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金磊 金林杰
基层治理是最具活力的国家治理场域,它距离群众最近,融入生活最深,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面对面”治理。抓好基层工作、打好治理基础,切实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紧紧围绕“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要求,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主题主线,制定“一方案、一清单、一专班、一主题”工作思路,通过抓统筹促落实、抓要素促防范、抓合力促效能,全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据余杭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10月,全区警源、访源纠纷分别同比下降5.4%和4.7%,诉前调解分流率达45.8%,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形成调解合力
打造“一站式”解纷中心
“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去哪里咨询,现在好了,找到了调解员,‘疑难杂症’还能在线联系指导法官,事情就能有进展了。”在余杭区社会治理中心,笔者碰到了市民王先生,他正在这里咨询与前单位的补偿金赔偿进度问题。
这类经济纠纷的化解,得益于余杭区社会治理中心建成的“一站式”治理阵地。余杭区社会治理中心由余杭区矛调中心迭代升级而来,整合了19个部门的力量,设置了10大功能区,开放26个接待窗口、49个功能室,入驻16家调解组织,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将治理中心打造成首个区县级多元矛盾调节机构。
“我们全面打通‘法——调——仲——诉——访’全链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余杭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不断深化三级社会治理中心,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解纷终点站。
提升归属感
为新就业群体“续航”
在余杭区仓前街道,有一个地方,在这里外卖小哥可以给自己“充电”休息、体检理发,还能兑换饮品食物,这便是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
“送完餐,有时候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口水,我就会到这里来,上次工作人员还给我过了生日,感觉就像有个小家一样,真心不错。”外卖员小李告诉笔者,他和许多小哥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
据了解,2023年4月27日,杭州市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是浙江首个区县级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融入了心理咨询、法律调解等10余个服务事项,是新就业群体专属的红堡垒、成长营、服务站和解压坊。同时,街道还为小哥们提供“小哥食堂”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让小哥们感受更多微小却又切实的幸福。
许多外卖员都经历过那些“被拦住的时刻”。但在仓前街道,却很少见。街道率先试点启用“小哥码”,畅通骑手送单“最后一扇门”。据悉,为了给小哥们提供便捷服务,葛巷社区天峻公寓进过三方协同商议,成功实现了小哥们的“人车共进”。
异地纠纷“云上”解决
“共享法庭”让纠纷调解变道加速
什么是“共享法庭”?它用“一根网线、一块屏”,串联起“共享法庭”和人民法院、矛调中心及网格法官、调解员、网格员等解纷资源,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1年12月1日,余杭区首个“共享法庭”——大径山共享法庭在径山镇小古城村揭牌成立,小古城村不仅是“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发源地,是径山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三治融合”向“四治融合”转型升级发展的缩影,还是探索基层法治建设深度和加快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共享法庭不仅能解决当事人不在现场就无法推进调解的问题,而且还能将‘人情’与‘法理’相结合,加快纠纷调解的进程。”据了解,大径山“共享法庭”通过共建、共享,把法官和调解员集中到一起,综合他们各自的优势,推动司法和行政的良性互动,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方便了群众。如今,这里已成为村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平台。
借助“共享法庭”的平台,余杭区径山镇在全国乡村地区率先开展市场化解纷机制,2023年4月,镇里与杭州律谐调解中心、瓶窑人民法庭三方合作,将法院司法权威与镇村社干部情况熟悉、专职律师调解员调解技能有机结合,通过专职律师调解员、共享法庭调解员以及指导法官三方优势互补、各尽所能,通过“陪伴调解+司法确认+督促执行”的模式,为矛盾纠纷化解聚势赋能。2023年,径山镇接受诉前委托调解民商事案件368件,调解成功266件,调解成功率从2022年的13.5%攀升至72.8%,位列全区第一、全市前列,截至目前,径山镇共有20位律师参与基层调解工作。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未来,余杭区将继续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数智治理,做好“微”治文章,不断提升余杭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