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关工委老领导贾世珍、刘峰、刘平、徐智、马昭宏、周兆瑜、方明、孙一山、曹琬。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家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回顾历史,致敬‘五老’,为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树碑,为一代又一代关工人立传,形成‘关心下一代,一代接一代’的良好氛围,是庆祝南京市关工委成立四十周年的初衷。” 市关工办供图
2023年7月14日,南京市民营经济关工委在江宁区机御未来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举办“暖心惠企,智启未来”机器人科普夏令营活动,组织民营企业青工子女参观机器人科教基地、芯片智造基地,亲身体验机器人操作,为他们提供学习机器人知识、培养科技创新精神的平台。 市关工办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通讯员 市关工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84年的冬日,南京城迎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经市委批准,一批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怀揣赤子之心、舐犊之情,以深邃敏锐的政治眼光、敢为人先的气魄胆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点亮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火种,成立了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于1992年更名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扛起了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重要使命。
四十年岁月流转,四十载风雨兼程。在南京关心下一代组织的团结动员下,一批又一批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与姿态,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添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市关工委成为老有所为的重要舞台,关心下一代工作高潮迭起,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关工委、江苏省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从1995年至2020年,市关工委连续6次被中央文明办、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立德树人担使命 培根铸魂育新人
“我一生做两件事,前半生为国防事业献青春,后半生为关心教育下一代事业献终身。”1990年,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从岗位上正式退休,但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三十多年来,他牢记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引导广大青少年以雷锋为楷模,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念,先后担任20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100多家单位的思想教育顾问,作雷锋事迹报告6000多场,听众达350多万人次。
赵明才的故事,正是南京市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生动缩影。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红色基因”工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童言童语” “青言青语”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著作进行解读阐释,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实效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争做“四个自信”的好孩子。
——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结合重大契机,开展“喜迎二十大,筑梦向未来”“老少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年来受教育青少年超过200万人次,广大青少年唱响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昂扬旋律。
——近几年来,将七月作为“党史学习月”,利用暑假“黄金期”集中组织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力量;每年的十二月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
思政教育,既要走到青少年身边,更要走进青少年心里。多年来,不论是在社区还是校园,或是活动现场,市关工委的思政教育都广受好评。这不仅因其内容丰富生动,更得益于其与时同行的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大思政”善用之道,踩实精品之路,“五老”“大思政课”实现从就课上课到规范课务管理、从单向传授到双向互动、从单一书面语言到丰富画面质感的转变;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教育实践的“仪式感”和青少年“获得感”结合起来,打造了一系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精品思政活动;推动一批青少年党史国史馆、法治教育馆提档升级,同时运用3D、VR立体成像技术,建成18幅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络地图,每年4万余人次青少年线上浏览打卡网络地图,线下走进红色场馆,争当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小小讲解员”。
一个人的宣讲感染一群人,一群人的宣讲感动一座城。现如今,全市活跃在“大思政”宣讲第一线的“五老”宣讲团、报告团有1200多个,他们走进学校和社区,依托立德树人大讲堂等平台,每年开展宣传宣讲、教育实践活动5000余场,让一代代青少年从薪火传承中走来,成长为具有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接班人。
在那庄严的国旗下,“一老一小”誓言回响;明亮的教室里,“五老”的声音激昂而坚定,通过讲红色故事传递信仰力量,如同春雨般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
校外教育筑优势 满园新苗沐春韶
