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三孩贷说到底是消费贷 银行蹭热点待商榷风控是关键

评论:三孩贷说到底是消费贷 银行蹭热点待商榷风控是关键
2021年06月09日 00:01 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三孩贷”说到底是消费贷 银行蹭热点待商榷风控是关键

  每经评论员 吴泽鹏

  三孩政策出来后,一张网络流传的生育消费贷海报引发热议。

  据流传资料,某银行分行推出面向家庭的“生育消费贷”,可申请贷款10万~30万元,产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

  对此,相关银行随后也在官方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称“生育消费贷”有关信息是该行内部评估信息,暂无此类产品推出计划。但同时,该行亦在情况说明中表示“关注特定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尚在进行研究评估”。

  “三孩贷”引起了很大争议,不少批评声音指出,包括此前的“彩礼贷”“婚庆贷”“墓地贷”等在内,此类产品都是“奇葩贷”,是打着金融创新的“花式营销”。

  关注点应在消费贷属性

  笔者认为,首先,并不能简单将“生育消费贷”与“彩礼贷”“墓地贷”划等号,虽然看似都很奇葩,但“生育消费贷”归根结底还属于“迎合政策”的消费贷产品,而“彩礼贷”“墓地贷”“婚庆贷”等则要被划入迎合旧风陋习、试探社会底线、挑战公序良俗的范畴。

  其实,早在2016年,便有银行发布“二孩贷”产品,当时同样引起一番热议。不过,也有媒体深挖发现,“二孩贷”只是一个产品名称,其相关的贷款合同中并未涉及相关字眼,对于贷款用途也没有明确规定。

  仔细品,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根据目前流传的“三孩贷”宣传图,其宣传的贷款用途也只是模糊规定,“生育所需消费开支,不得用于购房、炒股等”,而还款方式、利息计算等也和其他消费金融产品没有区别。

  因此,对于这类产品,笔者认为,还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其“消费贷”的属性上。

  实际上,今年1月央行工作会议已明确,要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笔者认为,这一严管态度在传统银行同样适用。

  当下,各大银行均布局了线上申请贷款的便捷通道,消费者通过官网或是APP即可办理各种信用贷款,教育贷、装修贷、旅游贷……各种产品样式五花八门,申请门槛低、无抵押、秒放款。所谓“三孩贷”,只是为这些消费贷“旧酒”换了个“新瓶”而已。

  贷后监督是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三孩政策不代表无条件鼓励三孩,所谓“生育”,包括了“生”与“育”,倘若一个家庭连“生”都需要贷款,后续要如何保证养育?这样艰难的三孩也绝非政策支持的。

  因此,噱头之外,“三孩贷”是不是符合市场需求?是否属于过度营销?是否有诱导过度负债的嫌疑?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商榷。

  另一方面,银行从热点话题中挖掘市场需求,这一初衷无可厚非,但这也折射出消费金融产品的白热化竞争,后期银行或许为了拓客,存在在审核、放款环节把关不严的可能。因此,“蹭热点”推出相关消费贷产品很容易,但如何严把准入关卡、背景核查、还款能力审核等,真正做好风险评估与管控才是关键。如若不然,现在蹭热点的“蜜糖”,将在后期滋长为不良贷款的“砒霜”。

  再者,贷后监督也是重中之重。实际上,贷款资金的违规使用一直是管控的难题,如何确保与合同约定一致,如何防控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或是其他投资性领域,不仅是“三孩贷”,这是所有消费贷产品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退一万步讲,哪怕确实有家庭突遭变故,生育问题需要资金救急。那么,笔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像青岛某公司推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政策——该公司对准备生育第三孩者实施取消加班、怀孕期间每月补贴营养费、生育后奖励10万元、男员工享受100天陪护假等措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消费贷 三孩 银行 贷款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0 华菱线缆 001208 3.67
  • 06-10 瑞丰银行 601528 8.12
  • 06-09 铁建重工 688425 2.87
  • 06-09 阳光诺和 688621 26.89
  • 06-09 联科科技 001207 14.2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