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缴的超万亿利润 从何而来?

央行上缴的超万亿利润 从何而来?
2022年03月10日 06:55 第一财经

  央行上缴的超万亿利润 从何而来

  作者: 杜川

  [ 实际上,央行上缴利润并不等于降准,这一逻辑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变化是,其他负债—政府存款—储备货币。 ]

  [ 具体而言,第一步利润上缴,体现在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其他负债”科目下降,“政府存款”科目上升;第二步财政发力,体现为资产负债表负债端“政府存款”科目下降,“储备货币”科目上升。 ]

  [ 央行表示,人民银行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 ]

  [ 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 ]

  3月8日晚间,央行“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消息发布后,一时间市场关于“央行这么有钱”“央行的利润从哪里来”“1万亿大手笔”等热评接连出现。

  与此同时,“央行上缴利润相当于50BP的全面降准”等观点也引起讨论。央行上缴利润相当于降准吗?如何正确看待央行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央行上缴利润对后续降准会有什么影响吗?

  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表示质疑:“这个说法有很大问题。”他认为,央行上缴1万亿元收入转为财政支出,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对宏观经济必然会产生扩张效应,但这种效应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而非宽松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不能因为这1万亿元是央行上缴的,就说它具有降准的效应。”

  央行上缴利润不等于降准

  3月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增强可用财力,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之后,有观点认为,上缴1万亿元利润(财政支出之后)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相当于降准50BP带来的基础货币增加。

  对此,第一财经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他们对上述观点并不认同。

  连平认为,从行为性质来看,上缴结转利润是中央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缴纳利润的常规性操作,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形式列入中央财政,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多倍扩张基础货币的功能。两者属性及作用方式不同,不可对等比较。

  从资金属性来看,央行利润上缴的1万亿元属于常规性财政收入,主要为央行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只是利润留存时间较久,积累资金数额较大。而降准所释放的长期资金,主要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所有权主要归属于居民与企事业单位。降准0.5个百分点所释放的资金只是恰好与央行多年结存的利润金额大致相等,但二者的资金属性明显不同。

  从作用途径来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作用对象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目的是调节市场流动性;而央行上缴利润将通过公共预算支出,目的是稳就业保民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央行上缴利润不等于降准,二者的性质和效果也会不同。央行上缴利润后,由财政进行支出,直达实体经济,更加直接精准。而降准则要通过商业银行这个中间环节,进行信用创造,对实体经济而言成本相对要高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由于是央行利润上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保持稳定,并不存在货币超发问题,央行此举有助于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未来对市场流动性影响还得具体看各级财政支出强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央行向财政上缴利润与直接降准有明显区别。首先,“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意味着相关资金不会一次性划入财政账户;而且具体落到财政支出方面,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样来看,与直接降准通常一次或分两次落地不同,央行上缴利润对资金面的宽松效应短期内将较为有限。其次,降准会直接增加银行长期流动性,提升其放贷能力,但央行上缴利润没有这个效果,它直接增加的是财政减税(退税)降费能力。

  利润从何而来

  实际上,央行上缴利润并不等于降准,这一逻辑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变化是,其他负债—政府存款—储备货币。

  具体而言,第一步利润上缴,体现在资产负债表负债端“其他负债”科目下降,“政府存款”科目上升;第二步财政发力,体现为资产负债表负债端“政府存款”科目下降,“储备货币”科目上升。

  央行表示,人民银行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常态下,外汇储备经营收益计入央行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当中。而央行的未分配利润理应上缴中央国库,但是根据财政部表态来看,疫情以来,我国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含央行)暂停上缴利润。

  “央行结存利润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可能体现在负债端的‘其他负债’或‘财政存款’科目,根据央行的说法,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预计每月有1000多亿元的结存利润会在央行相关负债科目之间进行调整。从用途看,一部分用于留抵退税,另一部分用于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都是支持实体经济,会转化为企业或居民银行存款,最终又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变成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即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款增加。总的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没有变化,仅是负债结构有调整。”温彬称。

  而降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则有所不同。连平指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存款类金融机构提取超额准备金或少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则会减少央行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科目,资产端也会相应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会缩小。降准会扩大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的可用资金,基础货币投放带来多倍的货币扩张,具有较强的货币创造功能,会带来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信用环境。相应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将整体性地扩张。

  与未来降准与否并无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相当于降准0.5个百分点”观点的背景下,另有观点认为近期降准必要性也在大大降低。实际上,上缴利润与未来降准与否并无关联。

  “我们认为恰恰相反。通常财政资金注入的扩大会增加一定规模社会资金的投入需求。财政资金投入的规模越大就需要信贷和社融等流动性投放越多。只有这样,积极的财政政策才不会被打折扣,才能实现货币政策支持和配合财政政策的要求。”连平强调。

  关于此事对后续降准几率的影响,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当前社融同比与M2同比差值的迅速收窄或预示出当前金融层面的主要矛盾仍是客观意义的缺资产,因此即便短期不降准,也是因为降准对解决“缺资产”的功效相对有限,而并非上缴利润代替了降准操作。

  王青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降准窗口就此关闭。接下来是否实施直接降准操作,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其中一个重要观察点是即将公布的1~2月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数据,以及2月金融数据。重点关注2月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能否实现“由降转升”。

  央行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信贷实现“开门红”。但与此同时,1月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1.5%,比上月末下行0.1个百分点,续创近20年以来新低。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近期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效果在信贷增速上还未充分体现。若接下来贷款增速没有出现一定幅度的趋势性上行,全面降准乃至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就仍然存在。在外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国内房地产市场尚待回暖,以及消费修复较弱背景下,今年实现“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央行上缴利润,更宜从政策面加大对稳增长支持力度的角度解读,而不应把重点放在未来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必要性就此下降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般娇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5.08
  • 03-11 和元生物 688238 13.23
  • 03-10 哈焊华通 301137 15.37
  • 03-10 华融化学 301256 8.05
  • 03-10 何氏眼科 301103 4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