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政策落地见实效”系列:介绍《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落实情况

【新闻发布】“政策落地见实效”系列:介绍《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落实情况
2024年11月27日 14:22 政府网站

转自:聊城发布

11月27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落地见实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聊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树群,介绍今年以来贯彻落实《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有关情况。聊城市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科科长姜云,聊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资本运营科科长申颖,聊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指导科副科长张鑫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内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向长期以来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的新闻媒体朋友、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感谢!

  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市委“6293”工作思路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网络建设,拓展提升服务功能,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供销新担当!

  市供销社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着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对接乡镇党委、政府,依靠村党组织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全市供销系统在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站”“双社共建”等多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服务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367个,全程托管土地20万余亩。培育供销社控股的农业服务公司11家,建设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82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05.7万亩次。深化“供银担”合作,推广“供销农耕贷”“供销农资贷”等金融产品,为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参加多险种农业保险,投保金额6180万元,为降低规模化经营风险提供保障。

二是着力增强农资保供稳价能力。构建“1+4+16+N”的农资仓配体系(即1处省级农资集配中心、4处县域农资仓配基地、16家农资旗舰店和N家乡镇、农村服务网点),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1处省级区域性农资集配中心已建成,具备了仓储、分拣、配送等功能,农资仓储能力2万吨,周转能力5万吨;4处县域农资仓配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5家农资旗舰店,全市系统农资仓储能力达到8万吨。农资直供99个综合网点和130个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截至目前销售农资12万吨。

三是着力构建县域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升级改造乡镇商超网点,积极为村级综合服务社提供综合集配服务,举办“供销大集”“名特优”产品推介会等多场次活动,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目前全市建设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8个,乡镇综合服务超市36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网点365个,满足农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四是着力开展社有资产清查深化提升行动。制定《全市供销社社有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在全市系统集中开展社有资产清查。创新建设全市社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直观掌握每处资产的分布信息和存续状态,持续推进问题合同专项整治,积极稳妥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推动“老场所”发挥新作用。此次清查摸清了系统资产底数,目前,全市系统243个单位,共有房屋677处,土地773宗,已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清查,全市系统收回资产10余处,新盘活资产28处,增加收入172.54万元。

五是着力优化基层供销社组织保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推动落实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三会”制度健全的基层社73家,创建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示范基层社2个。大力领办和发展农民合作社,全市系统领办3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层社93家,领办、创办、合办的农民合作社318个,入社社员2.8万人。推动县级社统筹县域资源,加强对基层社统一管理,培育壮大规模化服务优势。

  《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全市系统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在全国总社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上,我市围绕流通网络建设、培育社有企业等方面先后作了2次典型发言;省社主办的《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对我市建设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盘活资产搭建流通网络、建设乡镇土地托管综合平台等3个典型经验予以刊发;全省供销社企业改革发展暨资产清查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贡献供销力量!

  关于《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实施意见》提出供销合作社要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请问,市供销社在落实此项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张 鑫

谢谢您的提问。根据《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供销合作社担当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市供销社制定《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实施方案》,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坚持生产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思路,积极打造“党建引领、村社共建”土地托管模式。

一是依托省社农服公司,打造省、市、县三级参与的“供销社+农服公司+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社共建模式,共在4个县(市、区)开展土地全程托管5万余亩。

二是全市系统农服公司和基层社作为服务主体,实行“双社共建”、“土地托管服务站”等多种托管服务模式,土地全程托管15万余亩。

  通过土地全程托管和“保底承诺+盈余分红”分配机制,相较于土地流转,农民“保底+补贴+分红”每亩收益可达1300元以上,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和整合后溢出的土地入股,每亩收益可达200余元。

(二)探索特色托管新路径。积极探索大棚、林果作物“全程技术指导+关键环节托管”服务模式。在大棚托管方面,建立托管服务体系、搭建托管服务平台,在种苗供应、技术推广、土壤改良、大棚施肥犁地、蔬菜管理、打药6个关键生产环节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托管服务,服务面积达5000余亩。在林果托管方面,引进鲁供农服集团在临沂、日照的果园托管成功经验,新建作物种植服务站1处,通过开展果园土壤检测、科学施肥等服务托管果园3842亩,为当地农户节约种植成本100余万元。

