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心: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更复杂 公共信用信息让金融更可信

李如心: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更复杂 公共信用信息让金融更可信
2020年12月17日 14:13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服务”,17日下午举行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发展峰会。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如心出席会议并演讲。

  以下为会议实录

  李如心:非常感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今天和各位分享的题目是《公共信用信息让金融更可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缓、融资少”是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关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总书记、总理都多次进行了强调,今年政府又提出了融资综合成本要明显下降等一系列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目前我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在近一个时期,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税务都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搭建平台,面向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提高额度,发行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等等。

  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长1.2万亿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前面讲的融资难、贵、少、缓的问题,在根本上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它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今天想重点讲的原因就是金融风险很大的,金融风险的不可控导致了融资难。

  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又来源于信息的风险,特别是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较传统金融而言较为复杂,客户群不断下沉,风险管理难点更多,所以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特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风险逐渐暴露和蔓延。它主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不对称、不可信、不充分,就容易出现“柠檬市场”。

  在信息不对称的方面,它的原因是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管理并不一定很规范,一些财务制度不一定健全,没有办法把企业真实情况传递出来。

  它的信息也不够可信,无法构建足够充分信任,包括一些贷款主体提供的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往往对材料真伪、时效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所以,作为金融机构而言,它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就会提高融资成本。

  信息也是不充分的,中小企业个人信息是碎片化、多维度的,而且信息有的在国家层面,有的在市级各个部门,有的在园区各个单位。也有的是在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企业,所以说这样的信息没有办法做到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共享。金融机构获取这些信息所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也会转嫁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身上,最终就会造成金融机构不敢贷。

  同时,如果到最后产生了纠纷,那作为纠纷的解决主体,比如说法院、仲裁机构等等也不易裁,为什么不易裁呢?一是无法判断合同真实性,要花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去看,二是公告送达比较慢。金融机构可能最后胜诉了,执行也比较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公共信用信息是能够助力解决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信用风险问题。通过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银行更加准确、快速判断市场主体作用,降低银行对抵押担保依赖程度,建立起信任,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普惠金融的平台。在信贷产品设计之初,就能够具备公共信用基因,让公共信用信息基因服务普惠金融,让信息共享更充分、更可信,让普惠金融服务能够更便捷、更安全。

  我们叠加了公共信用信息后,因为征信信息是一些信贷记录,它的维度相对比较单一,而公共信用信息画像维度比较丰富,比如说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燃气、通信费等信息,法人、自然人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增信,提高信贷可能性。让信息变得更加可信,比如说上海归集了将近50亿条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它的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都是有保障的,我们不用去在担心贷款主体提供的信息是真还是假,是新的信息还是旧的信息,都不需顾虑。

  我们取得授权后都要依法合规,然后就可以一键获取信息,减少核验比对成本。我们既可以在贷前提高审核效率,也可以在贷中贷后开展公共信用信息监测,比如说一个企业出现了社保缴纳人数的骤减,甚至出现了一些大股东个人情况变化,都可以及时监测到,银行可以及时防范风险。

  通过数据归集、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匹配。可能用户的贷款需求一个金融机构满足不了,另外一个金融机构就可以满足。通过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也能够使过程不篡改,信息也可以得到更加安全的保障。

  基于上面的考虑,无论是国家还是上海都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了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信易贷”通知,提出纯信用免抵押的贷款服务;2019年提出了依托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商业银行注册登记、行政许可、黑名单、社保、纳税、水电等信息共享,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和贷款性。

  跟国家模式也比较类似,我们上海也是在国家总体框架下,在上海市信用办,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指导下,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牵头建设了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暨上海信易贷平台。今年5月启动开通了,也得到了人民银行、银保监、金融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上海信易贷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中立、开放、可达性强的融资贷款窗口,促进形成“信息共享+信用赋能+服务推广+政策集成”信用服务生态,让信用信息成为信用主体的可变现资产。累计金额超过84亿元,平均利率低于5%,得到了市场积极反响。

  我们经过统计,贷款企业在贷款后平均就业人数、交金水平都有显著上升。总结这个平台的建设经验:

  第一,数据是关键。我刚才讲了有90个单位,50亿条数据,实现了全市2400万常住人口和200多万法人的全覆盖。

  第二,跟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我们共建了信用主题库,也作为了基础库之一。

  第三,跟全国公共信用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

  我们打造多样化的融资超市,统一搭建市、区、园区的融资窗口,实现精准匹配。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信易贷报告嵌入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而且报告是安全不可篡改的。

  实现多向互动的功能对接。我们不光是在银行侧提供统一展示窗口、审核授信、跟踪服务后台,也在需求侧提供公开公平、便于比较、可一键授权的产品池,并且对接信用机构实现银行、机构实时精准多向匹配。

  有一个视频我们来演示一下。申请人通过三要素注册进行登录,点击贷款后台来判断客户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展示相关信息,实时计算授信额度,30秒内就可以完成授信了。

  安全也是开展业务的保障,除了应用去中心化技术来加密用户隐私之外,也尽量避免数据在信用平台外部沉淀。

  公益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要打造全国信易贷的服务节点,构建市区互通共享的机制,可以方便贷款人享受区域特色政策。比如说,对普陀区6万家企业进行了信贷产品规模排摸,结合企业定制产品。我们还在特色领域开通了子平台,比如说开通了面向外向型企业的外贸子平台,我们还利用本市对新基建领域的政策支持,上线了新基建子平台,为新基建相关项目贷款申请政策性贴息提供便利。

  最后,我想谈几点关于进一步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让金融更可信的考虑。

  第一,进一步扩大公共信用数据归集范围,强化数据治理和模型构建。只有归集更多维度的信息,才能够对信用主体进行全面画像。基于对信用主体过往的记录,来判断将来的行为,实际上是具有难度的,而且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可以通过建模,通过不断优化模型,来提高预测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第二,进一步处理好信息安全保护和应用发展关系。现在网络安全保护法、明年实施的《民法典》都对主体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已经征求意见了。总理在11月25日会议上,对加强信息保护用了三个严:严格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严肃查处泄露、篡改、毁损、窃取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严厉打击非法收集、买卖信用信息违法行为。所以,对信用信息的安全一直放在第一位的。

  我们不能以保护为名阻碍信用信息的使用,所以我们也要在授权和技术防范上采取更多手段,让信息更方便使用又保障安全、又保护隐私。

  第三,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促进上海金融科技发展。我们可以跟相关部门一道探索互联网赋强公证、批量诉讼的解决方案,提高信贷可信度,探索有效路径。

  第四,进一步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共同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的组合拳。进一步加强投贷联动、贴息等各项政府政策,更多引入第三方信用机构,依法合规支持第三方机构发展。国家发改委两个月以来已经三次召开会议了,也是几次强调把信易贷工作作为各地信用工作的首位,我们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希望与各方一道,共同用好公共信用信息数据,让安全、便捷、可信的普惠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1 三旺通信 688618 --
  • 12-18 伟创电气 688698 10.75
  • 12-18 派能科技 688063 56
  • 12-17 法本信息 300925 20.08
  • 12-17 华旺科技 605377 18.6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