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富光大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增长”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请问光大银行作为金融央企,计划采取哪些举措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正如您刚才在提问中提到的,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样的定位,也是中央综合研判内外部形势后作出的战略部署。大家都知道,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既有欧美的加息预期,又有最近的俄乌冲突,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比较突出,保持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对我们国家来讲,可以说至关重要。我们作为金融的“国家队”,要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以及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积极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尽我们光大银行所能,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满足市场主体合理的资金需求,积极服务国民经济稳增长。在这方面,今年我们有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作为金融的“国家队”,我们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我们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在融入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发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我们首要的政治责任。在这方面,今年年初我们就针对信贷投放的预判和研判,把加大信贷投放、加快形成实务工作量、“稳增长”作为我们今年信贷资源配置和经营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区域发展方面,我们去年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重点区域的授信余额超过了千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2%。今年在区域发展方面,我们会继续加大投放。在行业方面,我们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积极支持传统基础产业升级,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积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在绿色产业方面,我们今年积极落实国家的“双碳”目标,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在普惠金融方面,我们去年增长27%,2020年增长40%,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基础上,我们今年将一如既往在支持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今年我们要确保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信贷投放尽光大所能,实现自身在信贷资产配置上,相对去年,有一个继续较高的增长。预计今年我们一般贷款和债券的融资增速将分别达到11.5%和15%。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积极的信贷安排,服务好国家区域战略,服务好国家重点领域和行业,服务好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民营企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资源配置和价格引导。去年,我们对普惠小微贷款给予了100-110BP的定价优惠,对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也给予了50-100BP定价优惠,对绿色贷款给予了20BP的减点优惠。今年,我们将继续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实行差异化的FTP优惠政策和贷款定价优惠政策和资本收费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分行的贷款定价转授权力度,调动各级经营机构的积极性。对于普惠小微贷款、中长期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在继续实行去年定价优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分支机构的授权。把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定价的优惠资金红利,全部转移给经营单位。对乡村振兴的相关贷款,我们也给予了FTP的减点优惠和资本的收费优惠。
三是在经营体系内部,进一步强化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考核激励。今年,我们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成效纳入总分行的平衡计分卡考核,相较去年我们又进一步提高了考核权重。引导全行上下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上加大力度。
总之,光大银行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履行好金融央企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加快战略转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好地通过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来实现自身的财富管理银行特色。
