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

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
2024年02月22日 16:48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中证2023年度报告系列

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

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

摘要

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固定收益ETF需求提升,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美国市场固定收益ETF数量共648只,规模约为1.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39%,近5年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5.7%。2023年资金净流入近2000亿美元,与2022年持平。美国市场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呈现如下特征:一是美联储加息环境下国债利率维持高位,相较信用债,国债ETF性价比提升,规模增速可观。二是固定收益ETF分红稳定,超99%的固定收益ETF进行了分红,平均分红比例约为4.23%。三是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加速发展,规模、资金流入增速均领先纯被动ETF,在利率倒挂的市场环境下,规模占比较高的主动管理短债ETF资金流入不及预期,中长久期ETF更受青睐;ETF具有的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和节税效应等优势,吸引部分共同基金转为主动管理ETF。四是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净流入由负转正,策略不断拓展,风险敞口更加分散,部分新发ETF填补了短期、超短期恒定久期国债ETF的市场空白,资金大幅流入,管理规模快速提升。

境内市场固定收益指数产品规模持续扩容,发展态势良好。一是2023年新发固定收益指数产品以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为主,二者规模合计占新发产品规模的98%。二是债券ETF规模大幅增长,短期限ETF品种市场认可度高。三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有所萎缩,但仍是境内债券指数化投资的重要构成。四是信用债及转债指数基金产品均持续扩容。信用债指数产品方面,货币政策整体较为稳健,利率市场中枢呈下行态势,信用债表现创近年新高;转债指数产品方面,转债资产因兼具股性与债性,在具备转股潜力的前提下由债性托底转债价格,整体表现较好,成为投资者在震荡下行市场行情中的重要资产配置选择之一。

展望未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基金投顾等业务持续开展、指数化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或迎来更多增量配置需求。一是现金管理类指数产品有望继续成为固定收益指数产品突破口和规模增长点;二是随着投资者对债券ETF投资习惯的逐步养成,债券ETF的投资便利、资金利用率高等优势有望进一步呈现,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三是随着银行、保险、理财子公司等市场机构对固定收益指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固收指数应用将日趋多元化。

01

美国固定收益ETF市场发展概况

(一)美债市场动荡,固定收益ETF资金流入稳定,规模持续增长

美债市场剧烈波动,国债收益率攀升至20年内峰值,随后快速下行,与年初收益率持平。2023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贸易增长乏力,各国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发达经济体国内和跨境投资因加息持续承压。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持续扩大,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叠加美联储大幅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攀升,美国政府利息负担压力进一步增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达4.98%。11月以来美国通胀放缓,美联储政策预期发生变化,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调,年末回落至3.88%,回调近100BP,与年初收益率持平。

图1  2023年美债收益率表现

数据来源:万得数据来源:万得

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固定收益ETF的需求提升,资金跟踪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美国市场固定收益ETF数量共648只,规模约为1.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39%,近5年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5.7%。2023年资金净流入近2000亿美元,与2022年持平。因美债收益率基本回落至年初水平,固定收益ETF规模的提升主要源于资金流入而非底层资产估值的提升,规模增速相较2022年同期(3.3%)大幅提升。

图2  美国固定收益ETF数量与规模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二)高利率环境下国债ETF获大量资金流入,创新产品系列进一步扩充

美联储加息环境下国债利率维持高位,相较信用债,国债性价比进一步提升。美联储2023年内四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22年12月的4.25%-4.5%上调至2023年7月的5.25%-5.5%,此轮加息使得国债收益率升至20年来的最高水平,尽管11月以来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调,国债收益率依然具备性价比。

经济增长放缓预期下,企业债违约率或将上升、信用利差扩大,国债ETF安全性更高。随着2023年末美国通胀数据好转,资金大幅流入推动国债ETF规模大幅增长。资金净流入前10的固定收益ETF中,6只为国债ETF,资金流入占比58%,标的覆盖了各期限国债指数和浮息国债指数。投资于超长期国债的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资金流入最多,规模增速达70.65%;投资于0-3月国库券的iShares 0-3 Month Treasury Bond ETF规模增速较快,规模年增长率超200%。

