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帮忙资金”给基金带来的风险

警惕“帮忙资金”给基金带来的风险
2024年06月04日 06:58 证券时报

  刚刚过去的5月份,国内基金市场尤其是ETF基金阵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月全市场上市交易的10余只ETF产品,整齐划一地在上市当天产生大幅赎回,随之全部产品当日份额快速缩水,许多ETF上市当日赎回规模超过1亿份,更有产品一天赎回份额占上市总份额比例近50%,甚至赎回份额占比超过80%的也不鲜见。对于这一现象,众多专业人士分析指出,它是基金产品中的“帮忙资金”的腾挪与作怪所导致的。

  所谓“帮忙资金”,就是指在基金公司需要援助时愿意出面助力或者救场的“热心”资金,它们来自于券商、银行、保险等销售机构或者市场大户,中间还有资金掮客的牵线搭桥。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帮忙资金”,基金公司既要提供减免赎回费用的特殊安排,还要给予数额不等的对价报偿,少则认购费用的2%—4%,多则达到8%—10%。

  基金公司之所以愿意承受“帮忙资金”的漫天要价,主要是后者能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协力助跑。“帮忙资金”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基金产品身上。大型基金产品需要“帮忙资金”装饰门面,中小基金产品更需“帮忙资金”站台助威;在顺周期情形下基金公司需要“帮忙资金”锦上添花,逆周期的市场境况下更需“帮忙资金”雪中送炭;不仅开放式基金对“帮忙资金”趋之若鹜,封闭式基金也对“帮忙资金”跃跃欲试;不仅货币基金会面向“帮忙资金”敞开怀抱,股票基金更是会为“帮忙资金”张开双臂。

  管理层为基金产品设定必要的门槛以及足量的技术支持,目的是增大基金公司投资支配能力以及风险化解空间,同时重点增加ETF的供给也是为了加大市场稳定的筹码,但如果基金公司误读甚至曲解政策的良苦用心,将优良的工具劣态化配置,只能是在损害自己的同时,也必然戳伤更多的无辜者。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支付给“帮忙资金”的对价完全来源于自有资金,财务压力随之增大不论,也势必对自身的资产配置和投研能力建设产生“挤出效应”;不仅如此,因“帮忙资金”属于无风险投资,基金经理也不敢贸然动用,仓位管理上只能保持低位状态,由此也可能错过最佳投资配置与盈利窗口;此外,“帮忙资金”的赎回也会引致基民的集体跟风,最终基金公司也难逃清盘的厄运。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处在不利的信息位置,且“帮忙资金”所制造的只是虚假繁荣,结果也势必导致基民对标的产品的误判,投资者买进基金之日可能就是彻底套牢与忍受亏损的开始之时;另一方面,“帮忙资金”申购ETF产品,也必然摊薄基民的投资收益,而且基金公司支付给“帮忙资金”的对价费用最终也是来自于基民所支付的管理费或者盈余收益,基民利益受到“帮忙资金”的直接或间接的攫取;此外,因“帮忙资金”不会长期持有基金份额,更多是在上市后迅速离场,这会对基金净值产生较大冲击,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投资者;即便是一些持有期限略长的“帮忙资金”,也会利用股指期货与融券手法进行做空,以达到止损与获利的目的,相较而言,普通投资者手中没有任何对冲工具,完全处于不公平的地位。

  最后来看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来得快、跑得也快是“帮忙资金”的最明显特征,资金闪进、闪离的作用下,基金市值快速膨胀与萎缩的背后,是二级市场始终等不来增量资金的注入,即便是少量可以供基金经理建仓的“帮忙资金”,也在时刻准备着溜之大吉,而且“帮忙资金”大手笔赎回所产生的“羊群效应”也势必令市场惨遭“失血”之痛,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因此大打折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