(三)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基层社和农服公司改造提升,以全国总社实施的“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创建2个示范基层社,持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全市系统以基层社、全资或控股的农服公司为主体,整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资源,开展“耕、种、管、收、加、储、销”系列化服务,构建起以供销社为主导、农服公司为龙头、基层组织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成功申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面积12万亩,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

  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系统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605.7万亩次,土地全程托管20万余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生产难题,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供销社发展的多赢目标。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持续建设服务功能完备、运营机制健全、服务实力强的服务主体,继续通过实施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打响“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服务品牌,成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经验做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实施意见》提到,供销合作社要担当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请问市供销社对此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姜 云

谢谢您的提问。《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市供销社制定《关于加快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建设 增强保供稳价能力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成为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了任务目标,有序高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担当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方面

一是“1+4+16+N”农资仓配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市供销社积极对接省级社有企业改造提升省级农资集配中心1处,通过提供金融服务等方式建设提升县域仓配基地4处,利用资金补贴支持方式高标准新建农资旗舰店5处,采取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新增乡镇农资综合服务站14处、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社29处,全市供销系统农资仓储能力由年初的5万吨提升至8万吨。

二是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依托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鲁西公司开展联采分销,着力健全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布设农资综合网点99个,创新开展“农资+农服”等服务模式,农资直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30个,覆盖大田作物25万亩、林果作物3842亩。

三是农资保供稳价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农资仓配体系,承担国家、省级农资淡季储备1.3万吨;2024年累计向市场投放化肥、农药共计12万余吨,同比增长33.3%;备战“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发动供销系统农资企业提前储备农资近7万吨,较去年增长40%;建设县域农资服务线上平台2个,公开发布农资价格,发挥了供销社农资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

担当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方面

  一是县域商贸流通网络日益完善

  通过培育壮大社有商贸流通企业、合理利用社有资产、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完善了市级供销综合集配中心服务功能,建设提升供销超市36家、城区供销便利店29家,全市供销系统现有乡镇综合服务站150处、村级综合服务社365处。

二是农村流通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吸纳社会资本,探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新成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家;利用系统网络优势,开展多种形式日用品、消费品供应,培育壮大社有商贸流通企业2家;改造提升冷链物流中心一处,冷库库容由年初的9万吨增加至10万吨。

三是农产品产销对接成效显著

  举办“供销大集”等产销对接活动5次;进一步丰富“聊供优品”产品库至52种;帮助62种本地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改造提升供销社农贸市场1处;助销新疆果品521.9吨;助力本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对接外地供销商超,销售蔬菜100余万斤。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继续优化农资供应服务,进一步增强农资保供稳价能力;继续完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农村流通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服务。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报业聊城融媒体中心记者

《实施意见》在保障措施中提到,要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供销合作社资产清查和合同规范管理。请介绍一下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申 颖

谢谢您的提问。市供销社根据《实施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展开资产清查深化提升行动,同时推进合同规范管理。

一是全面清产核资 摸清资产底数。市供销社4月初印发了《社有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先后三次召开工作推进会,9月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资产清查任务。通过清查,全市供销系统纳入统计范围的单位243户,其中县级社8个,基层社125个,社有企业103家,共有房屋677处、土地773宗,价值20万元以上的农业服务设备8台(套),总价值904.67万元。资产清查促进了盘活利用、收回了流失资产、增加了租金收入,推进问题合同整改到位。

二是创新管理手段 搭建数字平台。市供销社以开展资产清查为契机,以资产管理存在的短板和矛盾为导向,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创新建设了“社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市县乡三级供销社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1356”的初步设想,即:建设一个平台、拥有三大优势、实现五项功能、具备六个特点,为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三是探索盘活路径 增强运营能力。为提升县级社统筹运营县域内资产资源的能力,市供销社探索提出《关于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发动县级社结合实际、以“五个坚持”为原则,即: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市场经济手段、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坚持依法有序开展、坚持盘活资产底线,制定盘活方案,逐宗分析、分类施策,促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推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供销力量。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合作社 聊城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