表1 资金净流入前10的固定收益ETF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单一债券ETF产品系列进一步扩充,新发产品聚焦中长期国债,短期国库券ETF规模增长较快。继2022年F/m Investments首次推出单一债券ETF后,2023年F/m Investments继续推出6只单一债券ETF,分别投资于3年、5年、7年、20年、30年期国债和6个月国库券,目前该系列已扩展至10只ETF。其中,3个月国库券ETF规模从年初的2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7亿美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单一债券的ETF久期更加明确,相较直接参与债券投资,持有ETF更为便捷,投资门槛更低。

(三)固定收益ETF分红稳定,高票息底层资产的ETF倾向于高分红

美国市场固定收益ETF即使收益表现不及业绩比较基准,也会维持较为稳定的分红频率和分红比例。美国市场绝大多数固定收益ETF实施月度分红,2023年超过99%的固定收益ETF进行了分红,平均分红比例为4.23%。

固定收益ETF分红与产品业绩表现相关性较低。固定收益ETF募集说明书中一般明确ETF会将其收益进行分红,但分红可能会超过基金的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超过的部分将视作资本的返还。从2023年ETF分红比例1和收益率的相关性来看,二者相关系数仅为0.4。部分业绩表现一般的ETF也维持较高的分红比例,2023年收益为负的10只ETF均进行了分红,平均分红比例为4.45%,如iShares超长期国债备兑策略ETF,近1年收益不到1%,但分红比例接近20%。

图 3 债券ETF近1年分红比例与收益率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整体来看,高票息底层资产的ETF更倾向于高分红。分红比例较高的ETF底层资产主要包括超长期国债、高收益债等高票息资产,分红比例较低的ETF底层资产主要包括短债、国债及市政债、可转债等票息收益较低的资产,例如ishares可转债ETF最近1年收益为15.3%,但ETF分红比例仅为1.85%。

(四)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加速发展,跟踪规模与资金净流入双双提升

2023年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迎来快速发展,产品跟踪规模与资金流入增速均领先纯被动ETF。截至2023年底,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共289只,规模1750.38亿美元,规模增速25.4%,显著高于纯被动ETF的11%;主动管理ETF规模占比为11.6%,相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全年资金净流入规模亦大幅增加,约320.66亿美元。

图 4 近5年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规模与资金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纯被动ETF产品竞争格局稳定,发行人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主动管理ETF逐渐成为管理人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ETF具有的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和节税效应等优势已被市场广泛认同,不少新发主动管理ETF均由共同基金份额转换而来。2023年,美国市场新发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产品62只,资金跟踪规模达61.84亿美元,占新发固定收益ETF规模的62%,其中,新发产品中规模最大的JPMorgan Limited Duration Bond ETF,由JPMorgan Limited Duration Bond Fund (ONUAX)转换而来。

表2 2023年部分新发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主动短债ETF发展领先,存量规模占比较高。规模排名前5的主动管理ETF中有4只均为短债ETF,全部主动管理短债ETF规模占比超45%。短期限债券ETF风险收益特征与货币基金类似,均为短久期、低风险,但主动管理ETF可通过一系列量化方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强收益,同时兼顾ETF产品的高流动性,倍受市场关注。2023年,在利率倒挂的市场环境下,主动短债ETF资金流入不及预期,全年资金流入占比13%,相较而言,聚焦中长久期的主动管理固定收益ETF更受青睐,资金流入前10的ETF中有7只为中长久期主动管理固定收益ETF。

主动管理ETF的管理过程同时考虑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以及个券基本面状况,部分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表现略优于纯被动ETF。以下表四只主要投资于美国核心固定收益证券的ETF为例,投资范围和久期可比的情况下,最近1年、3年和5年主动管理ETF表现略胜一筹,但较高的管理费率一定程度上仍会削减超额收益。整体来看,主动管理ETF的平均管理费率约为0.48%,接近纯被动ETF管理费率均值的两倍。

表3 主动管理ETF与纯被动ETF收益对比

数据来源:Bloomberg,ETF产品官网,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ETF产品官网,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五)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资金流入平稳,新发产品崭露头角

继2022年规模大幅缩水后,2023年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再次得到市场关注,规模有所提升。2023年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不含主动管理和ESG)资产管理规模达244.09亿美元,增速为18.7%,资金由2022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达27.02亿美元;新发基本面策略产品1只,并有5只产品到期、清算或变更投资主题。整体来看,Smart Beta ETF仍是固定收益ETF中发展较为缓慢的领域,规模占比不到2%,未来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 5 近5年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规模与资金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

