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15日至17日召开,会议主题为“行稳致远,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出席会议。
刘连舸表示,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已经呈现出新的格局。当然中国作为后发的,我们在数字经济方面很多程度是后来者居上,但是也应该看到差距,特别是在制造业数字化的渗透率,我们现在还仅为1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33%的平均水平,与制造强国德国(45.3%)差距更大。言外之意就是大家一说数字产业化,再加上产业的数字化,现在看来产业数字化方面我们要用最新的数据来武装我们所有的产业,提升产业的效能。
以下为现场实录:
刘连舸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校友:
非常荣幸再次参加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也衷心祝贺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十周年华诞。刚才晓慧院长和廖岷部长从宏观角度对国内外当前的形势以及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做了非常重要,非常有启发的发言,我听了以后确实很有收获。我从一个技术一点的角度,具体业务发展的角度,从数字经济,数字化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关于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最近这些年议论很多,最新的进展一个是政府官方对数字经济非常重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有三份重要文件发布,一是国务院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个文件在开篇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第三种最重要的经济形态,对中国的数字经济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三是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刚才晓慧院长提到,大家看到这次俄乌冲突当中关于战法,一场战争改变了整个军事上的战法,这次大家也正在研究,发现在军事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带来新的战争打法,确实大家看到这个效果是不一样的。总而言之,数字化给全球各国经济、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深远的。关于这一点,我作为当年在五道口学习的学生,这次我讲题目的时候也想一想,1985年在五道口学习的时候,刚好是未来学蓬勃兴起的时候,先是有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接着有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接着有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虽然这些事是发生在1981、1983年,但是1985年我在五道口的时候我们还在研究那些问题。后来到了2000年前后有一股新经济的热潮,这期间又夹杂着硅谷的发展,从那时起大家想一想已经三四十年了,从这些数据来看,西方欧美在三四十年前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是那会儿遗憾的我们只是刚刚研究,并没有这样的概念。从数据上看,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亿美元。应该说我国发展弯道超车,进展得也非常快。我有印象在人民银行工作的时候,机关开始采用计算机数据化,我们叫互联网、电子化,但是中国确实弯道超车,我们应该说在过去多年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二个要素资源,我们把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创造了新动能。第三点,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已经呈现出新的格局。当然中国作为后发的,我们在数字经济方面很多程度是后来者居上,但是也应该看到差距,特别是在制造业数字化的渗透率,我们现在还仅为1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33%的平均水平,与制造强国德国(45.3%)差距更大。言外之意就是大家一说数字产业化,再加上产业的数字化,现在看来产业数字化方面我们要用最新的数据来武装我们所有的产业,提升产业的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对我们金融而言,刚才廖部长对金融提出了一些要求,助力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数字转型肯定是其中,不能说最重要的,也是排在前面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一,数字经济要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我们一是要推动产业数字化落地深耕。这个就包括人民的生活在内,我们经常讲ToB、ToC、ToG,对政府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政府,金融都可以发挥很大的支持性作用。通过数据连接一方面促进金融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实体的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要求金融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这里我仅给大家列举一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前一段时间网上也有公布,现在各大金融机构,包括中小金融机构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从投入看,比如说我所在的中国银行,2021年投入186亿,增速比前一年增长了11%点多,这个速度和投入还不算最快的,还有差距。现在14家银行投入一年是1554亿,这种数字化转型步伐完全是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取决于银行业需要转型,需要寻找新动能,需要发展新业态。
第三,数字经济为增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创造了条件。我们原来大家都有一个印象,大银行是不能进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或者很困难,成本也不划算。但是恰恰最近三五年,通过线上,通过大数据的连接,包括中小银行在内,我们至少跟政府合作五到十个数据源头,从海关对外贸,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一直到主管部门等等,这么多方面介入以后评判一个客户。确实为我们节省了成本,通过模型的制定提升了效率,强化了风险防范,数据化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天翻地覆的。
第四数字经济要求构建更加安全的金融体系,一方面存在数字技术滥用,好多平台出现了很多乱象。第二是数字安全的问题,包括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采集泄露现象时有发生,这方面的监管也是非常严的,因为数据出问题被罚、被处置的也不少。第三是数据跨境流动问题,直接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
另外在发展过程当中,在产业数字化过程当中,刚才晓慧院长也讲到。我们还要讲到金融自主安全性,大一统的系统和未来正要进行的系统安全工程等等确实给我们提出很多问题,卡脖子的问题,我们还是存在短板的,需要尽快补上来。
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开放银行。
现在整个金融界,特别是各大行都在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新思维,数字化转型大家以为就是有巨额投入,比如说中行,我们整个科技系统人员1.2万人,每年投入180多亿,今年还会更高。除了这个以外,很重要的是观念、理念的适配性,包括体制机制。因为数字化思维,包括现在所有的互联网思维,和原来所有银行经营理念完全不一样,我们进行赋能和网上迁移业务,这些影响对我们现有的银行体制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部门林立、竖井化、数据不通、数据源不准,给我们造成的影响,银行在这些方面仍有很大的短板和弱项。
第二点,重新定义服务边界。
包括开放银行,中国银行正在推进的四大场景战略建设,一是教育场景,二是体育场景,以冬奥银行、双奥银行为牵引做体育场景,三是银发场景,四是跨境场景,这些都是按照国家和中央的要求下沉服务重心,把我们的金融业务直接镶嵌到社会,镶嵌到实体经济中,这样就对我们要求整个开放银行的概念,包括我们运营,现在很多运营的不是金融产品,是运营这方面客户需求的内容,我们要让客户在思想,比如说对生活的理论实践各个方面,运营的完全是非金融的内容,通过这个导流引导客户,最后金融产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服务。以及要强化科技引领打通数字普惠的新模式,这个不说了,刚才已经说到了。
第三点,防范风险。
整个IT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包括这次俄乌冲突发生以后,大家看到首先打出来的,我们也没有想到的,可能专家估计到,但是我们认为这是金融核弹的SWIFT系统随便就掐断了,这都为未来中国金融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有所准备,通过数字经济来保证我们国家的金融安全,保证我们的外贸经济各方面的安全。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见解,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