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慜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9月抵押补充贷款(PSL)开展情况,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
数据显示,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月度净新增规模也时隔多年重回千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抵押补充贷款时隔多年再发力,意味着人民银行或已为政策性银行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望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除了再贷款工具,人民银行亦可通过抵押补充贷款这一工具为特定领域、特定区域以及特定项目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资金支持。
2014年4月,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主要服务于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建设、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发放对象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
据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介绍,抵押补充贷款能够为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助于降低财政支出压力,通过投放长期限流动性,定向投放信贷,进一步疏通传导货币政策。
“与再贷款工具有所不同的是,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周茂华表示。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抵押补充贷款的定位为阶段性工具,有明确的实施期限或退出安排。自2019年5月起,随着棚改工作接近尾声,货币化安置力度明显减弱,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稳步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降至2.62万亿元。
澳门国际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任涛认为,抵押补充贷款时隔多年再次被“激活”,有助于充分发挥其“特定用途、专款专用、保本微利、确保安全”的基本功能。这也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为政策性金融补充资金
今年以来,政策性金融频频发力,包括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支持基建,部署6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以及为“保交楼”提供2000亿元专项借款,合计金额达到1.6万亿元。
资产端加大信贷投放,意味着负债端也要相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农发行此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将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存款、向央行申领抵押补充贷款等渠道筹措资金。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抵押补充贷款具有期限长、成本低的特点,更匹配基建项目回款时间长、回报率低的特点。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为2.8%。
周茂华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关键节点,人民银行再度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具有重要意义,预计资金将优先用于保障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融资,通过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
政策性金融发力稳投资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疾速投放落地。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三家银行完成了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仅用时70天。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并向经济大省倾斜资源,以投资杠杆撬动经济稳步增长。据天风证券银行团队测算,预计两批共计6000亿元金融工具额度可撬动1.2万亿元项目资本金,拉动总投资额规模约为6万亿元。
政策性金融撬动各路资金支持基建,商业银行、社会资本迅速跟进,为项目建设注入中长期资金。光大银行披露,截至9月16日,已投放6笔国家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投放金额超亿元,已批复授信17笔,总金额100余亿元。建设银行表示,截至9月26日,两批基础设施基金授信总额达2816亿元,确保基金项目配套融资有效推进。
“保交楼”工作也得到快速落实。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保交楼”项目。10月1日,农发行披露,该行“保交楼”专项贷款工作已经完成。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