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
四川渠县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汉阙,六处七尊汉阙组成汉阙群,有“天下汉阙巴蜀多,巴蜀汉阙看渠县”的美誉。
1939年8月,梁思成一行调查重庆市及四川省中部古建筑遗迹,12月抵达四川渠县。梁思成先生对冯焕阙情有独钟,称赞其“简洁秀拔,曼约寡俦,为汉阙中唯一逸品”。后来梁思成在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汉阙的造型及斗拱、枋额装饰为他带来了诸多灵感和借鉴。
1
今年3月,我们慕名前去游览,适逢当地纪念梁思成到渠县寻觅“汉魂”85周年。
同行的讲解员有两名,小林和李明春。小林是研究生专业人才,人长得瘦高瘦高的,有着伟岸的风骨,他主要讲正史。李明春是四川省渠县作家协会主席,尽管已年近七旬,但早年的英气还在,他主要讲野史。
这一老一少的讲解,优势互补,妙趣横生。
从他俩口中,我们知道了渠县“中国汉阙之乡”的由来。2009年5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到渠县实地考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担任组长。专家组认为,渠县六处七尊汉阙组成汉阙群,价值之大全国仅见。85岁高龄的罗哲文语惊四座:“亭亭玉立,原本就是指的汉阙。”罗先生兴致很高,现场赋诗一首并题词:“汉阙之乡不误传,亭亭兀立望中看。建史编年书前列,古建排行第一班。”当年6月,渠县被中国文物学会命名为“中国汉阙之乡”,罗先生亲笔题写了这六个字。
车行驶在览阙路上,田野里沐浴着阳光的鲜花一晃而过,不断有指示牌告知两侧支路通向何处。顺着那蜿蜒的乡间小路,下行几级台阶,越过小院铁栅栏门,就到了冯焕阙。
冯焕阙现仅存东阙的母阙,它立于长2.5米、宽1.3米基座之上,总高4.38米。冯焕阙建于东汉建光元年(121年),与其它阙一样,由阙基、阙身、阙楼(枋子层、介层、斗拱层)和阙顶四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阙身正面铭文分两排阴刻:“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书写上兼具汉隶石刻和简牍之妙。
小林引经据典地讲了起来:“冯焕阙整体风格稳重朴素,雕刻精致简练,造型生动优雅,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珍品。据《后汉书》《华阳国志》《隶释》等书记载,冯焕曾任幽州刺史,他忠于汉室,骁勇善战,不畏权贵,既有赫赫战功,又有一生以‘去欲去恶’为旨的高尚品格,为统一和巩固东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冯焕的儿子冯绲担任了东汉当时最高军事统帅(车骑将军),被人们封为土神,在成都三圣宫与川主李冰、药王孙思邈齐名。”
2
与冯焕阙相去数里,是渠县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沈府君阙。沈府君阙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两阙东西相距21.78米,阙高4.85米。东阙铭文“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西阙铭文“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双阙造型古朴,雕刻精巧,状物逼真,形象生动。
小林娓娓道来:“渠县汉阙约占全国汉阙总数三分之一,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冯焕阙和沈府君阙刻有铭文,能明确其身份。自东汉开始,墓前出现石阙,成为象征主人的官阶和地位表征之一,因为当时要官至‘二千石’以上者才有资格树墓阙。然而,其余四尊阙既未扬名,也未状姓,连阙主的名字也没有,被称作‘无铭阙’。无铭阙中,尤以‘荆轲刺秦图’的画面最为生动。画面再现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故事。阙主或许是铁马冰河的远征将军,又或许是抱憾惜别政治舞台的仁人志士。”
李明春笑眯眯地接过话题:“无铭阙的阙主,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大商贾。他们想抬高自己的身价,于是经批准后允许树阙,但没有署名的资格。”李明春接着说:“冯焕阙,沈府君阙与故宫、长城同属首批国家一级文物,具有同级文物价值品位,且历史年代更久远。法国传教士维克多·色伽兰一行到渠县参观后,发表了19张照片,轰动了欧洲。”
李明春话音刚落,小林又打开了话匣子,“汉阙上的浮雕铭文,既反映了时代风貌、历史故事,又集建筑、雕刻、文字、书法艺术于一体,被誉为‘石质汉书’和‘汉艺精粹’。渠县墓阙仅仅只是为了象征墓主的等级和地位吗?答案是否定的!”
原来,汉阙在巴蜀地区,还有更深的寓意。首先是希望通过造墓阙,墓主升天成仙。“仙人六博”的生活画面,也是人们对未知“天堂”世界的幻想。另一层深意以画言孝。沈府君阙阙楼上雕刻的“董永侍父”是“二十四孝”之一,以“孝”为主题雕刻在其他几处阙上比比皆是,因为这是一个孝文化深厚的时代。汉阙群沿着古驿道分布,让自己的孝行能被南来北往的人看见,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作用。
3
大家听得入神。小林发出感慨,“鲁迅先生‘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评价,让我感受颇深。”
接着,小林又讲起了汉阙的铭文:“我们看到的铭文不是笔墨,乃是汉隶书法的灵魂。冯焕阙的铭文书法为汉代晚期隶书代表作,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评价此书法云‘布白疏,磔笔长,隶书之草也’。而沈府君阙铭文的书法艺术,在汉隶中又有创新。”
“近两千年来,这两处三尊汉阙的铭文为世人争相摹拓,原众多进京赶考者将拓片拿去卖了作为盘缠。冯焕阙的一枚拓片,鲁迅先生1916年购买时花了三元(银元),五十年后涨了一二十倍。而沈府君阙拓片,仅道光年间就有‘数百纸’流传海外,收藏者如获至宝。”
正讲得滔滔不绝的小林,忽然长叹一声,“沈府君阙的阙主,我们只知道他姓沈,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明清的老学究们‘皓首穷经’也没有考究出来,留给后代的是一片历史的迷雾。”
“汉隶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阙主的名字已被李后强先生考究出来了。”沉默多时的李明春摆摆手,打断了小林的话,“铭文中发笔过长这些字就是‘标识字’,它告诉后人可以从这些字中破解历史密码。李后强先生以此破译出‘稚’这个字,考证出沈府君为沈稚。”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中国首个无核心文物陈列的博物馆。它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演绎着汉阙及汉阙文化之美。
“博物馆选址汉阙群的中心,开工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两座在汉代的古墓,你们说神奇不神奇?”李明春一脸神秘地向大家介绍。就这样,一座现代化的汉阙博物馆就建在两座汉墓上了。
走出博物馆,暖洋洋的太阳挂在天空,汉阙的游览结束了,我们乘车离开。站立了近两千年的汉阙,纷纷从车窗向后掠去,细数着神秘的前世今生。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