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融合多环重塑农业

2021年09月08日11:16    作者:盘和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盘和林

  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用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早在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这开启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序幕。之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文件更是进一步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统筹推进,多点开花的数字乡村振兴的政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数字乡村四步走,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第一步是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就。在这一阶段,笔者认为关键词是“基础”。简单而言,在这个阶段中,重要的任务是让数字经济在乡村中“从无到有”,具体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相关数字服务的普及。一系列的数字技术都需要相关新基建的扶持,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需要互联网覆盖率的全面提升,一系列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也需要充足的电力供应和传感器体系,基建的完善度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客观基础。这一阶段通常成果比较明显,也更容易量化衡量,一般速度较快,成果较多。

  第二步是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要取得一定的重要进展。该阶段笔者设置的关键词是“产业”。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在打基础,那么从第二阶段开始,就是在逐步建立数字乡村的上层建筑。农业生产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农村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场域,数字乡村振兴必须要从数字与农业的结合入手,实现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从农业出发辐射和衍生其他相关产业,在产业层面广泛融合,多元发展;在地理层面连点成片,形成集聚效应。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要在乡村互联网和基础设施充分普及的基础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用数字经济孵化新农业业态,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依托农产品和区域特点,打造乡村品牌,形成具有全国甚至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带,以数字促生产,以生产促发展。

  第三步是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该阶段的关键词是“服务”。当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乡村相关产业也均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此时的工作重点就在于促进城乡基本功能公共服务的实现,这同样还需要配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实现现代化、智能化,一个真正宜居、发达的美丽乡村蓝图才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生产服务化是当前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农村作为将这一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农业生产服务化变得更加的必要,之后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特点为基础,借助移动终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比如打造乡村治理平台,乡村事务平台,让农民参与居民自治体系,便捷化新农合等一系列办事程序等等。

  最后一步就是到21世纪中叶,在我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同时,数字乡村全面建成,农业生产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村生态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农民收入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城乡之间生活品质、公共服务水平、收入水平等存在的鸿沟被逐步抹平。

  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关键衔接处

  当前我国在农村基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数据显示,当前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超过98%,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已经达到1.42亿户,许多乡村均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站点,乡村物流网开始渐渐成型。在农村基建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我们也积极探索在数字产业方面取得突破,许多地区积极拥抱电商等新兴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业管理数字化、农业销售数字化。

  现存的许多数字乡村衡量机制仍然是以更容易量化的基础设施为依据,这种方式的确在数字乡村的第一阶段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央出台战略文件之后,各地纷纷开始吹响数字乡村振兴的号角,通过给下级单位设定考核指标,下级单位有方向可循,有目标可追,因而上下一心共同加紧推进农村新基建进程,促成了当前农村基建较好的局面。

  然而,当数字乡村振兴逐步走到第二阶段,现存的第一阶段评估方式就稍显“表面功夫”,如何进一步利用好这些建设完成的基础设施,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建为数字化提供的支撑作用,如何做好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工作是从“表面功夫”向纵深推进的关键。笔者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进行了一些交流和调研,发现一些乡村管理机构的思想认识仍然还停留在数字经济就是建几个快递站,修几个信号塔的层面,其实,建设数字农村,绝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数字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笔者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从一体化管理出发,从思想出发。相关管理部门和乡村治理部门要转变原有的政绩思想和成果思想,要不拘泥于客观上的基建建设,更要深入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让数字技术走入农民生活,走进农业生产。

  数字经济需要一个完整多元的生态作为支撑,而在农村实现数字生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一个长期、深入的过程,一蹴而就只是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办法,管理者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要敢于做成果回报时间长,但正外部性巨大的工作。同时,对于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有顶层设计意识,对于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要有全局观,针对临近的乡村要根据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创新的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

  融合生产,从多个环节重塑农业

  那么,在此之后,数字乡村振兴工作就要将这些科学合理的规划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的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笔者都在强调,数字经济最大的魅力是融合,而真正借助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需要做的事情,是要让数字技术与实体生产相融合,与现实产品相融合,与农民需求相融合。

  先说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业生产需要对土地等资源实现一定的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探索与当地企业的合作,研讨出与农民诉求和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合作方案,共同推进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进程。比如河南伊川县的岭上硒薯产业就是将许多村镇的土地统筹管理,规模化种植,借助数字化的管理体系提高了红薯的生产效率,树立产品形象,打造产品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除了田间地头的生产,还有销售物流网络的建立。笔者发现,目前许多乡村的数字农业建设仍然还是停留在对传统模式的改良,还没有真正走上数字经济的道路。笔者调查了一些地区的农业特色淘宝店,许多地方店铺虽然产品种类多,但只有一张图片介绍,缺少借助数字化手段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流程和产品的优势。而且,笔者与一些政府管理人员交流发现,目前许多村镇虽然在建数字乡村,然而他们的农产品仍然是传统的经销商渠道模式,而缺少电商到户,产品直抵消费者的数字化网络,这一点我们需要借鉴阿里巴巴的“热土计划”,让企业和数字化模式真正走进农村,彻底改变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传统模式。

  同时,在建设数字乡村过程中,虽然我们的重点在农业生产,但也不能“画地为牢”,将眼光仅仅限制在农业这一块,融合的含义不仅仅是数字与实体的融合,还有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不同主体间的融合。比如要积极尝试设立数字化生态基地,将旅游业和农产品种植业联系在一起,探索建立乡村产业带和产业中心,将农产品种植和食品药品深加工行业联系在一起,拉长产品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等等。

  综上,笔者以为,当前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更多的是停留在完善基础设施的方面,要想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要想进一步实现农业数字化和农村现代化,就需要基于“表面功夫”而进一步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包括管理层面的转变思想、顶层设计;还有农业生产方面的智能化生产、数字化产品网络、信息化宣传渠道等;再就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等。数字乡村振兴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不断推进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各组织、各个体有耐心、有毅力地去下功夫,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仅仅做表面功夫,更要把工作做实,做深。

  (本文作者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