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存款基准利率要长期保留

央行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存款基准利率要长期保留
2020年04月10日 22:0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存款利率市场化、包商银行重组……这场发布会上,央行回应了一系列热点

  备受关注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出炉。

  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除发布了广义货币、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等相关数据外,央行还就存款利率市场化、甘肃银行改革重组、包商银行改革重组、数字货币推进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现场。记者 李林鸾/摄

  4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3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6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年初以来,央行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下降,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现场。记者 李林鸾/摄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对于是否会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对于维护存款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长期保留

  第二,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就不变化。孙国峰表示,实际上,我国存款利率的上下限都已经放开了,银行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从银行实际的挂牌利率来看,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也没有“一浮到顶”,特别是国有大行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在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左右,活期存款利率还较活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有所下浮。

  “我们近期也观察到,已有部分银行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下降,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发挥作用,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相信市场。”孙国峰表示。

  第三,随着近期央行有序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一些市场化定价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孙国峰表示,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微信理财通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已经降到2%以内,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

  第四,随着LPR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和市场接轨。随着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也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孙国峰表示,这个说明贷款市场利率的改革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贷款利率的下行也有利于稳定存款利率。

  甘肃银行改革重组正在推进

  4月1日,甘肃银行因股东质押爆仓暴跌43%。同日,甘肃银行发布公告表示,由于甘肃银行若干股东为了其本身的融资目的,将其持有的H股质押予多家金融机构,为履行相关融资安排下的义务,该等股东已质押的本行H股被强制出售,继而导致甘肃银行H股股价及交投量于4月1日有较大幅度波动。

  “甘肃银行是个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在会上表示,甘肃银行的股价波动与日常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目前该行大股东和甘肃省有关企业采取战略合作,现在股价保持了平稳。受事件相关影响,甘肃银行个别网点出现排队取款的现象,经过解释后此类现象消失。对于甘肃银行的改革重组,甘肃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有关方面正在推进,估计很快有进展。

  对当下中小银行的运行情况,黄晓龙介绍,目前我们国家中小银行总体比较稳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对中小银行的运行密切监测。从央行的评级结果来看,4005家中小企业中,评级在7级以上有3400多家,大部分运行良好。从资本充足水平来看,3400家的资本充足率在10.5%以上,2300多家的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从监管上实行了比较审慎的拨备和资本储备,中小银行总体是稳健。但是确实有532家风险比较高的机构,这些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规模比较小,历史负担比较重。但是这些银行的风险也是可控的,高风险机构数量在下降。

  黄晓龙还表示,央行非常关注和重视存款利益保障的问题,2015年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条例的核心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存款进行充分的保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老百姓的存款是有充分保障的,是有法律依据的。目前,在部分农村偏远地方或者金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有时有谣言或者风险事件,会引发大家对银行的猜测,这是因为他们对存款保险方面的制度还不了解,所以下一步央行也将增加公众对存款保险方面的认知。”

  设立蒙商银行收购承接原包商银行业务

  会上,黄晓龙还透露了包商银行改革重组的最新进展

  “当前包商银行改革重组正在按照计划平稳有序推进。最新进展是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拟设立新银行——蒙商银行来收购、承接原包商银行在内蒙古区域内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原包商银行内蒙古区域外的其他四家分行由徽商银行收购承接。”黄晓龙说,目前银保监会已经核准了蒙商银行筹建申请,很快就会召开蒙商银行创立大会。近期经地方监管部门批准后就开业运营。

  黄晓龙介绍,蒙商银行是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公司会同建设银行、徽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包头市财政局以及部分有实力的内蒙古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定位是城商行,经营范围是内蒙古区域之内,回归内蒙古、服务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经营宗旨是扎根内蒙古,依法稳健经营,建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优秀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央行数字货币将按原计划推进

  疫情的发生还引发了对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提速推出的讨论。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透露,对于央行数字货币,还是按照原计划在推进。他还表示,如果数字经济能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对数字货币研发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3月M2增速重回两位数

