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肖冰:融资的速度比估值重要

达晨肖冰:融资的速度比估值重要
2023年10月27日 11:57 投中网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不要纠结估值高10%或低10%”。

10月26日,达晨在长沙举办了“2023达晨企业家峰会”。达晨财智总裁肖冰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感慨道,达晨上一次举办企业家峰会还是在疫情前,疫情发生后,突然整个世界都变了。

肖冰表示,过去三年不仅仅是疫情的冲击,外部环境也发生着很多重大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不确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企业甚至是每一个人。

面对新的挑战,肖冰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他提醒创业者,融资的时候速度比估值重要,“不要纠结估值高10%或低10%”。

不过,肖冰谈的更多的是信心。他表示,达晨投了700多家企业,它们每个季度给出的真实数据显示,有很多企业还在逆势增长。

达晨发现,在疫情三年里,“四星”以上的企业数量保持稳步的增长。虽然个别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整体增长的质量依然非常高。因此,在达晨人身上看不到太多悲观的情绪,还是在正常的做投资和投后。

肖冰表示:“我们要关注宏观,但也不要太关注宏观。企业家还是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抓住结构性的机会,抓住自己的机会就可以了。”

以下为肖冰演讲实录:

我想分享一下达晨作为投资机构,过去三年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回想达晨上一次的经济论坛,还是疫情前在上海举办的,自那以后突然整个世界都变了。我相信疫情对所有个人、家庭、企业,肯定都或多或少带来了冲击甚至痛苦,现在还处在疫情后的心理建设期和恢复期。过去三年不仅仅是疫情的冲击,我们的企业、外部环境也发生着很多重大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不确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我只能说一个结论,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跟我一样的判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我们感到个人命运包括企业命运、行业命运都是与国家命运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宏观看,众说纷纭,有悲观、有乐观;达晨的观点是什么?宏观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微观是我们大有可为的。既然宏观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关注宏观,也不要太关注宏观,企业家还是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抓住结构性的机会,抓住自己的机会就可以了。总理讲过同样的话,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都是方法。

达晨的信心来源于哪里?达晨好像比别的机构更有信心,我们还在正常的投资,我们还在满怀激情的办企业家峰会,跟大家做很多的服务,从达晨人的身上看不到很多悲观的情绪。我们的信心来源于被投企业,有鲜活生动的案例,也有大样本分析。达晨投了700多家企业,每个季度都掌握了真实数据,这里面有很多逆势增长的企业,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最新统计,在疫情三年里,达晨四星以上的企业数量还是在稳步增长,虽然有个别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损失,但整体增长的质量还是非常高的,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信心来源。

2023年,什么企业还在逆势增长?

为什么这些企业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能逆势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有没有一些规律可以寻找?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我们也做一些案例的分析,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种类型是敢于啃硬骨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勇于突破。比如康希诺生物,新型疫苗公司,在疫情期间开发了疫苗,为防疫做了巨大贡献,抓住机遇,登上了科创板,市值最高的时候接近两千亿,这是很有抱负的企业,现在很多疫苗出口到海外了。再比如中望软件,“卡脖子”最难受的部分就是工业软件,在这个行业里,绝大部分还是进口,被国外控制。中望软件经过二十年的长期积累和艰苦奋斗,终于在CAD软件里获得了很大的突破,成为国产工业软件的龙头企业,也在科创板上市,过去几年业绩也在持续增长,不断替代国外产品,在座的很多企业估计也用上了他们家的产品。铖昌科技用低成本高质量的方案解决了很多国家问题,包括在民用卫星领域有自己的产品,这两家股价还在逆势坚挺,这家企业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第二种类型是勇闯无人区抢滩科技制高点。比如智谱华章,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研发上,在国内外都很具实力,现在也是特别热门的行业,被资本追捧。达晨是在整个行业没有起来之前投资的,当时也是不被资本看好,没有人愿意投资,我们领先市场投资了。现在估值涨了很多,最近看报道,完成了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企业商业化也做得比较成功,收入也在持续增长。

第三种类型是能够抓住市场空白,实现技术落地。今天进化动力的傅总也来了,他说目前的企业利润突破两亿了。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我们内部差点把它定义成失败的项目,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找不到应用场景,我们投完以后,资金差不多消耗完了,企业一直没有收入,创始人用自己的钱补贴公司,终于在2019年找到了一个场景,就是商超生鲜的计量称。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不管什么品种,放上去马上就能把价格显示出来,抓住了这样一个细分场景,用软硬结合的一体化方案,非常低成本的垄断了这个市场。2019年收入规模化以后,过去几年基本都是翻倍的往上涨,今年利润已经突破两个亿。这也让我觉得比较震撼,前不久带队去公司调研了一下,很想知道这个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傅总跟我说,先进的技术还是要找到好的应用场景,光有技术是不行的。

第四种类型是国产替代、长坡厚雪,高端制造大有可为。过去三年,一大批企业围绕国产替代这个大主题获得了高速增长。比如凌云光,做机器视觉,用于工业检测,通过机器视觉+自动化+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给很多大的工业企业服务,过去几年收入利润都是不断增长,打破了很多国外的垄断。禾川科技是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关键系统,以前这个领域也是被日本和海外公司控制的,逐渐被中国企业由小到大做了替代。欧谱曼迪是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公司,目前在荧光内窥镜领域是国内第一。

第五类企业是小池塘里养大鱼,隐形冠军蓄势崛起。比如晨光生物,用辣椒提取色素的,很不起眼的一家企业。这么多年下来,今年收入是80亿,利润也是大几亿,在辣椒色素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杭州洁美科技是做电子纸质载带的公司,不太被人关注,但是坚持做了这么多年,目前也是做到了全球龙头,收入做到了大几十亿。

