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舸:整合金融资源 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

刘连舸:整合金融资源 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
2020年09月11日 22:03 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文/刘连舸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导语: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新战略。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加大金融支持,对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落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好地适应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要做好全面的发展调整,创新发展思路,整合金融资源。

  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因此,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加大金融支持,对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落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区域发展新战略要求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各区域发展新战略旨在构建我国联动协作、融合共生的协调发展新格局,这将激发巨大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要求金融服务实现质的提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融资支持。按照区域发展新战略部署,重点区域将强化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建领域的一体化网络布局,互联互通、协同规划。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展开,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能。围绕信息基建,广东省拟建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800亿元;雄安新区设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智能城市建设、数字要素流通等方面先行先试;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统一布局5G基站建设,试点全国首家“5G智慧交通示范区”、双千兆产业园、金融区、智慧医院等,探索信息基建与传统基建的有机融合。

  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与信息基建的融合发展,将激发规模巨大、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要求。传统基建周期长、资金需求规模大,并需要匹配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信息基建风险大、回报率相对较高,更适于通过金融市场渠道、以股权方式获得投资。据估计,2020-2025年我国信息基建相关重点领域的各类融资需求将接近10万亿元。现有单一以信贷为主、以当地商业银行分行为主的融资模式,将难以满足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亟需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机构融资支持能力。

  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多元化融资需求。各重点区域将围绕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端服务业完善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例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广州市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5%;长三角地区提出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产业,打造相关产业集群;海南自贸港提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数据跨境便捷流动,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型,对我国现有银行信贷为主导的融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新兴产业涉及行业面比较广泛,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大,间接融资渠道对新兴产业的了解、认知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单一的信贷产品供给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强调技术创新性,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金融服务。

  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配套高质量的跨境金融服务。推动高水平开放是区域发展新战略的组成部分。未来,各地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投资“走进来”,推动产业与资金“走出去”,形成高标准的开放试验田。例如,在长三角地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鼓励丰富债券、外汇、期货期权等金融市场业务和产品,支持发展跨境金融,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跨境贷款、贸易融资、本外币合一的银行账号体系及移动支付、跨境理财等创新安排。海南自贸港将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在立法、海关、税收、金融等领域均进行突破性的制度安排;拟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等。

  重点区域战略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抵御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浪潮和产业链调整不利影响的有力武器,将有效吸引高质量外资和促进我国投资者有序“走出去”,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这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全球布局,形成内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提升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夯实跨境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水平。

  以全新的金融服务理念

  更好地支持区域发展新战略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要做好全面的发展调整,创新发展思路,整合金融资源。

  以高质量信贷供给助力区域新基建与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实施将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优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等,形成跨省份、跨地域的大规模投融资需求。银行业要充分把握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布局,发挥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引领作用,引导信贷投向符合战略发展需求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轻资产、发展相对不确定、资金需求量较大等特点,加强信贷投放的相关政策研究,根据产业特征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创新融资产品,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资金需求。

  当前,银行各分行相对独立、分割的授信管理机制不利于信贷资金的跨区域流动,使得金融资源在重点区域内部省份、城市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不利于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的协调一体化发展。银行业要创新思路,从总行层面优化授信管理与审批机制,合理下放部分权限,探索区域内部省市的联合授信机制,协调各级分行匹配相关业务资源,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融资需求,切实提升对区域重大融资需求的服务能力。此外,各区域发展战略项目融资量大、金融需求种类多,银行业要加强同业合作,通过信贷项目转让、银团贷款等方式及时满足跨区域重大项目的资金需要。

  以全方位的综合经营支持多元化金融需求。各重点区域的新基建、产业发展、居民消费与投资理财等带来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广泛和多元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综合经营为抓手,整合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理财、融资租赁等综合服务机构,全面提升对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拓展融资服务模式,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手段。

  对于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客群,要能够提供多元化、一体化、一站式的金融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区域内传统交通、能源基建、信息新基建等领域重点项目,要提供涵盖银团贷款、项目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风险管理等综合服务。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挥综合经营优势,推动相关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发行,帮助、辅导相对成熟的新兴企业在科创板等板块上市。对产业链面临转型重塑的客户,要能够提供战略咨询、并购重组等相关服务。特别是对于业务复杂、经营广泛的大型集团客户,要创新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体系,加强各地分行联动,为客户提供信贷融资、清算结算、投资并购、资金池管理、海运保险、金融风险对冲、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等一体化金融服务;对于区域内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投资理财需求,要能够提供包括住房贷款、消费信贷、投资理财、财产险、寿险等一系列服务。

  以全天候的跨境金融服务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适应对外开放政策的要求,在重点区域特别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境内与境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速联通,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亟需更为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务,个人跨境投资理财与求学旅游等都对金融机构的跨境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着支持区域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使命,是跨境金融服务的主渠道,要优化全球机构网点布局,强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区自贸港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全天候、境内外一体化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通过强化海内外、综合化子机构的业务协同能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实时跨境金融服务。例如:提供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的安排,支持境外机构在区域内发行人民币熊猫债,支持区域内机构到境外发行人民币离岸债券,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相关需求;帮助区域内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等享受更便捷的跨境结算服务,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区域内面向全球的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股票市场等新型交易平台建设,提升金融衍生品等研发交投能力,为企业提供综合的交易银行服务;丰富在全球的投资产品及服务渠道,进一步为区域内居民提供跨境投资理财、购买保险、旅游求学、跨境电子商务等配套的金融服务。特别地,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金融开放力度更大的区域,更要把握跨境金融发展机遇,提升金融支持能力与水平。