我们知道财富管理是光大银行战略发展的一个重点,请问管理层为此做了哪些战略性投入,比如像信贷资源、财务费用、人力资源等等?预计未来将在哪些方面对光大银行的长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我想从几个方面回答问题。
一是我们着力在信贷结构和信贷资源的摆布上,来推动我们财富管理特色的打造。为了支持我们的零售信贷业务的壮大,我们对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透支等零售非房类贷款,设立了专项信贷额度。在相关措施下,我们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零售信贷在信贷结构中的占比。通过这样一些信贷资源摆布的安排,到去年末,我们的零售信贷占比达到了43.3%,比2020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零售信贷在信贷结构中的占比,按照我们今年预定的目标,争取再提升1个百分点。这是在信贷资源和结构的摆布上。
二是在财务资源的投入上,我们对资管、代理、托管等业务,给予了高于平常业务的绩效和费用的配置系数。通过这样一些引导,激励分行在这些业务上重点发力。在绩效考核当中,我们大幅增加了财富管理类的业务指标和权重,引导财富管理业务加快发展。
三是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我们充分向财富管理的相关岗位倾斜,去年专门搭建了零售金融人才库,不断扩大投资顾问和财富顾问专业队伍。同时去年我们全行上下采取了一项在零售板块补充零售理财队伍的措施,全年零售理财队伍增加了五千人。通过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我们在财富管理上人力资源的摆布。去年我们又加大对零售理财经理的培训力度,提高零售财富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
四是在组织架构的优化上,去年我们专门成立了零售信贷部,发力零售信贷业务在整个信贷业务结构中占比的提升。同时也结合平台客户的特点,去年整合了数字金融部和云生活事业部,调整了公司金融板块的相关部门职能架构,这些组织架构的优化,目的都是为了在业务拓展上和在实际运营当中,能够进一步聚焦财富管理。同时在去年的经营推动当中,我们探索实施了科技派驻制和风险嵌入制,以此来实现科技、业务和风险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门分割造成的内耗。我们还把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干部管理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加大激励力度,引导财富管理的转型。
正如刚才这位分析师朋友所提到的,财富管理转型也是国内很多银行大家的共识,同时也是这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重点和目标。这种转型在推动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咬住目标、坚定不懈、久久为功。目前,光大银行的业务转型可以说正处于我们最需要咬紧牙关的时候,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时候。所以一方面还是要咬定我们的目标不放松。另一方面我们还会继续通过深化科技、零售,包括业务中台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的架构整合,继续通过优化财务资源和绩效资源的配置来引导全行,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好光大集团综合化的经营平台,来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能力。特别是过程中我们也提出要加快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这是我们这两年的一个主攻方向。同时,我们在对公业务上,鲜明地提出要做大FPA融资总量,通过做大FPA总量,提升服务战略型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做大FPA的总量,做大整个公司业务的资金流量,为我们的负债业务带来持续的资金流量。另外,我们还要加大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的交易银行核心能力的建设,通过加大提升留存结算资金的能力,来进一步吸收低成本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同时我们要提高代理、资管、投行、托管、结算这些业务的收入贡献,通过这些业务收入的提升,不断加快轻型化转型的步伐,不断打造和呈现我们的财富管理特色。
请问一下,光大银行的公司金融板块围绕财务管理银行转型做出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光大银行公司金融的财富管理转型目标是由传统商业银行向“商行+投行+资管+交易”进行转型,打造“投商行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通过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工作,公司金融在不断地取得成效,也正在发生着方向性的变革。这些成效和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商行端”更实,服务了实体经济。去年一年,我们对公贷款的增速达到8.06%;对国家重点区域的信贷投入超过了1000亿元;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达到46%;绿色贷款增长超过20%;清洁能源贷款增长达到54%;普惠贷款增长达到27%。普惠贷款新发放加权平均利率降低36BP,实现“两增两控”。与此同时,公司金融也比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减费让利的相关政策要求。
二是“投行端”更全,推动了轻型发展。我们力推了债券融资、并购融资、结构化融资、股权融资、居间撮合“多维驱动”,全年债券承销超5100亿元,创新发行了权益型出资票据、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债、并表型ABN。我们还服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项目超过500个;在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方面在不断拓展我们的合作领域和客群,特别是在投债、投托、保债、跨境联动协同方面,实现了机制性的突破。
三是“资管端”更活,丰富了对公理财。我们依托银行对公客户的资源和集团强大的资产组合能力,为光大理财子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投资标的”,使得我们持续为B端、G端和C端客户在理财需求方面、提供理财产品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公司金融理财客户较上年增长63%,理财保有规模突破千亿,增长36%。
