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配置成主流 结构性存款产品失宠

多元配置成主流 结构性存款产品失宠
2021年12月16日 01:15 中证报

  ● 本报记者 王方圆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在银行年末规模冲刺阶段,结构性存款产品未得到员工主动推荐,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则占据主流。

  这既与结构性存款收益表现有关,也和银行优化负债成本有关。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6万亿元,创2017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

  银行直言“性价比低”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银行在普通存款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而形成的金融产品,收益往往高于普通存款收益,且风险低于理财产品,一度颇受投资者青睐。

  “目前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性价比并不高。安全性方面,它不如普通存款;收益率方面,它不如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甚至不如活期存款。”兴业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李明(化名)表示。

  据李明介绍,目前该行有一款期限30天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根据挂钩资产表现,年化收益率可达1.1%或4.9%,但并不太推荐客户购买。“一个月到期之后,客户依然会面临决策难题,且届时收益率可能变低,不如现在直接购买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

  光大银行某支行员工王磊(化名)也表示,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表现一般,更推荐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以该行一款6个月期限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收益率分为三档,分别为年化1.5%、3.2%、3.3%,而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3.5%左右。

  邮储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张菊(化名)说,由于产品吸引力较低等因素,目前该行已不再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如果客户更追求收益性,可关注理财和基金产品;如果更追求灵活性,可购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接近3%。

  负债端优化进行时

  结构性存款产品黯然失色,与其近期收益率表现一般和规模压降有关,也和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息息相关。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明显走低,其中农行、工行降幅最大,均已降至2%以下。今年11月,农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94%,较1月下降164个基点。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各类银行都在压缩结构性存款规模,其中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压缩幅度最大。今年10月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7083亿元,较去年3月高峰时期2.58万亿元下降了72.59%。今年4月以来,基本上每个月都下降1000亿元左右。

  中国人民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6万亿元,环比下降4.14%,同比下降29.56%。“结构性存款作为高成本主动性一般负债,未来规模将进一步降低。”光大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于胜男

存款 理财产品 银行 中资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7 优宁维 301166 86.06
  • 12-17 南模生物 688265 84.62
  • 12-17 奥尼电子 301189 66.18
  • 12-16 概伦电子 688206 28.28
  • 12-16 统联精密 688210 42.7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