  以底线思维防范系统性区域金融风险。银行业在支持区域发展新战略中,既要加大支持力度,把握业务发展新机遇,也要守牢风险底线,构建区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区域内信贷投放,形成一体化视角,摸清区域内部信贷的行业集中度,严格控制单一行业授信集中度及关联企业信贷规模。关注地方政府杠杆率,梳理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逐步化解存量风险。要建立对区域同业业务的头寸管理,防范化解同业金融风险。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拥有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了创投产业园区、创投小镇、基金小镇等聚集化金融生态。新兴、初创型企业激发的投融资需求属于新的金融业态,要提升相关风险管控能力。此外,由于重点区域金融市场活跃,跨境金融业务模式丰富,一些融资平台可能利用制度漏洞,从事非法集资、跨境洗钱等犯罪行为。银行业要加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跨境金融犯罪等风险,筑牢内控合规的防线,建立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建立数字化合规风险监控平台,实现对行为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与预警。

  探索加大支持区域发展新战略的新实践

  作为国有大行的一员,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敏捷行动,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新战略目标,加快金融创新,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金融支持。

  优化顶层设计。区域战略的推进实施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中国银行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对机构、人员、业务形成精细化、协同化管理模式,充分激发服务效率与员工活力。在长三角区域,中国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调委员会,协调集团整体资源,推动各项金融服务举措落地。长三角区域各分行及综合经营公司共建区域联席会议机制,共商阶段工作重点,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在京津冀区域,中国银行成立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与雄安新区建设。明确雄安分行按特殊的总行直属分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围绕大湾区规划纲要,制定整体方案,推动高层营销,密切银政合作,推动支持各项区域战略的业务措施落地。在海南自贸港,中国银行强化总行对海南分行的指导,协调具有支持自贸区发展经验的内地分行提供对口支援和辅导,设立海南金融研究院,大力提升当地分行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能力。

  提升业务协同。为更好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中国银行利用全球网络、系统与体系,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协同服务能力。在长三角区域,中国银行首发“长三角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计划未来五年在长三角区域新增投入1万亿元信贷资源。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银行长三角区域贷款较2019年末新增2191亿元,有力支持了区域实体经济发展融资需求。长三角地区综合经营公司布局提速,长三角中银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等相继注册成立,多个“商行+投行”项目落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银行进一步明确“科创支持、资金融通、跨境引领、民生服务、综合经营、信息互联”六项专题工作,结合大湾区互联互通特色,修订完善大湾区专项考核指标,引导和鼓励分行开展区域内业务联动。各部门协同合作,优化大湾区重点信贷项目审批机制及贸易融资业务审核流程。在京津冀区域,截至2020年3月末,中国银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672个,贷款余额2649亿元,重点支持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冬奥项目、产业转型升级、市政设施建设、民生消费等领域。依托在伦敦、香港、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为雄安新区引资引智,持续推动雄港基金、雄澳基金等跨境合作项目。在海南,中国银行打通国内和海外市场,率先实现企业“当天申请、当天办理、当天开户、当天入账”的极简化金融审批服务,与进驻自贸区的100余家重点企业和项目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开展金融创新。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针对科技型企业,中国银行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优化科技型企业信贷审批流程,引入科技型专家评委机制,落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持续开展“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活动,为中小微科创企业搭建一站式、一对多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互联工作,投产全球账户服务(港澳地区),投产澳门钱包跨境支付功能,使大湾区客户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在长三角区域,借助自贸新片区金融创新的辐射作用,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投贷联动产品支持科创类企业的发展;推动按指令付款、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等金融配套产品的运用;试点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融资租赁公司共享外债额度等;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产品,丰富外汇期权产品类型;成立创新研发基地及实验室,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在京津冀区域,中国银行在雄安挂牌成立国内首家创新研发基地,支持新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公共服务领域建设。通过区块链技术独家研发“雄安建设者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新区建设务工人员实名制管理,为新区建设者提供劳务权益保障和金融服务。在海南自贸港,中国银行参与首个海南自由贸易(FT)账户、首笔FT对公人民币贷款投放、首笔FT非居民贸易融资授信等金融创新举措。

  夯实风险管理能力。扎实的风险管理水平是确保业务发展与产品服务创新行稳致远的根本要求。为持续提升对区域发展的支持能力,中国银行全面夯实总行、区域内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展强总部建设,提升总行支持和指导分支机构的水平。大力强化敏捷反应,提升总分行对区域发展战略、发展趋势的响应速度,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夯实风险管理水平,开展授信风险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风险偏好,合理下放区域内分支机构的授信审批权限,树立尽职免责的风险文化,在业务发展和防控风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总之,在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新战略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业务空间。作为国有大行的一员,中国银行将强化国有大行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加快金融创新,加大金融支持,为实现我国区域发展新战略落地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做好抄底反弹准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进和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5 中天火箭 003009 --
  • 09-15 铜牛信息 300895 --
  • 09-14 直真科技 003007 23.4
  • 09-14 开普检测 003008 30.42
  • 09-11 科前生物 688526 11.6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