四是“交易端”更新,突出了科技赋能。公司金融条线先行先试了“科技派驻制”和“运营工程师”项目,加快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资产流转等综合金融服务的协同平台建设;推动了政务、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场景金融的营销,快捷响应客户需求;现金管理客户突破55万户,国际结算量增长超过20%;ABS这项产品正在引导我们对持有资产广泛的腾挪,以使得我们的资本和利润的空间得到扩充。
五是“压舱石”更稳,筑牢了价值创造。我们去年优化了公司金融的组织体系,融合形成了公司金融的七大客群,对公客户总量达88.28万户,比2017年末实现了翻番。有效客户总量达到41.4万户,增长27%,增量增速都在同业实现领先。有效客户的增量占比达到89%。特别需要说明的是2021年,我们坚定地落实存款工作的“去三化”和“量价双优”,使得我们的存贷款实现了合意增长,存款的成本降低了6BP,对公FPA总量达4.2万亿元,年增量超1500亿元;对公营收595.60亿元,对公中收57.1亿元,总量保持同业前列,占比同比提升;对公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
以上这些成绩,为我们下一步公司金融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全行公司金融条线将以体系建设为契机,持续地以客户建设为中心,深耕七大客群,提升服务能力,以FPA作为转型引擎,聚焦传统信贷、债券融资、非贷非债在FPA中三个1/3的目标结构,重点转型打造“投商行一体化”新优势。三项工作要继续抓好。
第一,传统信贷更加突出“精准支持”。我们要聚焦扩大内需的战略,精准支持“十四五”国家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满足适度超前投资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两新一重”、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融资需求。
第二,债券融资要更加突出“财富协同”。我们把握积极宏观政策,灵活管理债市收益预期,拓展债券品种、客户群体和融资总量;要拓展渠道,搭建“朋友圈”,精准把握投融两端信息,进一步突出对民营企业等政策端、创新端的债券融资支持,这一点是“两会”总理报告当中提出的要求;我们还要加大投债联动,壮大承销能力、增强经营分销能力。
第三,非贷非债更突出“流量价值”。要立足“交易”本位,服务实体企业全生命周期,陪伴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提供股权融资、并购融资。提升1+N模式项下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基础资产链的财富管理供给。紧跟数字化、场景化、平台化、渠道化的趋势,以结构化融资等加快资产流转,实现光大银行由资产持有者向资产经营者的转变,以撮合联动实现由资金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的转变。
我关注到光大银行加快了营收业务的转型,请问管理层,光大银行2021年零售业务转型发展成效都有哪些?对于2022年零售业务都有哪些规划?
2021年,我们行确立了零售“1245+C”的规划,也就是围绕着“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坚定突出“财富管理”与“金融科技”两大特色,聚焦四类核心业务,以“客户、渠道、场景、科技、协同”五大赋能为支撑,构建涵盖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为核心的大财富管理生态全链条。去年,通过一系列举措和改革,刚才万军行长也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这些举措和改革,零售金融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我想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盈利贡献持续增强。零售营收占比达到41.47%,同比提升0.32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高,且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
二是大财富管理特色更加鲜明。我行零售“1245+C”规划从渠道端、产品端、资产端、客户端等视角重新审视各业务板块定位,大财富管理体系下各条线的协同效应与价值贡献不断增强。比如,AUM稳步提升,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零售客户总量再创新高,突破1.4亿户,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光大理财七彩阳光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完善,规模同比增长185%。大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速达到29%,其中,资管中收、代理中收、托管中收分别增长了58%、20%、16%,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三是资产负债实现量价双优。零售存款业务不断提升源头性资金获取能力,实现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优化、成本改善。零售信贷业务着力推进“五化”转型,规模增长与资产质量均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资产负债双线发力,从而带动零售存贷利差提升7BP。
四是场景建设聚合平台生态。这既体现为科技赋能业务的能力,也体现为光大在场景金融上的特点和优势。云缴费继续领跑“中国领先的便民缴费开放平台”,去年缴费项目突破1.2万个,仍然有着22%的增速。服务活跃用户突破5.6亿户,直联客户突破了1亿户,直联客户去年增长了近1倍。此外我们还专注金融服务与多元场景深度融合,“政务通”“物流通”“光付通”等细分行业领域交易额稳步攀升。我们坚持以“做大线上流量规模、做强线上经营体系、做优场景金融生态”助力零售业务快速增长。
您关心下阶段零售业务的规划,我们将继续巩固转型经营成果,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步伐。2022年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零售组织变革。一是我们将云缴费业务部门和数字金融业务部门进行了整合,这个工作刚刚完成。二是我们还将成立智能客户运营中心,将承担长尾客户、基础客户的集约化经营。三是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零售业务中台架构的设立。
