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亿债券爆雷 令人唏嘘的信用评级

1200亿债券爆雷 令人唏嘘的信用评级
2019年01月28日 21:2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全景财经

  刚刚,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大门已敞开。

  今日(1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

  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亦公告,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

  意味着,标普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下一步,央行将持续推进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且符合条件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四大评级机构,占据80%市场份额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央行主导,即1988年成立了远东资信,随后便陆续成立了上海新世纪(1992年)、中诚信(1992年)和大公国际(1994年)。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大公国际参与评级的债券数量约2400只,占比为16%,略低于上海新世纪的16.81%;领头羊则是中诚信(30.24%)与联合资信(23.79%)。

  上述四大信用评级机构,占据当前国内债券信用评级市场份额高达86.8%,垄断格局非常明显。

  但,信用评级一直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短板”,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与成熟债券市场有一定差距,而且由评级乱象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债券违约等问题已愈演愈烈。

  2018年,证监会网站陆续披露了对中诚信、联合资信、鹏元资信上海新世纪、大公国际等评级机构出具的警示函、责令改正决定书。

  截至目前,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均已经受到监管层的警示。

  大公国际丑闻,震惊债券市场

  2018年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最大的丑闻无疑是,大公国际涉嫌高价售卖公司信用评级。

  2018年8月1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决定给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消息一出,震惊整个资本圈。

  据披露显示,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大公国际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竟直接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且金额巨大,动辄高达900万元的咨询费。不仅远高于大公国际提供的评级服务费用,也远高于业内一般水平。

  正常而言,单个主体评级收费大约10万元左右,单个债项一般为15万元左右。《2017年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信用评级业务开展和合规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大公的评级业务收入为2.63亿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企业支付高额的“咨询费”后,大公迅速对其评级进行调整,经查阅资料发现:

  新光控股在支付高额费用后的2个工作日,其主体评级即由AA稳定调整至AA+稳定;

  三建股份在签订咨询服务数月后,其主体、债券评级均由AA上调至AA+。

  ......

  其实,“新光债”自从2017年下半年就由于主体流动性问题,被机构投资者质疑,早已被市场视为垃圾债,却被大公国际评为AA+,市场可谓一片哗然。

  最终,新光控股集团接连“爆雷”。

  9月25日,新光控股集团公告,受宏观降杠杆,银行信贷收缩、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光控股集团流动性出现问题,15新光01公司债券实质性违约。

  9月26日,鹏元资信火速将新光控股集团主体的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C,评级展望维持为稳定,将“11 新光债”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C。

  9月27日,新光控股集团及其背后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被列入法院“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法院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大公国际,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份额最大的评级机构,在最该保持独立性、专业性的评级行业,却明码标价向公司出售评级,最终导致债券“爆雷”。

  Wind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的所有债券违约事件当中,评级机构为大公评级的违约事件高达14起。其中,2018年发生5起;2017年发生3起;2016年发生5起;2015年发生1起。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二大信用评级机构---联合资信,于2018年更是踩雷的违约债券高达40多只,违约主体包括盛运环保(300090)、永泰能源(600157)、金立、新光、大连机床等。

  上述违约主体在发行债券时,联合资信给予的主体评级都在AA以上,其中 17华信Y1、17华信Y2 更是创下3A信用债违约的记录。

  1200亿债券爆雷,令人唏嘘的信用评级

  除了新光控股集团,2018年国内的债券市场,可谓违约不断,天雷滚滚,而伴随其中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债券评级。

  Wind数据显示,2018年债券违约总规模高达1205.61亿元,涉及债券数量达124只。

  相比之下,2017年债券违约总规模仅为393.24亿元,涉及债券仅50只,2018年违约规模、违约数量系2017年的3.5倍、3倍。

  令人唏嘘的是,从2018年已经违约的149只债券来看,大部分评级相当之高,甚至不乏AAA级别债券,且AA级系违约中的最低等级。可见,信用评级完全没有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

  进入2019年,债市寒冬仍然未过。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2019年国内债券市场已有13只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违约金额达93亿元。市场人士预计,2019年债券市场的违约案例有进一步增加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19年各种金融债券将大量到期,加上2019年内发行到期的信用债,偿还总量将超过6万亿,创出历年新高。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在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中,2018年以来的债券违约不断,违约规模、家数双双创历史新高,但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却屡屡违规。

  可见,国内债券信用评级虚高的问题,已非常严峻,当务之急便是要挤掉“泡沫”,让信用评级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

  另外,2018年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扩大金融对外开发,在金融业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尤显重要。

  早在2017年5月份,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达成早,其中涉及金融业的内容就包括:中方将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同年6月28日,发改委、商务部也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在服务业领域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为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提供了制度基础。

  201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7年第7号公告,明确了境内外评级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业务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今日央行正式向世界敞开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大门。

  而国外历经100年市场淬炼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会来到中国市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此次评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之后,将倒逼行业发生变革。

  《人民日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的评级机构唯有不断提升自身评级技术和综合竞争力,握紧“信用”这根生命线,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牛鹏飞

债券 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3 华阳国际 002949 --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2-12 威派格 603956 --
  • 01-30 立华股份 300761 29.35
  • 01-29 福莱特 601865 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