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http://n.sinaimg.cn/sinakd20241129s/204/w1080h724/20241129/233e-ae1e51332ce52e233cd1025627e912fb.jpg)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机遇,南京市近日出台《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6年,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
2023年,全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472亿元,2017—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22%,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机器人产业发展区域。长三角是国内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市场应用比例最高的区域,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上海是国内最早研发机器人的主要城市之一,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值249.02亿元,产量约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上海以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也争相出台政策,扶持省内重点城市抢占第一风口。
江苏作为长三角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拥有南京、苏州、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机器人关键部件、整机制造和集成应用、专业化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24年4月发布的《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到2027年,江苏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的任务是以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为重点方向,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标杆城市及产业集聚区,发挥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近年来,南京围绕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条,集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近百家,形成了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以江宁开发区为例,目前已集聚行业“隐形冠军”和“小巨人”在内的关联企业150多家,形成了以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和智能测控系统等为主的产业集群,近年来规模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抢抓机遇,谋求未来。南京出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行动计划》提到,要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前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聚焦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未来,南京将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TOP5品牌,聚焦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部件研发和通用整机平台构筑,初步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千峻介绍,将通过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推动《行动计划》实施落实。夯实关键零部件基础,优化控制系统综合性能,提升伺服系统自主水平,突破减速器薄弱环节;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和平台支撑,推动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推动工业机器人更大规模应用;打造“一核多翼”的产业布局,“一核”即打造江宁开发区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多翼”即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围绕自身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分级分类壮大市场主体,巩固头部企业优势,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成长型企业集群;加强项目招引与服务,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做好重大项目服务强化。
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南京瞄准“居全国前列”的目标任务,围绕重点任务,抢抓当前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