第二,规划继续构建“双曲线”发展模式。一方面我们持续深耕线下“第一曲线”,今年我们将推进理财经理队伍建设,重塑网点运营模式,我们有一个工程,叫做厅堂融合工程。另外还启动了零售信贷的线下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我们将全面拓展线上“第二曲线”,包括发挥手机银行私域流量经营以及云缴费公域导流双APP的各自优势,同时搭建起财富管理、开放、生态平台,强化客户经营与内容运营。
第三,加快零售数字化转型。刚才说到今年我们将建设零售业务中台架构,也规划了今年零售金融科技的十大重点工程。总之,核心就是围绕“一横一纵”构建两个能力。横向是构建客户经营能力,纵向是垂直化赋能一线客户经理的能力。
第四,我们将深化零售客户的分层分群经营,今年要在完成组织架构变革调整的基础上以及数字化转型推进的进程当中,全面建立起以分层分群、数据驱动、渠道协同、交易转化为核心的零售客户一体化经营体系。
最后是我们今年还将发力场景金融的生态建设。通过开放合作,加强孵化,构建开放的综合经营新模式。
总之,我们将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推动零售业务再上新台阶。
贵行在同业中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请问贵行2022年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何规划安排?
2021年光大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监管的要求,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当中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我们围绕这个职能,在不断打造“阳光兴农”特色产品库,为此去年我们也举办了“阳光兴农”品牌的发布会,向全社会推出了“1+4+2”乡村振兴综合服务金融解决方案。我们也出台了扩大审批权限、减费让利等专项的支持政策,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提升光大银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来体现光大银行的责任和担当。
截止到去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3901.6亿元,较年初增加132.94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52.59亿元,较年初增加34.54亿元,增速29.2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9.63%;脱贫地区贷款余额343.33亿元,较年初增加10.88亿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35.4亿元,较年初增加3.29亿元,增速10.25%。农林牧渔贷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重点领域贷款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正如您刚才所说的,2022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光大银行金融“国家队”的责任,扎实推进金融助农、惠农、兴农,有几项重点工作需要抓紧抓好。
一是加大资源投入。我们设置专项信贷额度,确保“两正两高”监管目标的达标,继续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过渡期内光大银行在精准帮扶贷款余额方面实现更快增长,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在粮食生产、现代种业、种植业、养殖业等重点领域要提升我们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二是升级优惠政策。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在考核激励、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资本收费、拨备政策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支持,持续落实“三农”客户服务收费减免政策。
三是打造特色服务。着力推广“涉农企业一站式”开户,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拓宽服务半径,提升农村金融科技赋能水平;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标杆。
四是加快产品创新。丰富“阳光兴农”特色产品库,拓宽涉农信贷增信方式,提升信贷获得的便利度,创新抵质押物范围,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占比。
五是拓展合作渠道。我们下一步将重点搭建与农产品供销平台、担保、保险、期货公司的合作通道,在大宗农产品、农机装备、活体抵押等关键领域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服务模式。支持财政资金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有效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实现涉农客群的批量导入,形成市场化、可持续化的业务模式,打造银政担合作新样本。
从贵行披露数据来看,过去几年不良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请问2022年是否可以保持这样的趋势,未来有何措施保障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2021年,我们行的资产质量总体上是平稳的,而且是稳中向好的,实现了“三降一升”,不良贷款率1.25%,比年初下降了13BP;关注率是1.86%,逾期率是1.99%,分别比年初下降了29BP和16BP。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7.02%,比年初上升4.13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确实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不过我们对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平稳是很有信心的。从宏观上来看,我们国家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和发展韧性,这就为银行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经营环境。从微观上看,我们行这几年一直在强化风险治理,坚持优化资产组合,深化统一授信管理,积极推进智能风控建设,风险管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升的。具体可以从四个主要方面来向大家做一个报告。
