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万阜: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支持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答题

周万阜: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支持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答题
2022年12月30日 08:00 市场资讯

  来源:交通银行

  12月28日,交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万阜出席新浪财经“2022银行业发展论坛”,并以“共同富裕的必答题-新市民金融服务”为主题发表视频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新市民”日益成为一个热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专门强调了要解决好新市民的居住和就业问题。新市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全国的数量约有三亿以上。他们身份多样,或是毕业怀揣梦想走上社会的大中专毕业生,或是努力实现人生小目标的普通职工,或是勇敢创业的小微企业主、工商个体户,也或是为支持儿女奋斗的退休老人。服务好这些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新市民,事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事关促进共同富裕,事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这当中,国有银行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履行职责使命。结合工作实际,我分享几点思考和看法。

  一、新市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其中,3亿新市民群体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里就业,越来越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还有无数在城市中拼搏努力的新市民创业者,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奋斗拼搏,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已经、正在而且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

  新市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新市民群体中占比较高的是进城务工人员,或者是初入社会的毕业学生,这类新市民人群收入相对偏低,工作技能相对不足,就业存在很多困难,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相对较低。只有解决好新市民工作和生活上的痛点难点问题,让新市民能更好地就业创业,让新市民生活更有保障,才能逐步提高新市民的生活富裕水平,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富裕才能具备坚实的基础。

  为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可得、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新市民就业、创业和美好生活,让新市民群体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是国有银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国有银行践行金融普惠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支持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答题。

  二、围绕稳就业、促消费,找准服务好新市民的着力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也特别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广大新市民群体是稳就业的重点,也是促消费的关键。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金融服务新市民,就是要更好满足新市民在就业创业、生活消费、财富管理等方面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助力新市民就业、创业。

  在金融服务新市民就业创业方面,重点要做到“两个突出”:

  要突出对新市民就业较为集中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金融支持。把服务新市民与贯彻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结合起来,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和成渝等重点区域新市民服务。梳理和分析新市民的行业分布,加大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物流快递业、居民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金融支持,强化资源配置,完善金融产品和和授信策略的适配,针对不同行业新市民群体的不同特征,按行业制定新市民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要突出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市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新市民集中的领域,也是新市民创业的主要形式,很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本身就是新市民,金融服务新市民必须对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现最大程度的服务覆盖。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当地人社、财政等政府管理部门,掌握辖内新市民区域与行业分布、客群特征及金融服务需求,整合各种创业支持政策,加大创业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提升新市民客群场景定制金融服务能力,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新市民创业融资服务的效率及体验。要特别针对新市民就业创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二)完善金融服务供给,助力新市民生活消费。

  3亿多的新市民是中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种种原因,新市民的消费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金融服务新市民,就要运用金融手段,发挥金融的特殊作用,满足新市民在生活消费中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助力激发消费意愿,助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重点要解决好新市民最大、最迫切的两个难点,一个是租房购房,另一个就是其他民生消费,新市民金融服务要突出针对性。

  要有针对性解决新市民租房购房问题。安居问题仍是新市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的首要难点。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中有70%的新市民是靠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超过半数的新市民认为房子意味着“有属于自己的落脚点”,超过35%的新市民认为“有房子才有家的归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针对新市民居住需求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围绕新市民租房、购房、装修、购置家具、租购停车位等居住相关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要在符合当地政府及监管购房政策的前提下,针对各地新市民落户及身份认定的特点,属地化、差异化制定新市民住房按揭贷款准入政策,提升新市民运用金融手段购买住房的能力。

  要针对新市民租房居住占比高的特点,加大对租赁住房开发和供应的金融支持,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租房金融服务方案。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开发,积极支持涵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内的城市更新建设项目,为新市民提供更多有品质的可租住房屋来源。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等新市民集中的重点区域,积极打造G-B-C三端融合的住房租赁服务生态,提供包括信贷融资、系统对接、投行服务、房源管理、运营管理、资金监管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要有针对性解决新市民其他民生消费问题。除居住消费外,新市民群体在其他民生消费方面也存在许多金融服务需求。无论是日常生活消费还是交通出行、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新市民都有大量的刚性支出,但其收入与支出存在一定的时间错配,需要商业银行予以金融支持。在这方面,交通银行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推出了纯数字化、线上化“惠民贷”系列产品,非常便捷,可以满足新市民房租支付、公共缴费、生活娱乐、购车租车等各类消费需求。其中专门面向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提供的“菁才惠民贷”,可以满足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时置物、生活、交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教育惠民贷”可以为新市民提供继续学习教育的支持;“薪金惠民贷”可以满足新市民提升生活品质的综合消费需求,提高新市民在新城市的生活归属感。