第六类是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比如爱尔眼科,总部在长沙,但它是全球化的公司,在全球有三家上市公司,在欧洲、东南亚都有很多爱尔眼科连锁医院,疫情期间,虽然国内市场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海外市场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业绩下降,平衡了业绩,这就是全球化的好处。卧安科技是做智能家居的,创始人说,我们这代人从第一天开始就应该是国际化的企业,这一代企业家第一天开始就应该瞄准世界级的企业家去做。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雄心抱负的,在最难的日本市场排名第一,过去一年营收也是翻倍的增长。追觅科技,收入接近一百亿,创始人这样说,我们一定要做全球资源、中国研发、本地制造、全球销售。这两家公司都代表了新一代中国外向型公司。有几个特点,一是技术驱动,我们有技术含量;二是自有品牌,我们是用自己的品牌在全世界销售;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做营销,因为中国互联网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我们用这套打法在全世界打是很有竞争力的。过去几年产生了一大批这种逻辑下的出海公司,非常成功。

第七类是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持续成长。亿纬锂能原来是做一次性电池的,都不是做充电电池,市场规模并不大,当时我们投资这家企业的估值只有1.6亿,上市以后市值也不大。但是上市以后它就介入到了动力电池市场,现在又介入到储能电池市场,也包括电子烟市场,一步步推向企业持续增长,过去三年营收也是持续高增长。泛源科技是做表面处理的,好像是很传统的公司,以前主要是用在汽车零配件上,想象空间不够,后来把表面处理技术用在IGBT半导体领域,目前是英飞凌中国的独家供应商。钧达股份,以前是做汽车零部件的传统公司,在2021年还是亏损的,2022年利润八个多亿,今年上半年利润十几个亿,跨到新能源行业,用TOPCon新技术,目前是TOPCon光伏电池龙头,这是特例,非常剧烈的转型,最后成功了。

分享一下过去几年印象比较深刻的逆势增长的部分企业案例,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借鉴。

融资的速度比估值重要

达晨作为扎根中国的机构,面对新形势,看到那么多企业的生生死死,那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也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第一,选择比努力重要。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做投资的时候,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到行业的选择有那么重要。因为那时候整个中国经济都是高增长的,每个行业都有机会。那时候我们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任何行业都会出很好的企业,因为每个行业都在高增长,GDP增长百分之十几。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赛道/行业的选择非常重要,所以企业家在选择方向的时候要特别谨慎。时代不一样了,一旦选到不好的行业,就很难再回头。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选择行业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几个因素,顺应社会大势,符合时代背景需求,特别要考虑国家政策,要沿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去寻找我们的方向。

第二,打造综合实力。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基本上没有什么蓝海,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残酷,这个时候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不是单打冠军。

第三,勇当行业第一。各个行业头部效应都非常明显,二三流企业没有什么大的机会。在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二三流企业还能活下去,在经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头部效应更加突显了。怎么样通过努力,差异化的竞争能够超过他们,变成行业第一才行。

第四,以硬科技为核心打造护城河。我们越来越深刻理解到了它的正确性,现在好的企业基本上技术壁垒很高,研发投入很大。在打造技术壁垒的时候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老问一些企业,现在技术是领先了,能领先多长时间?我一般喜欢问这个问题,大部分企业跟我说一到两年,所以我们还是要很有紧迫感,要有第二甚至第三代技术的储备。一旦技术被追上了,下一代技术能够马上推出来,超过他们,这样才能领先。而不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五,乘风破浪,走向世界。现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遇到比以前更大的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坚定的走出去,不要局限于国内市场,走出去往往是星辰大海。通过进口替代的模式会诞生一批新的企业,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进口替代产生新的产品、新的企业,在中国从0到1。其实很多是可以走出去的,因为中国企业有成本优势,还可以走全球市场。

第六,保持定力,坚持但不固执。现在市场压力确实非常大,环境非常复杂,如果方向不对,坚持可能就错了,看到大方向或者战术有问题的时候,还是要灵活调整,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七,严控风险,审慎经营。这也是我们经常提醒企业的,目前的情况扩张迭代速度慢一点,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比如你能跑100米,你就跑95米,留一点速度保持冗余。

第八,拒绝孤军奋战,聚势才能共赢。心态和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跟乐观的人在一起可能就会多乐观一点,老跟悲观的人在一起,你也可能悲观一些。

第九,把握好融资的节奏。融资的时候速度比估值重要,我觉得这一点在现在特别重要。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纠结估值高10%低10%,迅速把钱到位可能更重要。这也是我们的体会,有的企业把估值高得很高,导致投资机构都很犹豫,投资时间不断往后拖,最后丧失了融资的时间窗口,这样的案例也很多。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最后讲更深度的一点思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

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基础非常雄厚,现在不断升级,比重不断加大。现在我们出口的三大件都是高科技的,比如电动车、光伏、锂电池。

产业政策有保障。在一些新兴行业萌芽阶段的时候,政策的支持给了新兴行业很大的动力,比如新能源行业。

科技创新有力量。人口红利慢慢消失,但是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是不断加强的,这是科研的底气。我们有那么多科研人才,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可能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还要多,基础很强大。

技术迭代有市场。中国是庞大的本土市场,所以很多新技术在中国有很好的应用场景。比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东西在中国发展得很好。

金融稳定有支撑。国家力量、中央政府的力量是很强的。

中国企业家有韧劲。达晨在多次场合中都说,中国企业家是中国经济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不遗余力的保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

最后借用一位哲人说的一句话,“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致敬韧性生长的中国企业家!

转载、合作、加入粉丝群请联系小助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疫情 肖冰 融资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41.18
  • 10-30 美心翼申 873833 10
  • 10-27 前进科技 873679 13.99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58.0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