1993年的春天,原江浦县五里村行知小学,迎来了原白下区二十二中初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虽然条件艰苦,但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效果非常好,不仅二十二中的师生非常满意,城里的其他学校也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关工委老领导徐智、马昭宏、曹琬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五里村行知小学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让城里学生来体验农村生活,帮助他们掌握劳动技能、磨炼品格意志,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次年7月,南京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第一家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三十多年来,在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行知基地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具规模到功能齐全,从单一的“三农”实践、科技实践到融合生命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红色主题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先后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青少年实践基地模式也在全市得到推广。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钧。近年来,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在市里撬动资金的引领和推动下,各区和基地也自筹建设资金加大投入,高速度、高质量建成了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新场馆,形成以十月军校、溧水大金山国防园等11个青少年社会实践阵地为支撑,105个各具特色青少年社会实践平台为补充的大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街闾巷陌,1000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点)密密匝匝,星罗棋布,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阵地。为辅导站配备VR、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等设备,创建爱心暑托班、红领巾书画室、科技创客空间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活动品牌,建立“校站企”合作新模式,持续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提质升级……“双减”新形势下,这些辅导站点成了孩子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锻炼才干的学习活动乐园,为孩子、家长双双“减负”,得到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赞扬。
在田园发现劳动之美,在学堂传承优良家风,在车间感受科技力量……如今,南京市关工委正着力用好社会资源,打造开放式、无边界,多功能、模块化,需求导向、灵活配置的新时代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劳动)阵地,形成校外教育的南京优势,让“五育并举”落地有声。
帮困助学扬善举 老少结对情悠长
来自高淳区某专业学校的小天(化名)幼年丧父,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她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两年前,爷爷又因过度劳累而不幸中风,奶奶亦常年遭受病痛折磨。就在小天无法承受压力,准备放弃学业之际,市关工委“筑梦未来 爱心助学”助学金及时到来,帮助她解了燃眉之急。
“在校期间的午餐费解决了,我不用因饥饿而分心,也有钱买必要的文具,可以拥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学习条件。”今年9月,在“筑梦未来 爱心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小天动情地诉说着自己的感谢:“一千元对别人看似微不足道,对我却是前行路上坚实的后盾,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
对青少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嘘寒问暖、帮扶助困,是关工委的基础和工作的底色。自1997年起,市关工委相继打造“筑梦未来 爱心助学” “助学百名励志学子”等品牌项目,广泛发动“五老”、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助学活动,连续28年对全市困难家庭学子进行帮扶。全市累计资助5.3万人次贫困大中小学生圆梦学业,发放助学金8400余万元,已实现全市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全覆盖。
关爱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心灵的交流、心理的抚慰、情感的共鸣。
市关工委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工作,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十个一”工程,引导“五老”与困境青少年结成长久的帮扶对子,组织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与“紫金银辉”心理健康服务队,进学校、进社区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正确引导青少年度过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家住建邺区江心洲街道的小越(化名)家庭情况非常特殊:奶奶患病,常年卧床,妈妈智力有缺陷,爸爸是一名环卫工人。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背景和自身健康问题,小越直到15岁才从特师附小毕业,这些因素也对小越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一支由社区关工委17名“五老”组成的爱心陪伴队伍成立。爷爷奶奶们每日轮流陪伴小越聊天、指导小越学习,带他参加社区活动,还为从未庆祝过生日的他举办生日会……
17人帮一人,17份爱暖一颗心。小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他还成了社区的小义工,常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像这样感人至深的结对帮扶例子,仅建邺区就有55对。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进万户”专项调研工作中,全市还有232位“五老”与230多户单亲家庭、外来务工者家庭和困境家庭子女结成了长时段的帮扶对子,采取“扶心”“扶智”“扶困”“扶趣”相结合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次次温暖关怀,一个个“银发”的身影正用大爱呵护“祖国花朵”向阳绽放。
“三扶两创”育桃李 逐梦沃野正当时
在浦口区星甸街道的田野上,青年农民滕之武正为来年的丰收忙碌着,他是市关工委“三扶两创”工作的受益者之一。通过参加“新农人”培训会,滕之武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树立了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如今,他的家庭农场经营蔬菜品种20余个,西甜瓜品种10余个,先后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他自己也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农民创业之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南京市关工委开展的“三扶两创”工作(扶志、扶技、扶创业,培养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建设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激发了农村活力,为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杨梅地里,余老陪我一棵一棵种下树苗,长达28天40℃的高温天气中,陪我一桶一桶地挑水浇灌。”大学生创业者陈超在获“青年农民创业之星”荣誉时感慨地说。他口中的余老,是溧水区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余炜,曾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工作,被誉为“赵亚夫传人”。创业初期,陈超“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是余炜带着他到各地考察学习,手把手教陈超修剪、施肥、防病。