  (三)扩大服务覆盖,助力新市民增加金融财产性收入。

  中央在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金融财产性收入。新市民群体虽然总体上收入水平不够高,但在某些时段内仍会有一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需要投资理财,如果打理的好,就能获取可观的投资理财收入。在这方面,国有银行应该而且必须大有作为。为此,商业银行在财富金融方面,需要改变过去偏重于服务中高收入人群的做法,要加大对包括新市民在内的中低收入客群的服务覆盖,匹配适合新市民特点的存款、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助力新市民增加金融财产性收入。针对到城镇生活的养老新市民的不同养老需求,要立足“养老+健康”两个主题,鼓励其增加意外风险保障,购买如老年意外险、骨折险等保险份额,抵御异地医保赔付的缺口或高额的护理费用;基于新市民在新城市安享晚年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定制推出专属养老或适老化的年金保险、储蓄、理财、基金等产品及综合服务。

  三、有效识别、匹配、触达,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

  如何更好地识别新市民群体、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和服务、更便捷地触达和交付,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需要重点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数据建设,更加精准识别新市民。

  高效、准确识别新市民,是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基础。为此,需要建立完善新市民身份标签和数据库,以场景为核心,从“商户”和“客户”双视角,挖掘多维度数据,刻画更为全面的新市民用户画像。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增加对新市民客群认定的数据支撑。积极整合、对接银行内外部数据信息,加强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合作,推进系统对接,获取新市民居住、社保医保、税务、公积金等方面数据。目前交通银行已经与上海等地大数据中心合作,借助大数据中心提供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通过数据实时交互方式来辅助判断客户新市民身份标识。

  (二)打造精准、适配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

  新市民群体的多样性,金融服务必须有差异性。在对新市民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要制定新市民专属风控模型,优化改进新市民信用评价机制和风控机制,在风控维度上加以细化,与客户身份信息的验证环节交叉认证,从而减少信息缺失的“白户新市民”数量,设定新市民客群专属房贷和消费贷额度。要根据新市民的不同特点,打造专属不同新市民客群的消费金融、保险保障、医疗健康服务方案,差异化定制金融创新产品,实现场景全覆盖,消除金融服务盲区。例如,交行近两年针对新市民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除了用于新市民居住、生活消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外,在基础金融服务方面,交通银行与银联联合推出新市民主题借记卡,契合新市民不同客群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开户、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在保险保障方面,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提供意外保障类保险产品;在医疗健康方面,交行依托信用就医产品,打造“惠民就医”品牌,为新市民提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通过对门急诊和住院等场景的缴费流程再造,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全面提升新市民就医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对新市民金融服务广覆盖。

  新市民群体分布广泛,对现代通讯工具掌握程度不一,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必须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渠道服务,多方式触达,便捷化交付,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要加强线下传统渠道的服务。围绕高校、园区、批发市场等新市民客群聚集的区域,增设必要的营业网点,布设必要的金融自助机具,安排客户经理深入高校、园区、批发市场等提供流动驻点服务。

  要向新市民大力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结合新市民客群需要,不断优化线上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云端银行等服务渠道,同时,要加大开放银行建设,把各项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政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物业家政等各类场景中,让广大新市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获得金融服务。

  要切实做好银行服务与有关政务服务的融合。新市民在城市工作生活,会经常办理有关居住、社保、落户等政务事项,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渠道和网络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银行可以把政务服务引进来,积极推进网点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在金融自助机具、手机银行等渠道中,为新市民提供社保卡异地开立、挂失、补换以及其他相关政务服务。同时,银行也可把金融服务嵌入到各地方政府的数字政务平台中,加强与各地政务APP、小程序对接,深度参与当地政府服务新市民客群的相关数字政务建设,让新市民群体充分享受“金融+生活+政务”三大生态融合场景带来的便利。比如,交通银行与广东省进行“粤省事”小程序合作,集成新市民服务内容,提供更多主动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和内容,让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加易得和便利。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新市民是重要的力量,也是需要重点支持和服务的对象。交通银行将继续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不断创新产品,增强服务供给,为怀揣梦想的新市民群体做好金融服务,促进广大新市民早日走向共同富裕!

  供稿︱个金部、办公室

  编辑︱吴新忠、陶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6 信达证券 601059 8.25
  • 01-10 福斯达 603173 --
  • 01-10 鑫磊股份 301317 --
  • 01-10 英方软件 688435 --
  • 01-09 九州一轨 688485 --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