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按照惯例,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从过往看,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要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基调,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方针原则和工作部署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展开阐述。比如2022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9天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提振信心部署了五方面的工作。
和以往相比,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是新增重点内容,可能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内容,也将是明年的重点工作。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几项具体工作与这三项目标密切相关。
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从经济增速来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5%、6.3%、4.9%;累计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市场机构普遍预计能完成年初确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上调至5.4%。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高度评价: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仍不足,尤其需求驱动仍不足。比如制造业PMI在9月站上荣枯线之上后10月、11月又回落至50%以下;受就业和收入预期不明等影响,居民消费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1-10月投资增速回落至2.9%,增速较低。此外,物价数据、工业企业利润也偏低。
鉴于此,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一个目标为“切实增强经济活力”。会议还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可能意味着明年扩大内需工作将更加侧重投资与消费的牵引和联动效应,推动消费相关工作力度会加大,并与投资形成互动和循环。
与此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也将发力扩大总需求。此次会议表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明年财政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加码发力,但仍然会以“不搞强刺激”为前提。
一般12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只是简单对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定调,然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展开论述。财政政策方面,此次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财政政策“加力”的提法此前在2018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有提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财政政策加力主要体现在专项债额度大幅增加(2019年专项债额度相比上年增长8000亿至2.15万亿),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财政政策加力主要体现在赤字规模大幅增加(2023年赤字规模相比上年增加5100亿至3.88万亿,增长15%,不考虑万亿国债增发)。考虑到当前地方债务率已突破警戒线,明年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大概率体现为赤字增加。
中诚信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积极财政需更加积极,明年赤字率建议在3.4%以上并向中央倾斜。若赤字率按3.4%估算,明年赤字规模或为4.6万亿。专项债新增额度不宜大起大落,在赤字率突破3%的基础上适当小幅下降至3.6-3.7万亿。
货币政策方面,此次会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所谓灵活适度,主要指根据经济金融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所谓精准有效,主要指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且需要起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金融实现精准投放的手段不仅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存量贷款的盘活。近期央行在多个场合反复表示,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盘活存量贷款要求信贷结构有增有减,其中房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会出现下降,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贷款趋于上升。
防范化解风险
去年以来,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务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部分房地产企业出险。与此同时,地方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加。
财政部数据显示,地方卖地收入在2021年达到8.7万亿的峰值,2022年下降23%至6.68万亿,今年1-10同比下降20.5%至3.5万亿。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的卖地收入还存在高估,因为一些地方通过城投拿地托举土地市场。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今年以来,两个领域的防风险措施持续推出。房地产方面,需求侧地方陆续松绑“四限”,调降首付比、房贷利率下限,完善二套房认定标准等;供给侧,金融行业继续通过“三支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
地方债务方面,10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持续发行,截至目前已发行1.37万亿,用于置换纳入隐性债务的拖欠款、非标及城投债。与此同时,金融化债已展开,地方可申请银行贷款置换非标及城投债。央行也多次表示,必要时,人民银行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
通过上述举措,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明显缓释,尤其后者。随着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高风险地区城投债利率大幅下行,城投债高认购倍数卷土重来,市场上“一债难求”。但风险隐患仍在,比如地方债务置换只是拉长期限、降低利率,地方债务余额并未减少,还本付息压力仍大;房地产交易在9月短暂反弹后又出现回落。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相比2022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多了“持续”、“坚决”的表述,意味着2024年上述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相关政策将持续落地、进一步加码。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袁海霞建议,短期来看,要在分类甄别基础上稳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以时间换空间加快债务置换。比如加快推进特殊再融资债置换,缓释高风险区域阶段性压力;货币金融体系可审慎发力,加强金融合作稳妥推进化债。此外,研究开展新一轮以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有序透明的地方债务置换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近年调整较为激烈、拖累经济较大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先立后破”预计是针对房地产领域,即打“破”房地产粗放式发展模式不能一蹴而就,要先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因此,此前因“破”导致房企融资、销售等深度下滑的境况预计在政策加速调整下有望得到改观,以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而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将加快建设以推动“立”的实现。
改善社会预期
除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改善社会预期。
实际上,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续称“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近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撰文称,三重压力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预期转弱。因预期转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消费,因预期转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投资,从而需求趋向于收缩、供给遭遇了冲击。
高培勇认为,“强信心”“稳预期”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只有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心增强了,预期稳定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问题才有可能随之缓和,源自需求和供给两翼的矛盾和问题也才可能随之化解。
预期管理十分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信心不足是当前经济曲折修复的症结之一,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体现出中央对市场信心的重点关注,或指向后续在稳定政策预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如召开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等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官方部门和市场沟通明显增加。比如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同志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答记者问,12月5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作者:杨志锦 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曹睿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