不同于传统指数ETF头部效应显著,近年来部分新发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获投资者青睐,资金大幅流入,管理规模快速提升。2023年,资金净流入排名居首的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为BondBloxx Bloomberg Six Month Target Duration US Treasury ETF,该ETF发行规模不足1亿美元,2023年获得9.6亿美元资金净流入,规模跃居前8,同期发行的BondBloxx Bloomberg One Year Target Duration US Treasury ETF也获得5.7亿美元资金流入。两只ETF均为BondBloxx在2022年发行的恒定久期国债ETF,合计资金流入占全部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资金流入的56%,久期分别设置为6个月和1年,采用量化方法以优化组合权重调整组合久期。从产品布局来看,两只ETF弥补了短期、超短期恒定久期国债ETF的市场空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收益增强策略ETF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风险敞口更加分散。2023年新发产品WisdomTree Voya Yield Enhanced USD Universal Bond Fund跟踪Bloomberg US Universal Enhanced Yield Index,通过最优化方法调整组合权重以达到收益增强效果。早期的收益增强策略债券ETF主要跟踪美国综合债指数,投资范围主要为美国投资级债券,此次新发的ETF将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至美国高收益债、新兴市场美元债、欧洲美元债等。由于美国国债发行量大幅增加,国债在美国全债(Universal Bond)指数中的权重逐步提升至35%,已成为指数的主要配置资产。为降低国债权重,实现收益增强,该指数将指数样本分为综合债指数样本和非综合债指数样本,对50%的综合债指数样本进行收益增强,在满足跟踪误差波动率、久期、权重偏离度和资产组合周转率四大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权重使得收益率最大化。

图 6 收益增强策略的样本分组和约束条件

数据来源:WisdomTree数据来源:WisdomTree

02

境内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市场

发展概况

境内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的起步相对较晚,产品集中于利率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发行人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相较境外发达市场,境内市场尚未形成少数发行人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情形。此外,债券Smart Beta指数仍处萌芽阶段,产品少且规模较低。整体来看,2023年境内债券指数化投资趋势如下:

(一)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类型仍以政金债指数基金为主

截至2023年底,境内存量债券指数型产品共254只,合计规模约6843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债券ETF 19只,合计802亿元,规模占比12%,规模同比增长约52%。当前,利率债指数型产品仍是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规模占比最高的类型,产品数量合计153只,规模合计4721亿元,占全部固定收益指数基金规模的69%;其次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数量合计75只,规模合计1375亿元,规模占比为20%。

表4 2023年末债券指数产品概况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数据来源:中证指数

2023年,境内市场新成立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54只,募集规模合计1655亿元。新发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主要以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为主,其中新成立利率债指数基金22只,规模合计953亿元,规模占比58%;新成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30只,规模合计665亿元,规模占比40%。

(二)债券ETF规模迅猛增长,短期限ETF品种市场认可度高

2023年,境内市场新增债券ETF产品两只,产品跟踪规模增长274亿元,同比增幅约52%。相较2022年,债券ETF市场最大的短融ETF产品规模新增至247亿元,增幅约90%。短融ETF是市场上首只以银行间债券为投资标的的债券ETF,采用全现金申赎模式,是场内市场继货币ETF后又一短期限流动性管理工具。该产品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短融ETF采用市值法计价,相较货币ETF弹性更高,在上涨行情期间可获得更高的收益;二是2023年A股市场呈震荡下行态势,同期货币ETF收益率亦持续走低,跟踪中证短融指数的海富通短融ETF成为场内重要流动性管理工具,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2023年,境内市场新增一只百亿规模债券ETF,产品标的为0-3年国开债指数,当前产品规模约为107亿元。纵观2023年各类产品规模变动情况,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剧、资金避险需求抬升的背景下,更低信用风险、更低波动的指数产品规模增长较快。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债券ETF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如短融ETF最新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约82%,个人投资者占比约17%,0-3年国开债ETF机构投资者占比约99%,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1%。

跨市场债券ETF方面,当前市场存续5只产品,规模相较2022年底新增66亿元,达到288亿元。跨市场债券ETF标的仍集中在政金债与国开债,期限覆盖0-3年、3-5年、1-5年与7-10年品种,其中0-3年国开债与7-10年政金债ETF规模增幅靠前。

