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浦银安盛前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倒亏700万!遭5年市场禁入处罚
来源:投资者私享会
在金融的世界里,有一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老鼠仓”,指的是那些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则,更是对投资者信任的极大背叛。
而最近,浦银安盛基金公司似乎成了“老鼠窝”,不仅因为多名员工涉嫌“老鼠仓”被证监会点名,更因为这些“老鼠仓”操作竟然还亏损了!是的,你没看错,亏损了!
“老鼠仓”变“亏损仓”,浦银安盛的“奇绩”在金融界,亏损并不稀奇,但“老鼠仓”亏损,这可真是闻所未闻。浦银安盛基金公司近期就上演了这样一出“奇绩”。根据证监会的最新披露,浦银安盛的许文峰和金鎏等人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结果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损了超过700万元。这不禁让人想问:浦银安盛,你们的投资能力究竟在哪里?
证监会的“捕鼠”行动再次出击,这次的目标直指浦银安盛。以下是证监会对浦银安盛“老鼠仓”行为的处罚事项:
许文峰的“亏损秀”
许文峰,这位“85后”基金经理,因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罚没153.82万元,并被采取五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他在独立控制使用“许某花”等9个证券账户与相关基金产品趋同交易中亏损53.32万元;与金鎏共同控制使用“范某芳”等8个证券账户趋同交易亏损650.53万元。这简直是“亏损秀”的现场直播。
马钰焰,这位“90后”女员工,通过叶某银行账户向“王某鑫”东北证券三方存管账户转入资金,由王某鑫用其东北证券账户为马钰焰交易股票,期间亏损10.82万元。马钰焰未按规定向公司申报上述证券交易,被处以3万元罚款。浦银安盛的内控“黑洞”浦银安盛的“老鼠仓”事件,不仅是个别员工的违规行为,更是公司内控机制的严重缺失。
许某峰时任基金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相关基金产品个股仓位、候选标的等未公开信息。2020年7月31日至2023年3月14日期间,许某峰单独控制使用 “许某花” 等9个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亏损53.32 万元;他还与金某共同控制使用 “范某芳” 等8个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累计亏损 650.53万元。
此外,许某峰多次明示、暗示他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致使相关人员控制的3个证券账户与相关基金产品产生趋同交易,相关人员盈利3.82 万元。公开资料显示,许某峰曾经是浦银安盛的基金经理,管理4只基金,都是FOF基金,已经在2023年3月23日全部卸任离职!
浦银安盛的内控机制似乎只是一纸空文。在许文峰和马钰焰等人的违规行为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不禁让人怀疑,浦银安盛的内控机制是否只是用来装饰门面的“纸老虎”。
根据浦银安盛12月15日发布的公告,许文峰任职期间担任董事长的谢伟因“工作安排”已于12月13日离任,继任者为浦发银行副行长张健。
在许文峰和马钰焰的违规行为中,涉及到多个证券账户和巨额资金的流动,这样的行为竟然没有引起公司的警觉,这无疑是监督的“盲点”。浦银安盛的监督机制似乎对这些明显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
在此之前,许文峰任职期间担任总经理的郁蓓华于今年7月因“个人原因”离任。
“老鼠仓”行为在浦银安盛似乎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毒瘤”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更是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破坏。浦银安盛需要深刻反思,如何从文化层面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老鼠仓”的“亏损”讽刺在浦银安盛的“老鼠仓”事件中,最讽刺的是,这些违规操作竟然还亏损了。这不仅是对违规者的讽刺,更是对浦银安盛投资能力的讽刺。以下是对这一讽刺现象的几点分析:浦银安盛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本应是投资领域的专家,但他们的违规操作竟然亏损了,这无疑是对自己投资能力的“自我打脸”。这让人不禁想问,浦银安盛的投资能力究竟在哪里?
违规操作的“自食其果”在浦银安盛的“老鼠仓”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违规者不仅没有获得非法利益,反而亏损了巨额资金。这无疑是对所有违规者的警示:违规操作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尽管“老鼠仓”行为是市场的毒瘤,但浦银安盛的“老鼠仓”亏损事件,却让人看到了市场的“公正”。市场不会因为你的违规行为而偏袒你,反而会让你付出代价。浦银安盛反思了吗?面对证监会的处罚和市场的质疑,浦银安盛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整改。
浦银安盛的“老鼠仓”事件,不仅是个别员工的违规行为,更是公司内控机制的严重缺失。面对证监会的处罚和市场的质疑,浦银安盛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整改。我们期待浦银安盛能够吸取教训,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也希望所有金融机构能够引以为戒,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公正和秩序。
在这场“老鼠仓”与“亏损仓”的闹剧中,浦银安盛无疑成了最大的输家。但更重要的是,这场闹剧给我们所有市场参与者敲响了警钟:合规经营,诚信交易,才是金融市场的长久之道。
责任编辑:王若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