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睢晓康
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积极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散煤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电厂燃煤排放污染物的15倍。为有效遏制散煤燃烧,许多地方先后制定下发散煤污染防治条例、散煤污染治理工作问责办法、“散煤清零”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市、县、乡组织领导机构和由十余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分包制度,为散煤治理工作提供了法治和组织保障。通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高压态势,散煤大面积复燃复烧的情况已经杜绝,散煤销售基本遏制,散煤使用户数逐年减少,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散煤动态清零目标。
但是,小范围销售、焚烧散煤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交界地区。各地关于散煤治理的政策各有侧重、并不一致,一定程度上为外煤内输留下隐患。比如,河南某地查处的散煤销售案件中,93%为外煤内输,对辖区散煤动态清零目标造成冲击,而且这种跨省跨地市的散煤销售案件,追查起来也比较困难。
散煤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能源替代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生活习惯、替代能源、消费承受能力等各方面问题,因此需要以系统思维推动解决。
坚持先立后破,首先要看看电能和天然气等能源替代工作做得怎么样。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天然气替代工作,持续增加燃气供气能力建设,鼓励群众使用天然气或瓶装液化石油气做饭,鼓励使用电取暖,许多村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清洁能源福利。但不得不提的是,天然气替代安装费用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通气热情。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村庄实际通气率不高,有的村庄通气率甚至不足一成。原因大致有3点:一是农村天然气管线建设投入成本高、盈利点低,天然气企业内驱动力不足、敷衍应付,导致部分地区天然气管线迟迟未能铺设到村;二是由于遗留问题和客观原因,部分地方的村民、村委会、施工队、燃气公司存在利益纠葛;三是仍有一部分村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太愿意接受新的取暖方式。电能替代工作同样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发放的取暖设备数量不足且质量良莠不齐,电费补贴算法复杂,村民用电成本较高等,导致使用意愿较低。
散煤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攻坚的工作,需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也需要兼顾民生和经济发展。要加大煤、电、天然气等各类能源联保联供力度,积极调动各方力量,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
在天然气供应、管道安装方面,要拓宽工作思路,让符合安装条件、有安装意愿的村民安装得起、用得好,对巧立名目乱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违法行为,坚决进行立案查处。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由当地政府以招投标等方式,鼓励各天然气公司自主降低相关费用。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天然气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村委会可以就地安排村民当志愿者,按照天然气公司的技术要求,协助开挖、回填路面或者在空中架设管道等,从而降低天然气管网建设费用,达到合作双赢目标。对于在天然气替代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当地政府可以对其给予一定激励措施,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在电能替代工作中,当地政府要做好筛选把关,推荐一些优质高效的采暖设备,同时优化改善电费补贴方式,让群众简单便捷地享受到电普惠政策。
做好能源替代的同时,交界区域还要加强与周边各地的联合协商,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联动,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服务站点、卡口等,把对散煤运输车辆的检查纳入常态化监管范围,查清散煤来源和去向。压实乡镇(街道)、村(社区)“两委”的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利用群众举报、视频监控、信息监测等手段,严厉打击走村串户、游击兜售、电话销售和网上销售散煤的违法行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