整体来看,境内市场债券ETF规模仍远低于债券指数基金,但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以跨市场债券ETF为代表的场内品种在保留指数基金税收优势的同时,相较指数基金具备透明度更高、投资时效性更强等优点。长远来看,债券ETF有利于促进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进而推动债券指数型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三)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有所减少

自2021年正式成立以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市场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23年底,同业存单市场产品数量合计75只,规模合计1375亿元,相较2022年底减少约200亿元,降幅为13%。究其原因或主要为自2023年初以来,短期信用债业绩表现良好,叠加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促使资金持续流入短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则随之有所降低。截至2023年底,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仍占债券型指数基金产品市场约20%的比重,是境内债券指数化投资领域重要构成。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以净值化形式管理,主要面向零售客户,其低波动、高流动性等优势为投资者布局低风险理财工具提供差异化选择。一方面,相较其他货币市场工具或券种,同业存单指数产品具备发行人集中度高、信用评级向中高等级倾斜、一二级市场流动性佳等特征。此外,同业存单相较货币基金具备久期优势,跟踪标的要求剩余期限不超过1年,而货币基金配置标的的平均剩余期限则不超过120天。因此,相对市值法计价的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由于相对长的久期,具备相对高的估值波动性;另一方面,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相较货币基金的成本法估值流动性风险更低;再一方面,在信用相对宽松背景下,指数型产品相较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在收益方面或有一定优势。

(四)信用债及转债指数基金产品持续扩容

信用债指数基金产品方面,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货币政策整体较为稳健,利率市场中枢呈下行态势,债券市场相较往年表现更好,流动性风险有所降低,信用债表现创近年新高。其中,中证短融指数2023年累计涨幅约3.25%,中证信用债指数累计涨幅约4.82%。截至2023年底,信用债指数基金产品规模达到522亿元,相较2022年底增长203亿元,其中2只短融类产品增速靠前,合计新增产品规模142亿元,其余产品合计新增规模61亿元。

转债指数基金产品方面,2023年境内权益市场呈震荡下行态势,市场波动性与回撤相较往年有所放大,转债资产因兼具股性与债性,在具备转股潜力的前提下由债性托底转债价格,使得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在权益市场表现欠佳的环境下,实现全年累计0.13%的涨幅,成为投资者在震荡下行市场行情中的重要资产配置选择之一。截至2023年底,市场存续2只可转债指数基金产品,标的分别为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与上证投资级转债与可交换债指数,资金跟踪规模分别为63亿元与3亿元,相较2022年底新增41亿元与2亿元。据统计,转债指数基金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如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93%。

03

中证固定收益指数概览及应用展望

(一)中证指数为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提供多样化投资标的

截至2023年底,中证指数共管理固定收益指数675条。按债券类型可将指数族系细分为:利率债指数系列、信用债指数系列、综合债指数系列、可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系列、资产支持证券指数系列、货币市场工具指数系列及其他固定收益指数系列,并可按期限、信用等级、策略、主题、绿色及ESG等维度进一步细分,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业绩参考基准和投资标的。相关特色指数系列介绍如下:

01

短期限固定收益指数系列

中证指数已发布数十条短期限债券指数,涵盖债券类型包括综合债、利率债、信用债及货币市场工具,代表性指数包括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中证短融指数等。其中,短期限固定收益指数系列在可投资级信用等级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分,并配套布局丰富的投资策略。此类指数整体收益较为可观,具有投资容量大、信用级别高、波动较低等特点,可为市场机构提供差异化的短期限流动性管理指数产品投资标的。

02

科技创新信用债指数系列

中证指数已发布十余条科创信用债指数,主要包括(1)中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系列与上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系列,从期限、评级、发行人企业性质等维度刻画沪深交易所及沪市单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的整体表现;(2)中证创新主题信用债指数,该指数选取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创新创业债券及科技创新债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境内科技主题信用债的整体表现;(3)中证科技创新信用债指数,该指数选取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科创票据等科技创新信用债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境内科技创新信用债的整体表现。

03

上证基准做市债券指数系列

上交所债券做市业务自2023年2月启动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做市债券成交量快速增长,其中基准做市利率债的日成交量于2023年8月7日首次突破千亿元。在成交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交易商的报价利差亦明显收敛,部分利率债的报价利差已收敛至0.001元。做市业务的推出有助于提高现券流动性,形成更好反映市场供需特点的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降低发行成本,发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配合债券做市业务的推出,中证指数公司于2023年2月6日正式发布上证基准做市债券指数系列,包括上证基准做市国债指数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该指数系列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债券中,分别选取符合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规则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为不同类型投资者参与上交所做市业务提供多元化投资与分析工具。