第一,强化前瞻性风控能力,我们主要做四件事情。一是深化授信行业研究,使信贷政策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需要。二是大力推动智能风控建设,赋能业务发展。我们现在智能风控主要在四个领域开展:目标客户的智能筛选、贷前智能决策、贷中智能重检、贷后智能预警。在这四个方面我们都有相应的推进,而且今年我们也会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三是完善风险预警的强制应对机制。在并表的范围内,统一风险策略,持续优化我们自己开发的阳光预警平台,来提升预警的质效。四是持续落实大额授信客户总分行直达的风险监测机制,强化重点客户的风险管理力度。
第二,全面加强合规管理。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严问责的主基调,进一步优化问责机制和问责办法,提升内控管理能力。二是狠抓员工的行为管理和警示教育,加强源头防范,推进合规文化和廉洁文化建设。三是认真落实监管要求,抓好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
第三,稳妥有序推动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充分审慎计提拨备,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第四,积极推进新三大风险管理,包括场景风险、模型风险、数据风险。因为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发展,必须要做好这三个方面新的风险管理,来进行保驾护航。围绕这些方面,首先从顶层设计开始,比如我们设立了场景金融审批委员会、数据治理领导小组、模型风险管理处等等。同时,我们开启了涵盖风险的识别、评估、计量、监测、控制、报告的全链路风险管理程序。相信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行2022年的资产质量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我的问题是,在银行业业绩增速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请问贵行2021年度分红派息政策有何种考虑?未来现金分红比例是否会作出调整?
光大银行一直注重投资者的价值回报。我们始终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来满足股东的投资回报和现金回报。我们统计了一下,自2010年A股上市以来,我行的现金分红比例,一直处于股份制银行的较高水平,历史上平均的现金分红比例为26.38%,累计的分红金额达到了822.34亿元,累计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37%,年复合投资收益率达到了8.2%,这个水平,在股份制银行,我们觉得处于前列的水平。应该说,为投资者创造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近两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较为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光大银行保持了稳健的经营风格。新版战略实施以来,我们的营销增速连续4年跑赢了同业均值,我们的经营效率不断提升,2019年和2020年分红比率都达到了30%,这在股份制银行中基本处于最高的水平。2021年度,如万军行长介绍的,我们营收的增速7.14%,归母的净利润增速达到了14.73%,净资产收益率10.64%。利润的增速得到了比较好的修复,主要的原因是2021年宏观经济形势与2020年相比,有了比较大的改善,所以我们的拨备支出有所减少。目前来看,银行经营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有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实现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确定了2021年以股本540.32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普通股股息税前2.01元,拟分配的普通股现金股息总额为人民币108.6亿元,占到归属本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28.13%,留存的收益将继续为普通股股东创造投资回报。据我们现在了解,这个分红比例在股份制银行仍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行A股的股息率在6%以上,H股的股息率在8%,远高于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也远超过一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应该说,具备较好的投资收益保障。
对于您刚才提到的未来的分红比例,作为我们来讲,当前银行业外源性资本补充相对受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更加注重资本节约,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增强内源性的资本补充能力。在资本充足率能够满足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将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保持分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力争实现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
去年年末以来,LPR和MLF利率都呈下降趋势,央行更加注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请问管理层,上述政策调整对于贵行的息差和营业收入有何影响?您对商业银行2022年的经营发展趋势有怎样的判断和预期?
