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敏捷之路

商业银行的敏捷之路
2023年05月23日 13:1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陈长亮「百信银行科技产品部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媒体融合供稿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提出要“构建敏捷化创新体系”,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动科技管理敏捷转型”,“建立能够快速响应的敏捷研发运维体系”。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构建敏捷交付能力、实现敏捷管理决策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现,“敏捷能力”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新生核心竞争力。

传统商业银行的敏捷困境

过去十多年间,银行的产品交付一直以业务需求为源头,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遵循传统且经典的瀑布模型进行项目管理,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最终交付软件产品。瀑布模型要求用户需求全面清晰,而且过程中排斥变化,其优点是部门责任清晰、交付质量有保障,且适宜于大规模协助,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交付效率低,动辄从评审、立项到测试、上线都在半年以上,且多以采购的项目实施为主。

近几年,金融业对“敏捷能力”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互联网大厂的敏捷平台与工具也逐步成熟且面向金融业输出,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往往发现,在互联网行业屡试不爽且成熟高效的机制到了金融行业却水土不服,总结下来,主要遇到三个难题。

一是从组织和文化上,银行通常采用职能型组织架构,各部门间边界清晰、考核明确,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背景差异大、融合比较困难,这使得由产品经理主导,围绕“愿景”的混合敏捷团队很难实现高效的协助,即使“部落制”“敏捷教练”等尝试有一定效果,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始终难以实现基于愿景目标的融合。

二是从安全上,银行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安全合规。银行具有公共服务机构性质,银行的稳定经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受到严格的行业监管。比如审计的维度是项目,而不是愿景,立项的流程需要制度且耗时很长。监管检查的维度是信息安全,要求流程明确、责任清晰。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敏捷与稳健并重,在敏捷的同时严格保证合规,这些都与互联网敏捷方式相背,使得很多银行的敏捷体系仅仅限定在某几个系统的范围内,很难实现全架构敏捷。

三是从技术实现上,银行的系统纵深更深、专业性更强,系统数量多、调用链路长。银行任何一个产品都涉及众多系统,某个特性的修改可能级联多个系统,有银行的调用链路长度甚至超过500,且后台系统对稳定性的要求极高,账务哪怕差一分钱,也是不能容忍的错误。而互联网系统架构则相对扁平化,产品类型相对单一,试错的成本较低,这同样提升了银行全架构敏捷的难度。

解决组织壁垒,从文化与考核机制入手

传统商业银行的部门制和考核方式决定了组织级壁垒的存在,而敏捷要求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无缝协同,沟通成本的高低决定了敏捷的效率,这在业内一直是难题,“派遣制”“部落制”相继证明效果有限,曾经有国外银行为了达成组织级敏捷,采用极端的“全行站起来,再重排后坐下”方式解决壁垒,但知识的传承又会受损。笔者认为要打破组织壁垒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人才、二是文化、三是考核机制。

首先是人才,传统银行员工由于观念相对成型,风险意识固化,所以无论如何排布,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科技人才需要海纳百川,思想需要碰撞才能取长补短。以百信银行为例,其在立行之初即确定了互联网人才占比应该达到60%的要求,科技管理以“打栅栏,轻流程”为起点,所以第一天便形成了敏捷文化,为后来的敏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文化,银行应建立“能创新、敢试错、有大局”的意识,遇事不从部门出发,而从企业、从全局着眼,则敏捷推进水到渠成。百信银行的企业文化是“简单、激情、高效”,强调不同部门、团队、个人之间的协同。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工资能涨能降”的“六能”文化,打破了部门意识的同时,有效激活了行员的大局观、积极性和能动性。

最后是考核机制,考核是文化和战略的“轨道”,合适的考核机制使得管理事半功倍。百信银行结合企业文化和战略,制定了员工的价值观评价与跨部门协同OKR,全行通过OKR保证目标一致,实现协同合力。

跳出项目管理机制,自研与自主掌控逐步成为趋势

近几年,以金融科技建设为起点,各家银行都陆续加入了科技扩招之列,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科技人员突破万人的银行有三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多家股份制、城商行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中信银行科技人员数量两年翻两番,而互联网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甚至达到60%。大量科技资源的投入,带来了金融行业自主掌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银行转变为以核心能力自研为主、非核心能力外包为辅的建设方式。仍然以百信银行为例,作为第一家互联网直销银行,其核心研发能力已实现100%自主可控,65%的研发任务由内部完成,科技预算从5年前的80%项目外包,逐步下降到20%,更多的预算开销用以采购人力外包辅助行员,即由行员完成需求、设计和关键组件研发,而由外包资源完成非关键研发的模式。这种研发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凸显传统项目制管理下的“流程慢”与“管不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百信银行探索出了一条“项目”与“愿景”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项目的核心目标是财务合规,主体是管“钱”,百信银行建立了与项目相关联的“愿景”机制,“愿景”是科技全成本投入的计量索引,即所有的科技活动一定归属一个“愿景”,而全行“愿景”的集合即等于全部“行员投入+外包投入+项目投入”的集合,实现愿景的审批“流程快”和全资源“管理全”。