04

目标到期债券指数系列

中证目标到期债券指数系列包含12条指数,涵盖到期年份从2027年至2032年的信用债指数系列6条和政金债指数系列6条。该指数系列分别选取相同到期年份的政金债或高等级信用债作为指数样本,能较好拟合债券到期的特点,便于投资者采取持有到期策略,为在未来某个特定时期有明确资金使用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期限匹配度良好且风险较为分散的投资与分析工具。此外,目标到期债券指数系列亦可为目标日期FOF、养老金、保险资管产品的跟踪标的,类似策略在境外市场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Invesco旗下BulletShares ETF系列以及Blackrock旗下的iBond ETF系列,截至2023年底,两个系列合计规模分别为165亿美元和229亿美元。采取持有到期策略可有效减少市场波动对基金产品的净值影响,获取基金产品底层标的带来的稳定票息收益,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

05

企债指数系列

中证国企债指数系列包含数十条指数,从发行人性质可细分为国企(含央企及地方国企)、央企集团及控股公司、央企集团、地方国企等多个细分指数系列;细分指数系列再按期限、信用评级等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中证国企债指数系列多层次、多维度地刻画国企信用债的市场表现,为市场机构提供品类丰富的具有较高信用资质的信用债指数投资标的。

06

REITs指数

REITs是以基础设施项目为底层资产、以公募基金为载体,并将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标准化金融产品。REITs具有流动性较高、长期收益相对稳定等特征,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证REITs(收盘)指数于2022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选取沪深市场中满足一定流动性条件和上市时间要求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上市REITs的整体表现。REITs具有分红比例高、流动性较好、长期收益相对稳定等特征,经统计,截至目前,上市满一年的REITs股息率均值达6.02%。

近两年,中证指数陆续推出了中证公募REITs估值和流通受限公募REITs份额估值数据,满足市场用户对REITs品种的定价需求。随着境内公募REITs市场不断扩容,底层资产日益丰富,市场投资需求进一步提升,中证指数公司将持续丰富REITs指数系列,以更好支持我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与分析工具。

(二)指数应用展望

展望未来,2024年境内固定收益指数产品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

现金管理类指数产品有望继续成为固定收益指数产品突破口和规模增长点

一方面,2023年短融ETF规模最高达到282亿元,已成为境内市场旗舰型债券ETF,场内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属性的市场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持续发行,个人投资者对固定收益指数基金的认可度持续提升。随着投资者对短期限流动性管理需求的日益提升,现金管理型指数产品有望继续成为境内固定收益指数产品的突破口和规模增长点。

2

债券ETF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

2023年,债券ETF市场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2022年提升27.91%,其中有11只债券ETF规模上涨,占比达65%, 规模增幅超100%的ETF共4只。债券ETF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日均换手率均值为42.69%,较2022年提高55%。随着投资者对债券ETF投资习惯的逐步养成,债券ETF的投资便利、资金利用率高等产品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

2024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对商业银行投资不同类型债券及基金产品均设置了相应的风险权重。债券ETF具有规则透明、穿透效果好等特点,便于商业银行对投资组合风险管控时进行穿透管理,进一步推动债券ETF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目前,中证指数已发布利率债实时估值,并提供债券ETF IOPV服务,将为ETF日内交易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指标,助力投资者和做市商捕捉交易机会,提升债券ETF流动性。随着用户习惯及基础数据的进一步完善,债券ETF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3

指数应用场景将日趋多元化

随着银行、保险、理财子公司等市场机构对固定收益指数应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应用日趋多元化。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充分发挥其风险分散、规则固定、成份穿透等优势,正逐步成为各类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个人投资者对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的认可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未来,随着互联互通等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债券市场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结构将逐步完善,债券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提高,这些都将有利于固定收益指数产品的发展。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基金投顾等业务持续开展、指数化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固定收益指数化产品或迎来更多增量配置需求。

文中注释

1.ETF分红比例为ETF过去一年现金分红/最新收盘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收益 ETF 债券 指数产品 美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