乡村振兴,要有振兴乡村的人,更要有有情怀、有理想、有技术的“新农人”。
南京千方百“技”,授之以渔。充分发挥驻宁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智力密集的优势,不断充实“老专家”“田秀才”进入农业科技讲师服务团;依托农村政科校,开设“亚夫富民大讲堂”,常态化开展授课培训、现场教学,为“新农人”充电赋能;注重典型培育,强化案例导向,对青年农民创业基地、创业之星实施“以奖代补”,引领激励广大“新农人”逐梦沃野。全市780余名农业科技“五老”,常年奋战在帮扶的第一线,落实技术帮扶、项目帮引、资金帮贷、销售帮难“四帮”举措,使青年农民安心创业,顺利创业。
扶志扶技遍地开花,创新创业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政治科技学校480家,培育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10家,带动本地2万多名农民创业致富。
充分把握新形势下“三扶两创”助力乡村振兴新要求,南京已初步形成了青年农民创业发展有组织帮扶,更新知识有平台提供,遇到困难问题有“五老”帮助,施展才能有政府和关工委服务的新格局。
希望的田野上,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身影,他们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新农人”的辉煌篇章。
潜心育人蕴匠心 攀高有路“品”为梯
品牌建设,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青少年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品”字三口,本义众多。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品牌,南京探索实践多年——
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从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塑造品牌。16年前,雨花台区关工委在全国首创“少年法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关工委把“少年法学院”作为品牌工程,进行重点培植和打造,从市级层面对少年法学院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推动“少年法学院”实现全域覆盖,如今,法治课的“上课铃”已在南京各中小学响起。
从关工工作的客观需求出发,锤炼老品牌,注入新活力。2011年鼓楼公安分局幕府山派出所在全国首创“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在帮教失足失范青少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独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已建立178家,帮助729名问题青少年实现有效转化。与此同时,市关工委及时呼应现实需要,持续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困难互帮、多向发力”的关爱工作模式,推动各级关工站与民政、卫健、团委、妇联等多个部门建立“关爱联盟”,进一步织密了社会关爱网。
始终将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作为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以往工作对象大多集中在中小学生,对企业青工关注不够的情况,市关工委聚焦青年职工在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6个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精心编织关爱服务网,遍布关爱触点。许多企业关工委围绕青年职工“衣食住行卫健娱体”等方面需求,制定“我为青年做件事”专项服务计划,开展交友联谊、文化体育、亲子实践等活动,让青年职工切身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涌现了一批关爱品牌。
实践出真知,力行得体验。品牌建设不是一时之兴,更不是赶时髦之举,必须在品牌的内涵上下功夫,坚持在为青少年服务的关爱实践中创品牌,用青少年的获得感检验品牌,增强品牌力量,锻打品牌成色,提升品牌资源禀赋的富集程度,让品牌建设有根、有魂、有实效。如今,品牌建设已成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五老’助力‘大思政’”“德法同行”“我与英模面对面”“少年城建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络地图”“筑梦未来 爱心助学”“钢铁砺剑 菁英行动”等一批工作品牌的出现,让关心下一代工作更扎实有效,更深入人心。
点点微光聚星河 涓滴之力汇暖流
1984年,贾世珍、刘峰、刘平、徐智、马昭宏、周兆瑜、方明、孙一山、曹琬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老领导团结在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旗帜下,点燃了“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协会”的烛火。
40年来,在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的有力指导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历届关工委领导班子奋力推进下,南京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机制不断健全、基础不断夯实、队伍不断壮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活动方式不断创新。
曾经的一星烛火,已然聚光成炬。
金陵大地上,活跃着各级关工委组织达3180个,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有10万余人。全市关工委已形成覆盖教育、政法、宣传、交通、税务、城建、农口、民企、国资、工商联等10个系统和12个板块的“十纵十二横”工作格局,为调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这份光,将更亮。为积极适应关工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强化“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市关工委持续推进“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进一步提升关工委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曾经的初心使命,从未有过改变。
83岁的林鸿汉,2001年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加入鼓楼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队伍,义务投身禁毒宣传23载不间断;建邺公安分局沙洲派出所退休民警陶海珍,十年如一日照亮失足青少年前行的道路;“老党员”马克辛、庞美琴夫妇不为名不为利,义务为周边困境学生辅导数学课程21年;高淳老县长孙长松退休后利用自己的国学功底和书法特长,定期到高淳的农村初中巡回讲学,被誉为“编外语文教师”;86岁的老战士黄震昌年轻时曾担任中小学生校外辅导员,退伍后又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关心下一代这件“小事”,他一干就是60年……
一位又一位关工人,爱岗敬业数十载而初心依然炽热。在关心下一代事业历史长河中,他们情怀如海、接力如浪,始终奔涌向前,为下一代送去余晖的温暖!
初心更坚定,使命更笃行。
不惑之年再出发。南京市关工委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弘扬“五老”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贡献。
在南京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红色基因接续传承,关爱之光照耀不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