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吉林网
这里,是新中国轨道客车的摇篮;
这里,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打响了“中国速度”的名片;
也是在这里,折射着我国装备制造业从“一五”到“十四五”奋进崛起的“万千气象”。
深化改革开新局,凝心聚力谱华章。近年来,从“制造”到“智造”,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让吉林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新生。
12月16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吉林行活动重磅启动,首站聚焦中国轨道客车的摇篮、复兴号的“始发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探风驰电掣“中国速度”的背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创新发展新引擎。
殷切嘱托的背后——
打造“大国重器”,擦亮“国家名片”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知名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是中国地铁、动车组的摇篮。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长客时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牢记嘱托,实干作答。多年来,中车长客始终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企业改革发展有机结合,找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定位与使命,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锚定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做大。中车长客统筹推进价值创造、示范创建、管理提升、品牌引领“四大行动”,加快建设具有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协同化、品牌化“六化”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目前,中车长客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同时产品还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数量超过9000辆,签约额达130亿美元。
科技革命的背后——
世界“抢手货”不断迭代上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几年,中车长客将数字化转型和先进制造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建设了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还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更好地保证了轨道交通产品的质量安全。
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大装备集群建设,世界“抢手货”不断迭代上新,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车长客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与新的成就——
2021年,“龙凤呈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献礼建党百年;
2022年,“瑞雪迎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闪耀冬奥;
2023年,匈塞铁路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
2024年,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亮相京沪高铁;
……
落实“氢动吉林”,推进氢产业布局及应用。今年3月,由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上成功进行了时速160公里的满载运行试验,实现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而在今年7月,中车长客正式对外发布了国内自主研制的首款高速内置转向架,其设计速度为400公里每小时,试验台速度已达600公里每小时,满足动车组时速400公里运行所需的稳定性、平稳性等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让我国在深度掌控高铁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制上进一步成为世界“领跑者”。
眼前是繁忙景象,耳边是机械轰鸣,从长春走出去的歌手白杨(@白小白)看着一节节生产线上的车厢心生自豪,他对记者说:“我的一首音乐作品《中国的梦》取景地就是中车长客,回想第一次来这里时的感受就是特别震撼,我为国家有这样的科技感到荣耀,而且光荣的是,中车长客就在我的家乡长春,希望中车长客的未来更加辉煌,走向全世界。”
改革创新的背后——
培育内生动力,担负起“顶梁柱”“压舱石”重大使命
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车长客与时代同频,求新求变,推动企业改革创新不断走深走实。
在奋进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中车长客切实担负起国民经济“顶梁柱”和社会稳定“压舱石”的重大使命,不断夯实基础、修炼内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和战略支撑的重要作用,成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心怀“国之大者”的关键力量。
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战略支撑。中车长客筹建“轨道交通绿色智能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助力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东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
加快产业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带头落实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以积极承担战新产业任务和未来产业任务为抓手,加快优化产业创新和结构布局,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突出激活机制、激增动力、激发活力,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分层次、多类别、差异化的激励体系,激发全员活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经营效率、企业效益、治理效能。
从历史走向未来,我国制造业先驱的发展轨迹在中车长客的车间内有了“具象”,网络名人蔡镇棋(@勤奋de班长)感慨地说:“高铁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这次能够来到中车长客参观我感到很荣幸也倍感震撼,希望中车长客的发展越来越好,希望中国装备制造业蒸蒸日上!”
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中车长客持续擦亮中国高铁“金名片”。从1995年实现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出口“0”的突破,到2024年轨道列车已经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车长客真正完成了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进去”和品牌“走上去”的转变,并向着数字化转型积极迈进,进一步助推高端交通载运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加速形成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新质生产力,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吴雪金
摄影 蒋盛松
初审: 董蕾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