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2024上海财经大学新质生产力论坛暨《通往复兴之路:新质生产力理论前沿》新书发布会在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召开。
《通往复兴之路:新质生产力理论前沿》由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组织策划并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理论溯源”“路径实现”“生产关系”“区域实践”四大篇章,收录了上海财经大学专家学者关于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文,集中探讨新质生产力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在论坛主旨发言和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动态展开深入交流。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历史上每一个阶段都有生产力“新”的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新质态,强调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数字经济是当前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质态,体现在数字化的产品服务与财富、数字的产业化、产业的数字化。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部署和培育未来产业。
刘元春通过丰富的数据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关键创新成果产出不够、生产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并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二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四是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谦从技术、市场、治理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实现生产力加速迭代的实践场景,前瞻性地展望了未来产业布局。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方向和路径,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邱海平认为,新概念与新思想往往相伴而生,新质生产力正具有这样的基本特性。他从学术史角度,说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需要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联席办副主任、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党组书记贾占锋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协同、营商环境和制度创新协同、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协同四方面,阐述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表示G60要因地制宜探索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栏目主编: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来源:文内图: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