今年刚成立的,规模还未起量。53只产品近一年收益为负,短期看,产品业绩不如人意。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开局之年收益欠佳,但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短期波动,将目标锁定在更长周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个契机激发人们的热情,做大个人养老金规模。

  超2100亿!公募基金密集分红,大撒“红包雨”

  今年公募基金的分红,也非常大方。截至12月22日,今年共有2853只基金分红(A/C份额分开计算),累计分红总额2107亿元。其中,债基成为分红主力军,累计分红总额占比超过八成。

  其中,共有60只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超过5亿元,18只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持续稳定的分红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控制产品规模,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兑现部分投资收益,满足部分投资者的资金需求,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基金自购金额已超60亿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基于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多次自购。12月26日,国泰基金公告,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资不低于5000万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国泰中证动漫游戏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公募基金。截至12月27日,今年以来共有93家基金管理人申购了旗下基金(含发起式基金),累计自购504次,合计自购金额达到60.79亿元,其中,权益基金净申购金额超过39亿元。

  从基金公司来看,有21家基金管理人年内自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自购金额最多,达4.75亿元,共计自购26次;华夏基金自购4.5亿元,合计自购37次;南方基金、长江证券资管分别自购17次和4次,自购金额也均超过3亿元。此外,国泰基金、国泰君安资管、富国基金年内自购金额在2亿元以上。

  回顾历史,在公募基金接力自购的高峰之后,市场往往会出现修复或反弹。这意味着,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自购不仅给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和更强信心,也为基金经理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打下基础。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基金公司一直在行动!

  在过往多次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中,都能够看到公募基金的身影。面对灾情,基金行业总是走在捐赠驰援的第一线。

  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的人员伤亡及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金融机构,公募基金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援助受灾地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继已有易方达、华夏、广发、银华、永赢、华商、汇添富、博时基金公司驰援地震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家基金公司捐款总额超700万,后续或有更多基金公司行动。

  总的来说,2023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货币基金备受青睐,北交所基金位次提升迅猛,但也有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发生。然而,我们相信在监管、公募行业、市场各方齐心协力下,行业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送走这个不平凡的2023年,我们期待投资者能够在寒冬过后迎来温暖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抵御严寒、走进美好的明天。2024年,我们相信基金行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3 云星宇 873806 4.63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15.38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29.02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72.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