要理解“愿景”,我们可以从科技活动的源头去看,比如“科技部门为何需要500行员+500外包?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到底如何?是多了还是少了?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是不是和我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一致呢?”随着科技资源的扩招,科技管理的难点由项目外包管理逐步转变为内部研发管理,过去科技更多的是项目经理,现在最多的是研发人员,科技成本的大头不在预算,而在工资,如何使用和约束好行员,发挥有效的战斗力是敏捷交付的核心。那么到底如何管呢?实质上科技所有活动只有三个源头:一业务提出原始需求,即业务部门说“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收益”。二是科技能力建设,即架构设计部门说“我们有一个设计,能够提升哪方面的效率”。三是缺陷修改,即运维部门说“生产有一个缺陷,会带来什么问题或损失”。所以,“愿景”就是有明确目标的原始诉求,他必然来自于以上三个源头,任何脱离这三个源头的需求都是非法的,都应该首先回归源头。

愿景机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第一,高效使用科技资源,极大避免浪费。比如过去我们经常遇到研发人员有一个觉得正确的想法,内部讨论即启动内部研发,但投入生产后业务却根本没有使用的愿望,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第二,全行科技活动视图一目了然。通过愿景,我们知道科技资源都投入在哪些具体的方向上,比如对私投入占比、对公投入占比、科技能力建设占比等,通常来讲,科技管理应尽量保证60%的科技资源投入在业务发展方向上,30%投入在能力成长上,10%投入在创新上,而缺陷修复所投入的资源不应该超过1%,通过全视图,科技管理可更高效调配资源。第三,全行科技成本可分摊。每个愿景都有提出部门,愿景明确价值收益,由所属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即启动研发,研发的交付单元为Story,Story的子功能单元为Feature,Feature的任务单元为Task,研发交付是跨部门的,即不论研发人员是属于哪个部门的,是开发中心还是大数据部,他们只要为这个愿景服务,那么任务会以卡片的方式体现在这个愿景下,最终计算成本后也会核算在提出部门。成本的可分摊大大提高了需求提出的有效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第四,基于愿景的后评价实现反馈闭环。部门负责人在愿景审批时需要权衡预期收益与科技预计投入,当认为收益大于成本时启动研发,交付后系统会计算实际成本(包括行员工资),结合上线后的实际效果,由PMO定期组织后评价回顾会议,回顾愿景的投入是否如预期,从而快速调整产品策略。

这套管理机制是如何实现的呢?这需要一整套工具体系来支撑,百信银行通过建设一站式纳米平台来完成全流程管控,实现了100%系统纳管、100%科技资源纳管、100%外包纳管。同时实现了由“人找流程”到“流程找人”的转变,使得业务方仅关注愿景提出,一旦提出后,所有的流程都会以“弹出卡片任务”的方式在平台上流转,形成“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提升了交付效率。

尝试安全合规与敏捷的平衡,行稳致远

商业银行无论科技再重要,我们首先是银行,银行的首要使命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所以不论敏捷发展到哪儿,都不能脱离安全的“牵引”,这也是我们与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区别,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明确科技安全要求。近两年,部分银行提出了双模IT的概念,即通过应用架构的分层来满足两种模式的管理,模式一专注可预测性,其目标是安全、可靠的建设要求,比如存款系统、信贷系统、支付系统等。模式二是探索迭代性工作,适合敏捷交付场景,比如APP、小程序、开放平台等。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有限,因为更多的需求是需要跨两种模式的联合研发,碰到产品类系统,比如核心,前端再敏捷也一样会被后台建设节奏所拖累。

百信银行从架构上未区分双模IT,通过纳米平台实现100%的系统纳管,在应用安全和数据标准方面,通过流水线来区分需求类型,从而匹配不同的审批流程;在研发方面,通过集成自动化检查至流水线规则中来部分替代代码走查;在测试管理上,通过自动化测试和代码覆盖度模型来审视测试程度;在运维方面,通过“一包到底”和自动化发版来减少人工介入,实现配置与研发分离和可控流水线自动部署。比如百信银行结合JCoCo开源工具,申请了“增量代码覆盖率获取方法与装置”“高效多系统测试代码覆盖率的管理方法”两项发明专利,研发了基于增量代码覆盖情况的工具,从而可清晰观察哪些异常分支测试未覆盖,大大提升了测试效率,目前全系统测试覆盖度达到80%。

