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雨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月23日 21:32 市场资讯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发布会上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及货币政策传导,陈雨露指出,过去这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主要在3点:

  第一,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更加完善。始终坚持要管好货币总闸门,同时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始终保持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支持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实现了优化组合,也就是较高增长、较低通胀和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第二,在过去十年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是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出台,既有力支持了有效应对世纪疫情的冲击,同时又积极贯彻了新发展理念,推动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重点是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一个新的传导机制,也就是由市场利率和央行引导来影响LPR,然后再影响贷款利率。存款方面建立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存款利率跟随LPR和国债收益率的变化,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陈雨露特别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的。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人民银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与总量型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同市场利率水平之间相差通常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市场化的利率体系造成太大的影响。

  宏观杠杆率变化是衡量宏观调控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陈雨露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方式,在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纵向来看,中国宏观杠杆率到2021年末是272.5%,比2016年末上升了23.9个百分点,5年年均上升约4.8个百分点。2016年到2021年这5年,中国GDP年均增速是大约6%,CPI年均涨幅约2%,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300万人。陈雨露指出,中国以温和可控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宏观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从横向来看,陈雨露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的较快恢复,宏观杠杆率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各国普遍采取了超宽松的刺激政策来应对衰退,引起了宏观杠杆率的大幅上升。

  2021年末,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全部报告国家的杠杆率平均水平是264.4%,比2019年末高18.3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这一数据是16.5个百分点。陈雨露强调,这体现出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的宏观政策取向。在稳杠杆的同时,中国经济表现持续保持领先,通胀总体可控。2020年到2021年,中国经济两年平均增速5.1%,比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分别高4.1个、6.6个和5.7个百分点,通胀水平也明显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所以,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是有力、有度、有效的,宏观杠杆率总体实现了稳字当头,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的贡献,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陈雨露说。

  改革开放是金融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陈雨露表示,中国金融系统将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业长治久安为目标,矢志不渝地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是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管理体系,坚守“监管姓监”的定位,压实监管责任和风险处置责任,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加快出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与中央金融管理的高度协同。

  二是大力推进金融数据治理,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对金融运行和风险状况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态监测。

  三是把好金融机构准入关,强化对金融机构股东的穿透监管,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定和打击。

  四是提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杜绝违规跨区域、超范围经营。

  五是完善金融法治,补齐制度短板,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的出台。

  在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陈雨露强调,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开放,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

  一是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落实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标高水平国际金融规则,做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准备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配套制度规则,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三是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小微企业是中国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谈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陈雨露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地谋划和设计金融支持措施,完善政策框架。概括起来,重点是抓了以下四项大的工作:

  一是创新工具,也就是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牵引带动作用。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巨大冲击,人民银行推出了两项直达工具,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已达13.1万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

  二是降低成本,通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放开贷款、存款利率管制,建立并完善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今年4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5.13%,近5年来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

  三是长效机制,也就是聚焦难点和堵点,建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比如,推动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部,完善普惠金融的专营机制,推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建设省级征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面明显提升。到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是5132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三分之一。

  四是拓宽渠道,也就是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比方说,截至今年4月末,已经累计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78万亿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经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28万笔,金额12.5万亿元。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政策支持方面继续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同时系统构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8 科润智控 834062 4.3
  • 06-28 中科环保 301175 --
  • 06-28 晨光电缆 834639 4.3
  • 06-27 中亦科技 301208 46.06
  • 06-24 五洲医疗 301234 26.2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