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有温度”的技术推进“有温度”的教育?听听江苏给出的答案

如何用“有温度”的技术推进“有温度”的教育?听听江苏给出的答案
2024年12月29日 22:0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今年9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发布《关于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师与培训基地名单(第三批)的通知》,确定孙伟佳等33位教师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师”,江苏有3位教师入选;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黄家屯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如何用“有温度”的技术推进“有温度”的教育?江苏各地各校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

用“有温度”的技术推进“有温度”的教育

本批次,全国仅有33位教师被确定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师”,其中江苏有3人,南京市中华中学教师李小倩是其中之一。

李小倩告诉记者:“该项工作从2023年9月份开始准备,到今年10月份确定入选,历时1年。2023年9月,我开始准备录制一节课例参加《2023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七届教师活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我选择了以‘人脸识别’为主题。恰逢9月份兴隆校区智慧体育项目的落成,我得到了启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了《智慧跑道:初始人脸识别》一课,在雨花校区成功开设,最终被评为‘典型案例’,获得了培训师评选资格。”

2024年3月至4月,李老师利用高二年级的通用技术课程,正式开设“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常规教学,6节课的时间里,她从人工智能介绍、人工智能应用,再到人脸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的原理探索,带着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设计人工智能项目。在此期间,又开设一节人工智能公开课,邀请兴隆和雨花校区的技术老师观摩讨论,并做好过程性记录。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做准备,最终成功入选。

“在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的今天,教育部主张将人工智能引入中小学教育,作为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将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技术带到学生的视野中,不仅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和体验到技术的强大,同时也能带领他们进行探索和思考背后的原理和算法,提升思维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能继续扎实自己的本领,继续努力推进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李小倩信心满满地说。

在中华中学,“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兴概念与技术,不仅是以学习设备的形式参与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老师们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研究、开设具有中华特色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展望未来,中华中学校长朱征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有温度”的技术推进“有温度”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更适合学生成长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

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江苏多地已有“样板”

今年12月初,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展示交流会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推进会在张家港举行。会上,据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西祥介绍,江苏近年来把握前沿,夯实基础,始终关注教育与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全省100多个区县中有10个区县成功入选全国“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200多所学校入选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尤其是苏州,有5个区县65所学校入选全国试点区、试点校,不仅在全省而且在全国首屈一指。王西祥强调,《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无锡市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进课堂、省“领航杯”大赛年均参赛师生突破40万人等政策、举措和活动,加快了江苏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建设,探索出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储备。

据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曹海榕介绍,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2021年5月,苏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评选办法》的通知、电教馆发布了《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与评选工作通知》,市政府发布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也明确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相关要求。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开始规模化推广与应用,努力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截至目前,苏州人工智能教育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规模覆盖、集群发展、生态构建、贯通培养”的苏州模式。苏州市将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赋能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和机制性重建,努力为苏州构建人工智能标杆城市贡献教育智慧,为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苏州经验”。

在教学观摩环节,来自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的王丽花和曹慧老师讲授了风格各异、独具匠心的人工智能融合课。王丽花老师巧妙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语文课堂,通过讯飞机器人人物模拟,通过剧本杀直播、机器人采访、虚拟安徒生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感受经典文学魅力的同时,领略到了人工智能在文本解读与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

在课例展示环节,苏州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叶新老师的《遨游汉字王国》、江苏省常熟中学陈莹莹老师的《声声慢》采用现场课例展示方式;北京市第二中学高山老师的《初识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和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兴乐路小学陈晓菲老师的《校园生物大搜索——AI技术支持生物多样性探索》通过远程视频在线课程展示。这些课例展示了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场景,全方位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多样化应用。薛峰、肖年志、曹海榕三位专家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技术应用、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每一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评价。

打开课堂教学的“黑匣子”,探索智能转型的“密码”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的能力,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节点和环节。今年年初,南京、徐州、淮安三市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助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三座城市的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成立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共同体,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支持精准教研,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是全国首次跨区域开展智能研修平台的联合教研。

浦口外国语学校周屹洵老师带来英语课例展示,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春节的文化之旅。以智能录播系统进行教学行为的全程记录,凭借AI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教学报告及教师能力矩阵图,视频回溯切片再现教学现场……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通过监测教学行为描摹出教师画像、教学画像,为深度教研及教学改进提供智慧支撑。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为“镜”,周老师的课例有了客观的衡量尺度。浦口外国语学校英语教研团队进行现场总结、点评,数据赋能的智慧研修改变了以往的教研方式,教师透过客观的数据度量,进一步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一节课的总结优化到一类课的经验共享,从个体教学的描摹分析到整体教师教学的综合比对,传统的教研流程在重塑,教学范式在变革。

2021年,南京市建邺区和江北新区被教育部确定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试点区。2022年,两区被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智能研修平台的试点区。2023年,南京江北新区建成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体验中心。5月份,《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区域精准教研行动》成功立项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

12月4日,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与科研”教师素养提升培训活动。现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李文烨博士在专题讲座中分享了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步走向了实际应用和深度融合的阶段。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它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也为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李文烨博士介绍了教师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教学的三个策略,分别是资源生成、决策支持和人机共生。“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博士还提出了教师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的六个准则,即拆解、情境、目的、身份、框架、迭代,这些准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与AI互动,继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夏钱敏表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激发教学创新,同时也能够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激发教学创新,同时也能够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他山之石】

此次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榜上有名”,被确立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该校教师刘国华被评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师”。

据悉,自2023年以来,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积极投入到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当中,与中央电化教育馆进行深度合作,建设了多个人工智能教室。配备有小飞机器人、未来派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车等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与教具,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等教学,做出了一系列尝试与探索。

“师资队伍是人工智能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团队,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培训,将最新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校长宋广伟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知识,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积极推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并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原型,以小组合作形式去研究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跨学科、融合多个学科知识进行关联,融会贯通。课堂上,教师首先会以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知识提问、探究,然后以项目式植入的方式开展课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