这段时间各家银行都在做业绩发布,可能大家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当前,金融脱媒,经济处在恢复性增长的时期,以及从整个国家和货币当局来讲,都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讲和这两年经济面上来讲,整个银行业的息差,逐年会有所下降,这可能是所有银行业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话题。对于2022年来讲,我们总体判断,息差下行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有利的因素,2022年整个息差我们力争和去年相比,努力保持稳定,我们有这个信心。最主要的是大势在这儿,我们怎么样通过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努力地稳住息差。在资产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和投放,对公是光大银行的“压舱石”,我们还是要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通过今年信贷的有效投放,来稳住基本盘。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包括今年信贷资源配置当中,我们都坚定地要提高零售信贷在整个信贷结构中的占比。我们的零售信贷按照目前来讲,信贷利差比我们通常的贷款利差要高,所以在资产结构的摆布当中,一方面是稳住对公的金融,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零售信贷在我们信贷结构中的占比。通过收入结构组合的优化,稳住资产端收益水平。
从负债端来讲,大家都知道,商业银行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所以负债成本的下降,一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刚性,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部门也在积极地引导各个商业银行负债率的下行。这是从政策层面来讲,货币当局有这样一个导向趋势。从我们自身来讲,必须要练好内功,必须要在负债业务,即存款上面,实现新的路径。比方说刚才我在介绍当中提到的,如何通过做大FPA的流量沉淀更多的资金,另外一方面如何通过供应链、现金管理、贸金等交易银行业务,更多地提高我们和中小企业的黏性,来获取更多的结算资金,这些资金都是低成本资金。这样有利于降低我们在整个负债端的成本,来巩固和支撑我们的息差。刚才我在介绍中也提到,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加大中收,尤其是以绿色中收为代表的轻资本发展方向。通过这方面收入的高速增长,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收入结构。
刚才兵兵行长在介绍的时候也提到,下一步,无论是普惠也好,无论是“专精特新”也好,无论是乡村振兴也好,这些领域未来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在这些领域的经营和光大银行原来传统的业务打法相比,更需要我们在经营客户上实现下沉。但是这种下沉一定是伴随着你要有盈利能力,你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你去下沉客户,风险就随之而来。这一、两年,我们在着力打造线上智能风控中心,通过线上智能风控能力的建立,来提升我们整个服务中小微客户下沉的能力,进一步支撑我们息差的下行趋势,做一个支撑。
我想问的问题是关于信用卡的,信用卡业务是贵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一下2021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情况及2022年经营策略。
我想大家都关注到了过去几年信用卡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21年,我行信用卡业务主动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市场变化,加快改革转型,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蓄力,经营上体现四个特点:
一是客户结构优化。我行进一步聚焦优质消费客群,迭代升级重点产品,完善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消费场景的用卡环境,提升获客、活客质效。2021年新引入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65%,较年初显著提升;线上交易量同比增长超40%。
二是分期产品优化。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加快消费类分期的创新发展,推进汽车、家电、装修等场景分期,挖掘消费类客户的潜在价值。
三是资产质量优化。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新客户强化资质核验,存量客户开展主动管理,提升智能化风险管控能力,不良率、不良额、不良生成率等指标同比全面下降。
四是科技赋能深化。阳光惠生活APP上线6.0版本,月活1459万户,位于可比同业第3位。全面启动新一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数据中台建设。加快各项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科技成为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2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首先要坚持回归消费本源,挖掘增长新动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仍是重要引擎,国家持续出台政策促进消费恢复和升级,监管机构也在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因此,我行信用卡业务将进一步坚持消费本源,以消费增长、服务新市民等为契机,加快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关注年轻客户、实动客户两个重点,提升客户价值贡献。一方面聚焦年轻消费型优质客户的引入,完善年轻客户的产品、场景、品牌、触达等建设,提升年轻客户占比。另一方面聚焦实动客户规模的提升,推出“约惠星期五”常态化主题营销活动,建设商户体系,覆盖电商、餐饮、车生活等用卡场景,并综合应用活动、权益、积分等客户经营手段,开展精准营销,提升客户用卡粘性。
其三,提升科技对业务和分支行的服务支持,加速智能化进程。今年我们将推进三大系统平台的升级,一是智能风控平台,二是智能销售平台,三是智能客户经营平台。从而提升信用卡整体的经营效率。
其四,着力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提升风险管理精准度,支持新业务稳健发展;加强总分协同、条线协同,挖掘客户流量和消费场景等项目资源;建设“运营+科技”复合型人才,调整队伍结构。这些内部管理的提升,将共同支撑信用卡业务的转型发展和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请问贵行2022年资产负债策略上有何安排,以应对息差收窄的压力?
