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吉林网
“这是真的吗?”当各国媒体人踏入长春这有山,这句惊叹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探索之旅。
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组织发起的“看吉林·国际媒体文旅采风活动”于12月2日至4日在吉林省举行。活动邀请了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蒙古国、南非、日本等33个国家以及国内媒体的50余名媒体记者赴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围绕冰雪旅游、非遗文化、科技赋能文旅等内容进行实地采访,切身感受吉林的独特魅力。
12月2日,“看吉林·国际媒体文旅采风活动”的50余名媒体记者,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齐聚于长春市,共同感受这有山独特的魅力。
刚到这有山正门,众人深感震撼。一座挑空 30 米的山坡建筑横空出世,那石阶曲曲折折,好似一条巨龙蜿蜒而上,特霸气。远瞅着,那雄伟的架势跟真山有一拼,走近了,又莫名地觉着亲近。大院子和小铺子一个挨一个,排得整整齐齐,布局巧妙,活脱脱就是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记者们好奇,在长春这地界儿,咋能凭空冒出这么个“怪家伙”。这山和商场凑一块,大家忍不住叽叽喳喳讨论起来:“这商场老板脑洞得有多大,才能捣鼓出这么个新奇玩意儿?”
走进这有山,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里,尼日利亚《外交官特刊》的外事记者负责人Raphael Bamidele Oni 与可爱的动物们来了一场亲密接触,他开心地说道:“我看到了龙猫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乖巧伶俐,模样十分可爱,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有特色。”而这有山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当属其独特的建筑构造。“进来的时候,看到整个建筑外观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可人们却能自由地穿梭其中,里面既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挑选购买,又有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项目。与其他商场截然不同,外面冰天雪地一片银装素裹的寒冷景象,里面却温暖如春,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实在是太奇妙了。”
漫步其中,这有山的文化韵味无处不在。在旅行商店,斐济《太阳报》 Fiji Sun的编辑部版面编辑被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深深吸引,尤其是那些以长春当地著名建筑为主题的冰箱贴。他拿起一个印有伪满皇宫图案的冰箱贴,仔细端详,说道:“这些冰箱贴独具匠心,将长春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就像是一个个袖珍的文化使者,把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故事传递给每一位游客。”
游木人木艺工作室中,热闹非凡。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New Strait Times的记者饶有兴致地观看年轻工匠们制作木艺作品,他对工匠们将传统木工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手法大为赞赏:“他们把做木工当成一种充满乐趣的创意表达,让古老的木艺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走进并喜爱上这一传统技艺。”
当来到沾花染草区域,斯里兰卡亚洲信息汇有限公司Content—i Asia(Pvt)Ltd的新闻与媒体负责人被扎染工艺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效果震撼。她蹲下身子,轻轻触摸着一块扎染布料,说道:“这扎染技艺真是鬼斧神工,每一处色彩的晕染、每一个图案的形成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机械印染永远无法复制的艺术瑰宝。”
草食部落的手工皮具展示区同样备受瞩目。津巴布韦国家电视台电台Zimbabw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总经理拿起一款手工皮包,仔细感受着皮革的质感和缝线的细密,他评价道:“这些手工皮具不仅是实用的物品,更是一件件艺术品。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彰显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的力量。”
逍大师银饰手工店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民报》的记者在珠宝雕金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制作着自己的银饰作品。他兴奋地说:“能够亲手参与制作银饰,感受金属在手中逐渐变成精美饰品的过程,这种体验实在是太难得了。这让我对中华传统银饰工艺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采风活动的深入,各国媒体人对这有山的喜爱与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埃塞俄比亚芳纳广播公司的制作人说道:“这有山就像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将各种文化元素与商业、旅游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体验。”
长春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欣颖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这有山作为长春文旅的一张小小的名片,把我们最精彩的部分展示给外宾,希望他们对长春有美好的印象。”
不难预见,各国媒体人在这有山一顿打卡报道后,这地方肯定会在网上引发新一波关注。就是让全球网友都知道,咱长春这嘎达有个超好玩的地方,来了就不想走!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昆鹭
摄像 刘昆鹭
摄影 李煦
剪辑 孙上修
初审: 赵新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