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会议“屏幕共享”成诈骗手段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防骗“四部曲”

线上会议“屏幕共享”成诈骗手段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防骗“四部曲”
2021年09月08日 16:32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朱英子

  近年来,随着线上会议的广泛运用,“屏幕共享”的使用也逐渐普及,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以实施新型诈骗。

  9月8日,北京银保监局“反诈小课堂”发布金融知识普及月系列活动风险提示,分享了该类诈骗的典型案例及如何防范的四大手段。

  “屏幕共享”后钱不翼而飞

  沙女士接到“00”开头的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她户籍所在地的“警察”,让她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网站查看“逮捕令”。对方称,目前案件由警方侦办,要求其添加办案民警QQ接受调查。

  沙女士登录网站后,一看到“逮捕令”,心里顿时慌起来。

  而后,对方以查验资金流水为由,要求沙女士下载某视频会议软件APP,打开“屏幕共享”功能,登录银行账户,将余额展示给对方查验。

  对方并没有让沙女士转账至“安全账户”,而是让她将钱转至其本人名下另一张银行卡,沙女士完全信任对方并进行转账。

  过程中,对方获取了沙女士的脸部认证,进而直接盗转了沙女士银行卡内资金。

  北京银保监局指出,除了像沙女士遭遇的冒充公检法骗局外,目前“屏幕共享”还出现在“快递理赔”“网购退款”“注销校园贷”等诈骗套路的环节之中。

  让沙女士等受害人疑惑的是,仅仅是共享屏幕,自己账户里的钱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屏幕共享”功能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不法分子可以实时监控用户手机的所有操作,不仅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还有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由此,不法分子就轻松获得了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奏响防范四部曲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奏响防范四部曲,远离“屏幕共享”骗局!

  知风险。与陌生人“屏幕共享”存在极大风险,对方能清楚地看到出现在自己屏幕上的所有内容,需保持警惕,切勿轻信不法分子说辞,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不共享。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不在“屏幕共享”的情况下打开支付软件、银行账户等操作界面或进行涉及输入密码、转账汇款等相关操作。另外,涉及本人面部、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信息等也千万不可泄露,避免重要信息被不法分子窥取。

  速报案。如发觉自己或家人可能被骗,请第一时间报警,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请尽快致电银行客服热线办理卡片挂失,及时止损。

  勤更换。养成保护自身数据安全的习惯,建议在不同银行和不同网站中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及登录密码,密码尽量复杂。同时,建议每个银行卡设置不同的交易密码,以防发生一个密码丢失,多个账户受损的情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4 凯盛新材 301069 --
  • 09-09 开勒股份 301070 27.55
  • 09-09 力量钻石 301071 20.62
  • 09-09 万事利 301066 5.24
  • 09-08 上海港湾 605598 13.8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