  阮健弘表示,M2有效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季度经济是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整个金融体系群策群力,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防控疫情的支持力度,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是比较多的,推动了M2增速的大幅回升,全社会的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状态。”阮健弘表示。

  具体到M2的构成,一季度各项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比较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货币政策有效支持了金融机构增强存款的派生能力,另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加大了支持力度使财政存款向实体经济转移。

  数据显示,3月末住户部门的存款余额是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一季度住户存款新增6.47万亿元,同比多增4012亿元。“从数据上来看,说明我们的老百姓保有的积蓄还是比较厚实的。”阮健弘表示。

  从企业部门来看,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增1.53万亿元,阮健弘表示,企业的存款增加的比较多,这为复产顺利推进储备了良好的资金状况。

  从狭义货币(M1)的情况来看,M1增长5%,这个速度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了0.2和0.4个百分点。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来看,当前流动性也是合理充裕,3月末银行体系的超储率是2.1%,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数据,我国金融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是比较强的,当前货币乘数是处在6.55这一较高的水平上。整体上来看,疫情期间我国金融总量充足、支持力度大,快速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都有比较好的模式。”阮健弘说。

  三方面因素促一季度社融高增

  社融情况来看,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阮健弘解释,从构成上来看,社融高增首先体现在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7.44万亿元,这一水平应该说是季度的社融水平的一个新高,同比多增了1.13万亿元。”阮健弘说。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的力度也在加大。数据显示,企业债、股票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这些融资都在明显增加。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净融资1.77万亿元,同比多8407亿元。其中3月当月企业债净融资9819亿元,阮健弘表示,这个水平也是单月企业债净融资的最高水平。一季度企业股票融资1255亿元,同比多724亿元。3月当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了2818亿元,同比多1453亿元。

  此外,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大力支持政府债券融资。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同比多6322亿元。

  一季度新增贷款85%用于抗疫和复工复产

  信贷方面,根据贷款结构,阮健弘表示,一季度贷款投放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抗疫和复工复产,防止企业出现资金流断裂,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

  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02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6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阮健弘介绍,可以看出,一季度贷款投放85.1%投放到企事业单位,同时为企业提供必要流动性支持的短期贷款明显增加。与此同时,3月住户贷款明显好转,新增住户贷款9865亿元,比2月大幅多增,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增强经济活动信心的有力支持,有利于实体经济恢复增长。

  “从生产性角度来看,生产性贷款增长较多;从消费端看,1、2月消费贷款少增,但3月已经出现积极变化。”周学东总结表示。

  展望二季度贷款走势,阮健弘预计,二季度随着疫情减缓和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企业资金需求会得到逐步恢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宽和解除,个人消费贷款和购房贷款的需求也会得到释放。随着政府推动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逐步开工,相应的贷款需求也会逐步增长。

  不存在流动性淤积情况

  目前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央行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有淤积在银行间市场的情况。对此,孙国峰表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最近有明显提升,处于较高水平。

  孙国峰介绍,近年来央行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银行创造货币的三大约束(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和利率约束)。衡量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流动性投放和新增贷款的关系,从规模看,一季度,央行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也就是说,央行每投放1元流动性,支持银行3.5元的贷款增长,其倍数放大效应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从价格看,3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了0.65个百分点,比年初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同期的MLF和LPR的降幅,说明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完全传导到实体经济。

  对比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从规模看,一季度,美联储投放1.6万亿美元流动性,同期贷款新增5000亿美元,即1美元流动性投放支持0.3美元贷款增长,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美联储的10倍;从价格看,美国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远小于美联储降息幅度。“因此,国际对比看,中国央行的传导效率较高,不存在流动性淤积现象。”孙国峰说。

  此外,孙国峰还强调,当前我国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并不是大水漫灌。不管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利率来看,都没有到达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实际上距离很远,中美利差处于相对合适水平。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5 万泰生物 603392 --
  • 04-15 财富趋势 688318 --
  • 04-15 湘佳股份 002982 --
  • 04-13 金丹科技 300829 22.53
  • 04-10 金田铜业 601609 6.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