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月20日电(分析师张威 鲁光远)2022年,北京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兴动能加快积蓄,特别是科技创新产业快速增长,成为实体经济“硬支撑”,有力促进北京市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北京市着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积蓄释放。
一、科创力量成为北京稳定经济大盘“硬支撑”
2022年,北京市科技创新产业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不断积蓄新兴动能,有力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力量成为实体经济“硬支撑”。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北京市三次产业占比为0.3:18.0:81.7(2021年数据),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4:53.3相比,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在各省及直辖市第三产业的占比排名中位居第一。可见,服务业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
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5%,对整体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前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5463.0亿元,增长8.6%,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876.8亿元,增长6.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74.6亿元,增长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最快,前三季度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另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披露,2022年1-11月北京市软件产业营收同比增长9.7%,回升势头强劲,增速居服务业之首,有力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
工业保持韧性发展,先进制造业增长态势强劲。2022年1-11月,受疫情和2021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北京市总体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但部分先进制造业及相关产品生产增势依旧强劲。按可比价格计算,剔除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因素,北京市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分行业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分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领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倍、43.9%和15.1%。
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588家,居全国城市级首位。截至2022年11月,北京市先进制造业与软件信息服务业新设企业超5000家,其中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翻倍增长,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数量增速首次由负转正,规上工业企业扭转了连续八年净减少的局面,市场主体在京发展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科技赋能助力创新高地变成经济高地。作为北京的科技创新强区,海淀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增长4%,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继续保持北京第一。并且,海淀区实现首次突破万亿元水平,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第二个破万亿元的区。科技资源丰富,科技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海淀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达740件,增长20%;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3400亿元,增长15%。科技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2年,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收入预计3.8万亿元,增长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预计1.6万亿元,增长12%。
未来,北京科技创新的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对经济的贡献将会更大,支撑将会更硬。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汽车、电子、医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四成,科技、信息、商务、文化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约60%。
二、着力扩大内需,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2022年,北京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积蓄释放。
加快推动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北京市总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拥有超大城市市场容量优势,最终消费率近60%。线上消费繁荣活跃,服务消费占据主导,品牌化、个性化、多样化、便利化消费升级趋势特征明显。北京消费供给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加快构建;2022年北京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39.6%,创历史新高,直播电商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
疫情过峰后迎来消费快速恢复。北京作为第一批疫情感染达峰和过峰的城市,线下消费恢复情况领先全国。北京市文旅局同期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假期,北京市重点监测的151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8.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6.4%;累计营业总收入24827.1万元,比2019年增长44.5%。同期,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假日同期的42.8%。从通行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1月9日,北京地铁日客运量达到790万人次,已接近2022年的工作日的客流量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量稳质优,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2022年1至11月,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制造业投资增长1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4%。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集成电路等项目带动下增长26.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动下增长58.5%。社会领域投资中,教育投资增长37.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0.6%。根据公开披露,2022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迈上8000亿元台阶。
全力打造有效投资新热点。北京市围绕支撑“五子”联动成局成势、塑造发展优势和补齐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等领域短板,集中开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保持重要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势头。在2022年,北京市推出了“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含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这些重点工程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2023年,北京将继续着力扩大内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日前,北京市市长殷勇接受采访时透露,2023年北京将力争实现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接触性消费行业恢复到2019年水平,全市总消费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以上,并努力实现全年社零总额增长5%左右、批零销售额增长6%左右的目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创产业快速增长 内生动力积蓄释放.pdf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