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求各方面出台积极的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的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光大银行作为央企,首先我们的资产负债策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各项监管政策。按照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的要求,做好“稳增长”的工作。
在资产端,我们安排了积极适度资产配置策略,在稳增长的同时,大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收益较好的信贷和债券业务占比。2018年—2021年,我们的信贷和债券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提升了17.6个百分点,达到了82.5%,预计2022年还将提升2—3个百分点。
具体在信贷投放上,管理层今年也安排了相对比较积极的增长目标。全年信贷增长目标是3700亿,在方向上,优先支持制造强国、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经济薄弱环节。在方向上,我们强化公司金融的“压舱石”作用,加快零售财富管理特色转型,着力提升零售信贷业务占比。在投放节奏上,我们会靠前安排今年的信贷投放。前两个月,我们的一般贷款增长超过了1000亿元,增量居于可比同业前列。在债券配置上,我们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把握好投资节奏,在地方债、信用债等支持实体经济的领域,赋予更大的配置权重。总之,我们通过扩大生息资产的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的占比,持续改善资产质量,几个综合发力共同促进资产业务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负债端,今年更加注重负债成本的管控和压降。从内部来看,我们首先要大力夯实负债基础,特别是利用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结合全牌照的优势,通过客群共享、业态合作扩大客户规模,增加客户粘性,拓展负债的源头活水。在银行内部,进一步通过产品赋能、协同赋能和科技赋能,用好几个名品,云缴费、全程通、现金管理等结算名品,同时利用好几个协同机制,公私联动、投承联动、投债联动、投托联动等内部协同机制。加强金融科技场景介入,提升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做客户的主办银行,更好沉淀源头性、结算性的优质存款。在负债端还会大力优化负债结构,特别是着力压降高成本中长期定期存款,提高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今年整个央行的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我们也会充分利用这样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做好低成本市场资金的补充。今年我们已经获得了1020亿的金融债发行计划,2月份,按照2.73的利率成功发行了400亿3年期的金融债,这个水平比去年下降了75个BP。今年我们发行计划是8000亿元,前两个月发行了2000亿元,与去年相比有40个BP的下降。在负债端按照这样统筹的安排和统筹的摆布,保证今年的负债成本整体有所下行。相信光大银行今年的资产负债管理效率会进一步提升,净利息收入呈现稳中向好的水平。
请问目前贵行含表外的涉房类资产,风险状况如何,是否有风险上行压力?2022年相关授信政策有无调整?
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感兴趣,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的情况、我们的做法、我们的思考和大家进行一个汇报。
首先我先把基本情况进行一个汇报。对于涉房类贷款,我们一直坚持着“房住不炒”的定位,所以我们在房地产行业的客户准入和集中度管理上,一直都保持审慎的态度。2021年,涉房类资产占比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低于可比同业的平均水平,距离监管规定的房地产贷款占比27.5%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0%这两个上限,还是有一定空间的。这样一个状况,主要从四个方面的做法跟大家做个报告。
一是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要求,我们房地产贷款的规模和占比相对低于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
二是严格执行并表统一授信制度。并表统一授信制度将信贷、投资、理财、代销等业务均纳入统一授信范围。审慎核定客户的信用限额,严格控制单一集团及单一客户的授信集中度。我们对于主要房地产企业的授信规模相对可控。
三是通过前瞻性排查以及智能预警,有效地压降了高杠杆的房企授信规模。
四是我行房地产贷款大部分具有较为充足的抵质押担保,风险缓释措施比较强。
从这四个方面的做法和前面我们的整体情况看,我们的风险是可控的,敞口也是可控的,不会对我们行的资产质量造成重大的冲击。
对于下一步我们的思考,大家也了解到,2022年国家还是围绕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到的状况,我们认为只是长期趋势下的短期波动,我们预计未来房地产行业会逐步趋稳。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下一步涉房类贷款的策略有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二是积极支持城市更新项目。三是合理支持“优质主体+优质项目”的房地产并购。四是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而且是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当然,我们也会进一步观察房地产行业及关联领域的风险演化趋势,特别是要密切关注个别高杠杆房企的信用风险变化情况,动态审慎计提信贷拨备,积极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情况。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请介绍一下2021年理财公司业务规模、结构和收入情况?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2022年光大理财公司有何发展计划?
