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披着科技外衣的放贷公司

陆金所披着科技外衣的放贷公司
2020年10月12日 19:32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文章来源:财经锐眼

  2020年绝对是金融科技大年,在短短三个月内,国内排名前三的金融科技独角兽相继抛出IPO计划

  继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之后,陆金所也向资本市场发起攻势,与前两者不同的是,陆金所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计划赴美IPO。

  主动剥离P2P业务后,陆金所还有哪些看点?在新故事的加持下,陆金所能否得偿所愿?

  赴美IPO

  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再添一员,它就是曾在网贷行业叱咤风云的陆金所。

  10月9日,陆金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递交IPO申请,拟在纽交所上市,证券代码为“LU”。

  对于赴美IPO一事,陆金所明显是有备而来,由高盛、美银、瑞银、汇丰和平安证券(香港)等明星投行组成的承销商团队,可谓“星光熠熠”。

  虽然陆金所并未对外披露招股规模,但外界推测其本次IPO募集资金或将达到20亿至30亿美元,有望成为美股市场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目前,陆金所主营业务包括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其中,零售信贷由平安普惠运行,主要向中小企业或工薪阶层提供贷款;财富管理由陆金所运营,主要向中产阶级推荐理财产品。

  陆金所两大主营业务表现都很抢眼,截至今年6月底,陆金所管理贷款余额达到5194亿元,位列市场第二;在财富管理方面,陆金所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达到3747亿元,位列市场第三。

  招股书还披露了陆金所近年来的营收数据,2017年至2019年,陆金所总营收从278亿元增至4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净利润从60亿元增至13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9%

  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总营收达到257亿元,净利润达到73亿元,近三年公司赚了300亿。其中,零售信贷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营收规模达207.5亿元,占总收入的80.8%。

  P2P一哥

  尽管现在的陆金所在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领域混的如鱼得水,但它身上最醒目的标签曾是“P2P一哥”。

  陆金所创立于2011年,由国内金融巨头中国平安控股,有中国平安作为信用背书,同时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以P2P业务起家的陆金所很快成长为国内的“P2P一哥”。

  2015年第三季度,陆金所的P2P业务规模超越美国老牌P2P平台Lending Club,凭实力碾压网贷鼻祖的陆金所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平台,一时间风头无两。

  名声在外的陆金所,也成了各路资本追捧的宠儿。2015年至2019年,陆金所完成三轮股权融资,莱恩资本、摩根大通、麦格理集团等明星投行均在列,IPO前其估值已达380亿美元

  就算各路资本扎堆入股,中国平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平安对陆金所持股42.3%,由中国平安5名高管控制的Tun Kung Company Limited对其持股42.7%。

  说到底,陆金所一直都是中国平安的亲儿子。背靠中国平安这棵大树,陆金所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上市与否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实际上,早在2014年就传出陆金所准备上市的消息,但随着宜人贷、信而富、和信贷、拍拍贷等国内多家P2P公司相继赴美上市,陆金所始终没有实质性动作。

  从2016年开始,网贷行业整顿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迎来“寒冬”,作为行业龙头的陆金所面临大考,上市一事暂被搁置。

  去P2P化

  网贷行业的荣辱兴衰,与金融监管密切挂钩,在早期的政策红利下,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监管持续加码,P2P行业优胜劣汰愈演愈烈。

  2017年6月,网贷行业监管力度加大,“从业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的要求首次出现。当年,陆金所P2P规模达1380亿元,占总客户资产的29.9%。

  2018年底,“双降”升级为“三降”,监管要求“P2P平台下降存量业务规模、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行业大洗牌加速进行。

  网贷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比2018年减少732家,降至343家;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同比下降37.69%,全年成交量下降46.24%。

  需要指出的是,陆金所的产品也曾频繁踩雷。2018年,陆金所代销的多款产品出现违约,相继踩雷龙力生物、凯迪生态、东方金钰、神州长城等。

  为迎合行业整顿节奏,也为了弥补踩雷损失,陆金所开启“去P2P化”模式,2017年不再提供B2C产品,2019年停供个人P2P产品,今年上半年P2P产品客户资产占比下降至12.8%。

  但陆金所身上至今仍有P2P印记,公司官网上挂着一款已售罄的3年期产品,预计要等到2022年才能全部结清。上半年存量网贷产品仍占财富管理交易服务费的40.5%,比例不低。

  与此同时,陆金所的P2P业务依然排名行业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陆金所的存量P2P业务待还余额为984亿元,排名行业第二名的玖富普惠为480亿元,陆金所继续稳坐头把交椅。

  在主动剥离P2P业务后,陆金所大举进军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似乎有了新故事可讲,但这个新故事是否经得起推敲呢?

  新故事好讲吗?

  如今,陆金所的核心业务是零售信贷,说白了就是放贷,虽然与P2P形式不同,但本质上差不多。

  再说财富管理,陆金所认为传统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财富产品有限,无法满足用户日趋复杂的理财需求,故与429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8600多只理财产品。

  陆金所自认走出一条“重+轻”的信贷与资产管理之路。“重”指目标客户一般都是拥有金融资产或房地产的高质量借款人,“轻”则指贷款资金和理财产品基本来自第三方。

  明眼人应该看出来了,陆金所服务的是中产阶级,而且缺乏自主创新产品,通过与大量的金融机构合作来推销对方的产品,这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产品的质量问题。

  把陆金所和蚂蚁集团、京东数科放一起做对比,虽然陆金所和前两者同属金融科技独角兽阵营,但陆金所的创新能力差出一大截。

  这背后与研发投入相关,今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研发费用为57.20亿元,同比增长22.77%,同期京东数科技术支出达16.19亿元,而陆金所研发费用为8.49亿元,同比下降1.74%

  再看产品销售情况,蚂蚁集团的主打产品余额宝,曾出现限时抢购的热销场面,相比之下,陆金所的理财产品魅力小了很多。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陆金所的资产质量出现下滑趋势,无抵押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为3.3%,有抵押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为1.4%,相比2019年均有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陆金所国际首席技术官卢峻、首席市场官潘飚和首席合规官徐风雷相继离职。赴美IPO前夕,高管团队出现大地震,陆金所的稳定经营受到考验。

  在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相继递交IPO申请后,陆金所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讲着新故事赴美IPO的陆金所,能否得偿所愿?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股市暴涨行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5 中胤时尚 300901 8.96
  • 10-15 广联航空 300900 17.87
  • 10-15 欣贺股份 003016 8.99
  • 10-14 大洋生物 003017 28.85
  • 10-14 阿拉丁 688179 19.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