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庙镇“新农人”稻蛙共养实现一田双丰收

周王庙镇“新农人”稻蛙共养实现一田双丰收
2024年12月01日 09:36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张 洁

  本报讯 “昨天买的4.5斤蛙肉,很快被客人吃完了,你先准备5斤,我等下过来拿。”“明天有顾客摆酒,给我准备10斤蛙肉。”……11月28日上午,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上林村景致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吴玉剑趁着收割水稻的间隙一看微信,上面全是订单。

  上林村景致家庭农场共有农田106亩,农场以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为主。今年,吴玉剑首次引进稻蛙共养新项目。“就拿传统方式种植杂交水稻为例,每年光打农药都起码要打3次,每次算下来大概要1万元,加上化肥、人工等成本,效益不是很理想。”提到转型原因时,吴玉剑如是说。

  吴玉剑是一位“新农人”,1976年出生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周王庙镇上林村人,2020年开农场前,他与妻子从事皮革贸易行业20多年,在海宁市区经营着一家皮革制品企业。

  “小时候看着父亲种田、养甲鱼,所以对农业、养殖业这块一直是比较感兴趣的。”吴玉剑告诉记者,四年前,恰逢村里土地流转,他就承包了家门口的农田,成立了家庭农场。兴趣爱好使然,渐渐地,农业成为吴玉剑的事业主战场。

  吴玉剑说,做皮革生意期间,他经常要出国到荷兰、挪威、丹麦等欧洲国家批发毛皮原料,也因此接触到了国外诸多现代化农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稻蛙共养这种现代农业新模式,并且很快被深深吸引住了。“现代人越来越追求食品绿色健康,稻蛙共养生态模式种出来的水稻更优、蛙更健康,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吴玉剑对记者说,黑斑蛙肉质鲜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旺盛,由于野生黑斑蛙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人工养殖成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今年,通过周王庙镇农业农村办的牵线搭桥,吴玉剑从湖州引进了一万斤黑斑蛙苗,于7月份投放到基地种植的32亩优质稻米“嘉67”稻田里。按照黑斑蛙生长周期,预计明年春天可以收获全部成品蛙,亩均预计养成成品蛙1000公斤。

  记者了解到,景致家庭农场的稻蛙共养项目是海宁市首个稻蛙共养项目,项目也得到了周王庙镇的大力支持,镇农办帮忙联系了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徐海圣作为指导专家,为景致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持。

  在专家指导下,吴玉剑采取了纯生态种养模式,稻田不施化肥农药,由水稻为黑斑蛙提供天然避暑遮阴的生长环境,黑斑蛙则捕食田间的害虫,其排泄物还起到肥田的作用,既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又提升了稻米质量。

  在这种种养模式下,吴玉剑算了一笔账:稻田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和蛙饲料生态鱼粉的投入,约为化肥农药和人工成本的五分之一,生态种植的水稻售价比普通水稻高出3倍,加上售卖成品蛙带来的收益,一年算下来,一田双收的产值能达到原先的5倍左右。

  “按照市场标准,体重50克的黑斑蛙就能上市了。”吴玉剑说,得益于科学种养,目前,农场的部分黑斑蛙已成熟,且经过周王庙镇推广宣传,订单也很快就找上了门。

  源源不断的市场订单给了吴玉剑信心,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吴玉剑有着长远的规划。“明年,我将把农场所有稻田改造成蛙稻田,目前还在跟国外的科技团队谈合作,计划引进更先进的稻蛙共养技术。”吴玉剑说,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低成本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户,让更多的农户能通过稻蛙共养致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27.76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