2021年是光大理财的第二完整经营年度,在母行支持下,光大理财发挥创业精神,在2021年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刚才付万军行长在整体介绍光大银行经营业绩过程中,对光大理财的经营情况也做了充分的展示。我想补充三个特点。
第一,光大理财在2021年通过自己的能力建设,规模不断增长,为投资者带来可期的投资回报。2021年,光大理财规模增长了27%,2021年发行了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首支数字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批参与了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同时发行了首支公募REITs理财产品。通过发挥银行理财低波动以及多元化资产配置的特点,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贡献。2021年为投资者带来了超过320亿元的投资回报。
第二,理财公司的结构不断完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光大理财的净值化产品的规模超过了1万亿,净值化率达到94%,真正在推动银行理财向资管回归。二是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光大理财现在除了母行以外,有18家银行代销光大理财产品,光大理财他行代销率超过13.6%,超过了整个银行理财平均的水平。
第三,对光大银行本身的价值贡献在不断提升。除了中收去年增长了57%左右以外,更关键的是光大理财强化了对母行的协同。我们希望用理财项下,包括夹层并购、股票、债券投资在内的全投资品种的布局摆布,关注企业的全资产负债表,服务于企业全生命周期,从而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投资回报。同时也是借助母行企业融资力量,强化对母行“商行+投行+资管+交易”的战略能力补充,助力母行轻型化转型。这是光大理财过去一年三个方面的特点。
2022年光大理财继续在几个方面强化能力建设。首先是产品布局。2022年初由于市场波动,也由于银行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的净值波动也比较大。通过我们理财项下鲜明产品特征的推出,特别是发挥银行理财低波动的产品特性,为投资者更好地进行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的产品提供。其次是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预算以及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策略,包括交易对冲,也包括多元化配置,形成很好的正反馈。三是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打造平台能力。四是做好投资者教育,做好跟投资者的沟通。
上周,光大理财发布了公告,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用理财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理财公司自己管理的股票型、混合型产品体系。一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二是对自己的投研能力的信心,三是希望传递一个信号,投资者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后,需要能够容忍短期的波动,从而获得更长期的投资回报,适度拉长自己的投资期限。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强投资者教育。
我们希望在2022年继续在投资端推进产研投系统化投资架构,坚定资管投行转型的理念,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我们也相信2022年尽管中国面临三重压力,也包括最新的地缘政治的变化,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我想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光大理财对2022年的展望,包括未来的展望,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重山在渡、虽难轻舟、终归花明”。尽管我们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中国经济转型已在中途,好比海面上乱云飞渡,但是海面下新的洋流在不断生成。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不管是出口的规模,还是上市公司的市值,新经济占比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压力,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必然会走出一片新的天地。光大理财2022年既关注新经济、新能源、新基建的投资机会,也会关注传统经济、传统能源、传统基建的转型改善,我们还会更多关注预期差和边际改善,把握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此外,我们也希望在技术、风控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升能力,促进业绩增长。总之,我们希望2022年在母行的支持下,继续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助力光大银行“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建设。
责任编辑:王婉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