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安徽考察时,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回望历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路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机器技术应用为主要标志,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推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掀起世界现代化第一次浪潮,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后续一轮又一轮的科技革命,则推动着西欧、北美、亚洲的一些经济体步入了现代化国家行列。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列的经济体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致力于保持原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并在新领域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
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在发展中,仍存在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不高、原始性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不够、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不高等问题。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需要科学技术打头阵,切实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根基。
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禀赋特征,必须能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困局、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能促进物质产品量质提升、精神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必须能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需求,必须能支撑和捍卫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需要。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科学谋划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布局、行为主体、平台载体、资源要素等方面协同配置,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四个面向”,提高科技成果供给与转化能力。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要靠各类创新主体持续产出和转化高质量科技成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院所和企业要树立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破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技术难题,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强化中国式现代化要素支撑。教育是强国之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破教育、科技、人才管理边界,统筹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增强三方目标与举措的一致性、协同性,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强大合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教育、科技财政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联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效能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创新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创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宣传落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牵头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的积极性。继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发挥好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作用,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选树与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牵牢科技创新“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着力打通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到国家强的通道,充分发挥科技现代化的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就能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牛晓耕 牛建高 作者均为河北地质大学教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