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产业金融或成最大蓝海
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是“箭在弦上”。
不过,目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痛点,核心基础设施自主创新不足;在数字经济环境中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需要调整;庞杂的数据亟待治理等。近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召开,金融科技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与会专家就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展开对话。
不少专家认为,由于金融行业在信息技术上的巨大投入以及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中枢作用,金融数字化转型可以赋能其他产业,通过金融业务场景的发展,可以让“水”流通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去。同时,产业数字化是中国继消费互联网、生活数字化之后的重要增长极,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领域,为此,产业金融也被视为未来一片蓝海。
能否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 对银行业ROE影响幅度超40%
“数字化”无疑是近年来最热的词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数字化风暴席卷而来,金融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此次在数博会的“金融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通过利用前沿技术,传统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都在进行重塑,从而产生了新的增长路径,这是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之所在。
麦肯锡报告显示,能否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影响幅度在40-49%之间。
“以前银行是等客上门的模式,现在用户通过手机移动端等方式,甚至在其他生活业务场景中就能接触金融业务,客户行为迅速线上化,这给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挑战。”中电金信总经理冯明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中国电子银行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超过1600亿笔,交易金额超过1600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超过1200亿笔,交易金额超过330万亿元,行业离柜率超过90%。
此外,交易量的高并发特性也让银行不得不做出数字化转型。
“一开始是‘618’、‘双11’这些节点,会涌入爆炸性的交易量。伴随着互联网业务聚集性导致的特有的潮涌现象,高并发交易量常态化,可能一家小银行每天也有几万笔的贷款在半小时内涌入。”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况文川说,“而且与互联网平台不同,银行交易不允许失败,必须要有稳定性保障。”
金融数字化转型痛点仍存 需要中国方案
“第一,应对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大容量、高并发、实时风控的能力;第二是如何在数字化的经营环境去开拓业务。”况文川认为这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中最迫切的需求。
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并非易事。况文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数字化转型在技术上的痛点主要在于需要升级传统技术架构。“数字化转型起初在互联网领域,但把互联网领域的模式复制到金融领域时,发现其技术架构不足以支撑金融场景应用。”
金融机构对可持续性、稳定性、安全性运行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基于从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到技术中台的稳固“数字底座”,特别是基于云的架构来进行数字化转型。
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数字化转型痛点是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固化。“现在银行很多业务都需要各部门之间协作互通,以前烟囱式部门架构要调整,各个产品需打通。”
高峰也提到,目前营销渠道也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银行要运用数字的技术来去重构发展轨迹。
况文川表示,开放银行需要更广阔的解决方案能力,银行需要多种解决方案的整合。比如用户在线上做了一笔交易,那么,银行的营销部门、风控部门等需进行评估,将交易数据继续转化应用。
为解决这些痛点,中电金信提出“全栈全域”, 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即以一体化全栈基座、Model系列模型与四大咨询服务为着力点,通过系统工程,垂直打穿、横向覆盖,助力行业实现自主、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还提供落地级的咨询服务,构建包括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贷管理、贸易金融、财富管理、开放金融、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远程银行、数字化营销、智慧渠道、监管合规、风险管理、金融财务管理和智慧运营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尤其是核心技术架构的改造,这涉及到未来竞争能力的问题。”况文川表示,中电金信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要做硬核创新,同时完善服务治理和数据治理,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底座和构件库支撑。
产业金融将是最大一片蓝海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治理是绕不开的难题。
目前,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长期缺乏数据规范,没有沉淀的“数据池”。《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9)》就指出,27%的中小银行缺乏公司级数据规范;46%的中小银行初步搭建公司级数据管控体系和基础规范,但应用尚未下沉到业务,数据互通程度不理想。
“随着5G、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经济运行中的数据量将继续爆炸性增长,数据不经过治理和产业化价值加工,就是一些无用的、无序的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都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浪费。”况文川表示,“我们通过形成一些共享的基础设施、算法和数据服务的方案,以及将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之间做共享,促进数据要素的利用。”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标杆性行业,它的成功将给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的贡献,促进技术发展、资金流通以及场景创新,也可以为其他行业赋能。”冯明刚说。
他认为,可以通过促进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业务场景的发展,可以把“水”流通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去。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朱岩教授表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不应继续在C端消费金融红海竞争,应该聚焦于产业金融领域的全面数字化。“B端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大、满足率低,对实体产业贡献大。产业金融是未来十年金融机构核心竞争领域,是金融机构一片最大的蓝海。”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也提出,要培育数字化生态。打破传统商业模式,通过产业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着力推进农业、工业服务型创新,培育新业态。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充分发掘新内需。
(作者:王俊)
责任编辑:范迪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