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居伟民:机构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

中投居伟民:机构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
2023年03月18日 12:47 金融一线

  3月18日消息,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于3月18日-19日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发表主题演讲。

  居伟民表示,面对动荡与变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变局,机构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业务创新,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应对挑战,助力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对此,居伟民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是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二是在创新合作中把握机遇。三是要用负责任投资积极应对共同挑战。四是要在配置优化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以下为发言原文:

  居伟民:尊敬的楼理事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本次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春季峰会。

  刚才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让我很受启发。下面我就共同应对全球变局这个话题,分享几点看法。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呈现区域化、本土化趋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更趋动荡脆弱,高风险、高波动或成为常态。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受世纪疫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位于世界多年来高位,发达国家央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疫情后经济重启带来的顺周期动能逐步减弱,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与此同时,能源危机、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进一步削弱了潜在增长动力。全球公共债务高起使得全球财政政策扩张空间受限。各个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增长、抑通胀、防风险中艰难平衡。历史经验显示,通过强力加施,同时实现抑制通胀和经济软着陆三个目标并非易事,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充满坎坷。

  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急需修复。

  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风险抬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贸易争端与经济制裁显著增多。发达国家外资准入监管政策收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金融信用基础遭到破坏,国际社会难以有效协同,阻碍了各方在提供全球公共品方面的多边合作,尤其是俄乌冲突局势持续影响深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到严重的干扰。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在短期带来极大损失的同时,也需要全球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来修复。

  三是非传统风险防控成为时代难题。

  各类风险关联性显著增强,公共卫生、数据安全、信息科技、气候变化、经济制裁等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并与传统风险交织叠加,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特别是食品和能源等基础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起,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动荡,形成新的风险来源。

  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脆弱。

  伴随经济形势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化,深刻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和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可以预见,很难预见的风险显著增多,各种“灰犀牛”、“黑天鹅”风险事件频发,金融市场更加动荡、更加脆弱。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上述事件表明,全球宏观形势发生了范式的转换。过去20多年来,低通胀、低利率、稳定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成为新特征。流动性进入紧缩周期,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周期性的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多种冲击,部分金融业务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高利率、高通胀环境打压大类资产的估值和价格,大类资产关联性增强,全球股市、债市、汇市波动幅度超出预期。通过传统资产配置的模式分散风险、平衡收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资产配置调整和组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英国养老金抵押评估预期(音)。近期,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其根源在于原有的业务模式对一些范式的适应性明显不足,类似的风险事件后续可能还会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新的宏观范式下,可能难以在短期结束,使地缘政治风险的攀升。在地缘政治风险攀升、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能源革命演进、气候变化冲击、人口老龄化等中长期因素的影响下,通胀的黏性或将超出预期,利率将维持在高位。新范式的影响更加深远,范围更加广泛,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深入研究、系统应对。同时我们要看到新机与危机同生,新机与变局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展,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孕育着新的机遇、新的赛道,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投资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面对动荡与变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变局,机构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业务创新,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应对挑战,助力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在此,我提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是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

  2008年以来,大家共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疫情冲击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动荡和挑战,每次危机都是一次成长,都是对投资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的检验。长期投资理念因此更加深入人心。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维持高位,机构投资者更应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着眼趋势性、结构性的变化,统筹做好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着力提高投资组合的韧性和质量,力争穿越市场周期和短期波动,经受起市场风浪的考验。

  二是在创新合作中把握机遇。

  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要,金融资本和跨境投资在促进深化国际产业合作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机构投资者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开放精神,积极创新投资方式,聚焦各方比较优势,加强投资合作,更好地发挥“黏合剂”、“稳定器”的作用,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和活力。同时,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新市场,创新合作有利于各方优势互补、协同促进,更加主动和全面把握新的投资机会。

  三是要用负责任投资积极应对共同挑战。

  跨境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不仅能够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也有助于改善投资接受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秉持负责任投资理念,积极与同业机构和相关组织开展沟通、对话,健全完善可持续投资框架,积极把握可持续投资机遇,促进绿色产业与技术合作,帮助改善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转型,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在配置优化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新范式下,经济金融的薄弱环节和脆弱地带容易突然暴露风险对外传导。例如,部分中小银行依赖高杠杆撬动对成本敏感的实物资产和并购私募项目等恐将受到较大影响。机构投资者需要重新理解风险产生的底层路径,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的风险特征,探索更加符合新变局、新形势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模式,增强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回顾历史,全球性变局往往蕴含着历史性机遇,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向未来,各方需携手加强合作,促进共襄共赢,才能有效应对世纪疫情、经济下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重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加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作为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践行者,我们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和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元化投资,助力后期风险调整后的长期投资收益,积极助力投资所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展跨境投资合作生产系统,积极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融共赢。我们坚持负责任、可持续的投资理念,有针对性地布局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相关投资领域,为被投资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资本支持。

  未来,中投公司愿继续发挥主权基金的优势,用长期主义顺应变化,用创新投资开辟新局,用责任担当助力发展,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道共聚力量,共迎挑战,共享成果,共同谱写美好的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4 华海诚科 688535 --
  • 03-23 中科磁业 301141 --
  • 03-22 日联科技 688531 --
  • 03-21 花溪科技 872895 6.6
  • 03-20 一诺威 834261 10.8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