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实时估值正式下线,投资者该作何应对?

基金实时估值正式下线,投资者该作何应对?
2023年07月24日 15:48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招商银行

  有不少细心的投资者可能已经发现,自本周起,各平台正式下线了基金的“实时估值”功能。在谈论应对方法前,我们应该先对相关概念做进一步的了解。

  1.相关概念

  基金估值:按照公允价格对基金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计算,最后评估出来的价格。

  基金净值:每份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基金净值代表着投资者在申购、赎回时的基金最终确认价格。

  2. 为何实时估值与净值经常不同步

  一般来说,基金的实时估值是以该基金上一个季度报告公布的股票持仓,结合实时的股票行情计算而来,这个数字会实时变动。而基金净值不同,它属于申赎时确认的价格。

  两者的关系就相当于“预期”与“实际”,估值用来预测净值,对于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不代表真实的净值。

  ①基金报告存在滞后性

  大家都知道,基金季度报告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公布,半年报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日内公布,年报则是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公布,而估值是以季报或年报中一些公开信息进行估算,在这期间内,基金经理很可能已经根据市场变化重新调整了持仓比例,上个季度持仓的股票这个季度不再持有,这时再以过去的信息估算当前净值,必然不会精准。

  因此,基金估值的持仓信息具有严重滞后性,距离上季度报告公布时间越久,估值与实际净值的偏离度就越大。

  ②实时估值具有片面性

  基金的实时估值来源于基金公司发布的基金定期报告,但只有半年报、年报会公布基金的所有持仓信息,季报只会公布前十大重仓信息,而基金的前十大重仓通常占整体仓位的50%左右,基金估值就是对这前十大重仓股进行计算,不包括未公布的持仓股票,这就导致最终估算得来的数据准确性大打折扣。

  ③不同平台计算方法不同

  各个平台在做基金估值计算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模型和算法,因此同一只基金,在不同平台可能会有不同的估值。

  3.实时估值下线后,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实时估值”功能的设计初衷,是希望为投资者提供时效性更高的盘中参考信息,满足投资者对市场行情高度关注的需求。实时估值能帮助投资者判断基金的短期涨跌走向,虽然不够精准,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然而,一旦基金经理调仓换仓,净值就会与实时估值产生较大的差异,投资者如果错误地将两者之间画上等号,则有一定几率面临投资亏损。因此,“实时估值”功能在实操中容易引发误解。在误差始终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它难以兼顾时效性和准确性,最终反而影响了投资体验。

  “实时估值”功能下线后,投资者应该更加理性地进行择时,减少短时间的频繁买卖,从短期投资彻底转向长期投资。依赖平台某个单独的功能来对基金走向进行预测,抓小放大是不可取的,价值投资才是王道。

  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值得长期持有,不能简单的看短期内的基金净值、估值的高低和涨跌做决策,更多地应该结合基金长期业绩、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过往战绩以及市场波动发展趋势,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的考量才是一名优秀的投资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福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8 盟固利 301487 --
  • 07-25 华虹公司 688347 52
  • 07-25 民爆光电 301362 51.05
  • 07-24 金凯生科 301509 56.56
  • 07-24 长华化学 301518 25.7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