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封杀“医美贷”:消费金融ABS整体持续下滑,医美概念股连续受挫
来源:时代在线
连续多日,医美板块的个股出现下滑。8月13日,沪深两市59只“医美概念股”中有38只下跌,其中,贝泰妮下跌5.35%、奥园美谷跌2.30%、华东医药跌1.68%、朗姿股份跌1.54%。
消息面上,近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在交易所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底层资产中禁止“医美分期贷款”入池。据悉,此要求仅针对新发ABS,已经发行的存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将不受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封杀“医美贷”是整治医美行业乱象的一个延续,而实际上是消费金融ABS产品的下滑。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随着医美贷的限制,未来的消费金融ABS底层资产将集中在3C电子和旅游项目上。
医美贷一般被称为医美分期,其用途为医疗美容的分期贷款业务。从2015年年中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家医美分期平台上线,以医美分期贷款为主流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呈密集式爆发。
2016年开始,在消费升级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双重助推之下,整形整容的客户群体从明星开始扩展到普通消费者。
在此期间,诸如易美分期、麦芽分期、么么贷等数家医美分期平台上线,医美分期野蛮生长,各家平台为抢占市场放宽审核时间和限度。截至2016年底,医美分期市场的放款量达60亿。
“医美分期贷款的本质受终端消费者驱动,消费者有美容需要,但是整形手术费又很高,一些资金不足的消费者就会选择医美贷。”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医美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发展速度“疯狂”。
2021年6月,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0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疗美容市场,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436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2024年达到3185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7.3%。
但近几年来,医美市场乱象丛生,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医美纠纷引发的三角债等问题的爆发,让监管和金融机构不得不重新审视“医美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平均每年因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有10万人,非法针剂占比66.7%,非法从业人数超10万人。
上述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称,各种医美贷乱象的报道,现在也是人尽皆知,所以这个市场被整顿也是必然的。
2021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应当“谨慎开展”医美贷,为切实防范“医美贷”的相关业务风险,引导就医者理性、审慎就医。
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倡议提出,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们公司去年就全部叫停了医美贷业务,风险太大,而且也不可控。”上述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
在调查中,时代财经了解到,目前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暂停了医美分期业务,或者直接取消了医美贷业务。“公司不涉及医美分期业务。”8月12日,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
8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披露,河北银保监局近日核准幸福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幸福消费金融公司成为年内第2家、全国第15家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ABS)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不过,尽管获得ABS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增加,但是消费金融ABS供给端却在减少。
“去年以来,关于消费金融的监管政策频繁出台,再加上某些消金公司被整改,导致消费类ABS的供给在减少,这次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我觉得很正常,医美行业乱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出于对底层资产质量的风险考虑,业内对撬动资金杠杆较为谨慎,行业内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放缓,整体的消费金融ABS融资都在降温。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机构发行ABS金额合计约123亿元,较2019年全年发行总金额185亿元减少33%。
时代财经了解到,发行业务方面,能够操作ABS业务主要有两大市场,银行间和交易所。
中金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21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上涨明显,市场供给出现较大的补偿性增加。但是,银行间市场,消金公司的消费贷上半年发行清淡。交易所市场,受到消费贷款市场监管趋严影响,个人消费贷款类产品降幅明显,较去年全年占比下降10%左右。
上述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认为,监管政策的趋紧对存续期的消费金融ABS及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没有较大影响,只是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消费金融ABS一级市场的供给量有所减少。“风控标准严格之后,会使得消费金融ABS入池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对于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是好事情。”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基础资产构成方面,零售类资产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ABS发行规模持续下滑。
这一点或许从公募基金的二季度持仓也可一窥端倪,Wind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仓ABS产品的持仓规模有所回升,基金数量保持不变。但从品种方面来看,交易所产品占比首次下降,消费金融ABS配置规模明显缩量,信托贷款收益权及RMBS产品持仓显著增加。以中金分类为标准,2021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仓的消费贷款规模约286亿元,环比下降20%。
两大交易所此次联手“封杀”医美贷进入ABS池,显然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时代财经了解到,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随着医美行业的贷款产品数量逐步下降,未来的消费金融ABS底层资产将集中在3C电子和旅游项目上。
市场爆出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的消息之后,A股市场的“医美概念股”出现连续下跌的趋势。
8月13日,沪深两市59只“医美概念股”中有38只下跌,其中,贝泰妮下跌5.35%、奥园美谷跌2.30%、华东医药跌1.68%、朗姿股份跌1.54%、昊海生科跌1.52%、华熙生物跌0.62%、爱美客跌0.02%
时代财经注意到,有些“医美概念股”已经连续下跌了三个交易日,如奥园美谷、朗姿股份、昊海生科、爱美客等个股。
华熙生物、华东医药等医美股龙头都是8月11日下跌,8月12日略微反弹,8月13日继续下跌。
“最近消息面都在利空医美股。”某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时代财经,在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的消息之前,就已经有了对“医美概念股”的利空消息。
8月9日,人民日报刊文《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称近年医疗美容行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医美实现变美的心愿,其中问题却不容忽视。医美项目的安全问题,是医美行业实际存在且绕不开的重要话题;许多医美机构官网讯息中,基本没有风险性提示。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
不过,上述券商医药研究员认为,并不能一概“抹杀”有投资价值的医药股,“有些真实业绩的个股,在本轮的错杀中,还是存在投资价值的。”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颜值经济”下,医美已成为医疗消费升级的重要分支,医美产品量价齐升的成长逻辑也使得其成为医药领域与消费领域中不可多得的好赛道。
在调查中,时代财经了解到,随着监管的严格,医美行业的合法合规化与细分赛道并购整合将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在未来,医美产业链各环节将呈现“上游+中游产品丰富化、下游服务精细化、全周期线上化”的趋势。看好具有特色产品、布局差异化产品矩阵的中游药械公司,以及具有资本并购整合能力的全国连锁医美机构以及关注用户粘性大、流量变现强的互联网医美平台。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