实现敏捷的技术基础,云化、分布式与灰度发布

敏捷是建立在科技交付的基础上,金融行业的科技交付对质量的要求从未降低,那么要全面推进敏捷实现,核心是要通过技术能力降低银行的试错成本,这离不开云化、分布式与灰度发布的实现。

灰度发布通过A/B testing,使限定范围内的用户采用新特性,并逐步扩大范围,使新特性平滑过渡的一种方式,基于电子渠道的灰度能力是金融降低试错成本的有效方式,灰度能力通常实现在渠道层,比如APP采用灰度的方式尝试新特性对用户体验的变化趋势,从而决定“回退”还是“推广”,但金融产品的推出涉及应用众多,“功能”灰度容易,而“数据”灰度难,全链路灰度能力的建立离不开云计算和分布式,“云计算+分布式”的组合更好的支持了数据的分片独立性,使得新产品的推出可以限定在独立分片上,实现全链路数据级灰度能力,通过错误隔离,从而降低试错成本。

为“敏捷”插上“智能”的翅膀,高效协作与持续创新

敏捷应该与智能结合,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协同。金融业的科技能力在所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围绕金融科技的创新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基本已经面向业务成熟应用,但新技术在内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却鲜有亮点,商业银行应该不仅将新技术应用于业务,同时应该加大在内部的应用,应该将“间接效益”同样纳入等同于直接利润的考核体系,从而鼓励内部运营效率创新,实现利润的间接增长。

百信银行通过一站式纳米平台,实现了基于流水线的智能作业,逐步释放科技产能,投入应用以来需求交付效率持续提升。比如百信银行将智能客户能力应用于纳米,推出了“米博士”,通过对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流程、规范、制度、最佳方案等的归类、打标、建模,实现了知识的智能推荐。通过动态感知模型,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流程、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历史操作,感知用户所需要的知识类型,实现了 “米博士”的智能推荐,让需要的知识“随手可见”,同时通过多轮文本对话,“米博士”也能智能回答员工的具体问题。

商业敏捷,敏捷成长的未来方向

敏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拾级而上,笔者将敏捷能力成熟度划分为5个阶段。

一是项目敏捷,即银行挑选部分项目进行敏捷试点,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建立敏捷项目小组,并按矩阵式管理。这一阶段银行尝试建立敏捷能力。

二是团队敏捷,即银行建立某业 务条线的敏捷团队,将特定业务条线所有系统纳入敏捷体系,基于DevOps工具持续按照敏捷方式实施项目,比如将电子银行类系统纳入敏捷体系,这一阶段银行具备了团队或部门级敏捷交付能力。

三是科技敏捷,即全组织按照敏捷方式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科技敏捷的标志是有完整的支撑需求、项目、资源、研发、测试、运维的一体化工具支撑,实现100%科技活动纳管、100%系统纳管、100%科技资源纳管,它带来了需求快速迭代能力、流程自动化能力、运维自动化能力的提升,同时具备科技效能度量与科技运营的基础能力。

四是业务敏捷,即将全组织科技活动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和商业愿景对齐。将引起科技活动的商业愿景(产品、功能、优化、数据等需求)与科技活动纳入统一的流程平台内,从而实现从商业愿景到科技活动的流程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标准一致性,通过全科技运营数据的入仓与建模,实现科技加业务的全视角分析能力。

五是商业敏捷,即建立数据驱动的全组织商业迭代闭环。是将引起科技活动的商业愿景、科技活动、产品运营、分析决策纳入统一的流程平台内,从而实现从商业愿景、产品运营到分析迭代的全场景闭环。

绝大多数银行已经做出了尝试,走在团队敏捷、科技敏捷的路上,但金融敏捷之路绝不是DevOps体系或停留在科技自己的敏捷上,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业务与科技越来越密不可分,金融敏捷的目标是站在企业运营甚至商业大环境下的敏捷,是从战略出发,贯通商业愿景、科技实现、产品运营、商业收益的全场景闭环,从而实现敏捷响应市场的“神经反射”闭环。

百信银行已经在业务敏捷之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一站式纳米平台实现了全活动的数据化与度量体系,下一步除了建立全视角分析能力外,会在商业敏捷上做出探索,希望能够在敏捷的持续探索之路上为行业做出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银行 商业银行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天玛智控 688570 --
  • 05-25 新莱福 301323 --
  • 05-24 鑫宏业 301310 67.28
  • 05-24 航天环宇 688523 21.86
  • 05-23 新相微 688593 11.1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