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笔记之二

读《论语》笔记之二
2024年11月27日 08:00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李文海

(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朱熹注:“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又注:“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

明两代帝师、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万历皇帝讲此章时说:父母是伦理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父母在世时,人们尚能孝敬侍奉,待到给父母送终的时候,有好多人在丧葬上未能严格遵循礼数。父母刚去世的时候,或许会有所怀念,时间一长就把这件事忘了,没有诚心诚意地纪念他们,这样的人也很多。这些都是人心浅薄的表现,都是上位者没有尽力做表率的缘故。如果上位者能够在父母临终的时候,恭敬对待,而不是表面上哀伤,每件事也都严格按照礼数去做,不让自己在日后留下遗憾。在父母去世很久之后,还能追思怀念,恭敬地纪念他们,不敢有一丝的玩闹和懈怠,这就是品德高深的人。百姓看到之后,自然会有所感触,能受到感化,兴起仁孝之心。在安葬父母的时候能够完全按照礼数,在纪念亲人的时候能够诚心诚意,百姓们的德行也就变得高深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孝敬父母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呀,君主是百姓的表率,要想教化百姓,使他们形成好的风尚,能不知道应该如何尽力吗?

(二)

温、良、恭、俭、让,这是儒家提倡的接人待物的准则,也是人们赞颂的传统美德。

这句话最早是子贡赞美孔子的。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但子贡比子禽聪明。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人际关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做到温良恭俭让,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什么是温良恭俭让呢?朱熹注曰:“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温良恭俭让不是表面的东西,是存乎内发乎外,装是装不来的。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本质,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境界。“仁者爱人”“忠恕为本”,温良恭俭让,不是哪个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仁义礼智信的外在表象。由此看来,儒家思想强调的修身养性该是多么的重要。

(三)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意思是,看一个人,父亲在世的时候,主要看他的志向,因那个时候,父在,子不得自专,凡事都得听父亲的;父亲死后,他自己当家做主,此时可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坚持的准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其实改不改父之道,关键是看是什么样的父之道?如是正道,不仅三年,终身无改父之道,才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如果非正道,就应该迅速改,何待三年?正道三年不改是孝,非正道,迅速改正也是孝,知非道而不改是大不孝。由此看来,读《论语》忌钻死牛角,重要的是领会精神实质,死搬教条害死人。

(四)

“和为贵”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但对其中的涵义,时有曲解之处。这三个字来自《论语》中的一段话。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做到和谐为可贵。古代贤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

和为贵,必节之以礼,这是需要牢记的一条规律。朱熹曰:“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厘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为人处事,和为贵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做到和谐,一定要注意有子说的“知和而和”的问题,不懂得用礼制来调节和约束,是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循自然之理,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整天讲团结的重要性,但真正实现团结,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毛主席所讲: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达到新的团结。讲团结,决不是一团和气,讲和谐也决不能放弃原则。

(五)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意思是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种符合于义的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做就能避免耻辱。所依靠的,应该是亲近自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

这段话讲的是儒家交友待人之道。

我理解,有子在这里强调了儒家仁义礼智信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对信誓旦旦的诺言,不要轻意相信,只有符合道义的诺言,有道义的节制和约束,才可以去相信和兑现。对人谦恭是对的,但不可过头,一旦超过了礼的限度,很可能让别人看轻自己,给自己带来耻辱。与人交朋友一定要有所选择,要讲同心同德、志同道合,不失其可亲之人。不忠不信的人是靠不住的。由此可见,要做好这些事情,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仁义礼智信,皆当谨于始而虑其所终,不能马虎和苟且,以免酿成大错。

(六)

敏而好学是君子之风,然而,什么样的人,才是好学之人呢?老夫子给出了答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好学之人,第一,不在乎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食不贪求饱足,居不贪求舒适,像颜回那样,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志在求学,不在乎物质条件。第二,做起事来一点也不懈怠,勤敏而谨慎,多做少说。第三,不自以为是,遇到有道德的人就虚心向人家学习,时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就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一个真正追求学问和干好事业的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选择上,更注意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主张内在的修养和学问。需要说明的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没有什么过错,谁不想把日子过得好一些?但不能贪,过分了就坏事了,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就自然走向它的反面。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些人贪得无厌,令人触目惊心。贪官纷纷落马,令人感慨万千。事实一再证明,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迷惑,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是十分重要的。读这段话很有现实意义啊!做一个好学的人吧,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自《诗经·卫风》,它的本意是赞美那位高雅的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完美。《论语》中的引申意思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那样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那样琢了还要磨。

子贡在和孔子关于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问答中,子贡引用了《诗经》上的这句话,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也?”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如果身处贫穷之中,不低三下四,不去奉承巴结别人;身处富贵,也不骄傲自大、放纵自己,谨慎从事。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能够如此,也算可以了,但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处贫穷之中,不仅不卑屈,不谄媚,而且仍然活得快快乐乐,忘记了自己的贫穷,不减求道的兴趣;富贵者不仅不骄傲放纵,而且更加爱好礼义,循理而不自知其富。”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子贡的举一反三,使孔子很高兴。他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随后孔子又讲了一句后世经常引用的话:“告诸往而知来者”。意思是,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探究事物的义理是没有穷尽的,之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原因就在于此。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能满足已有的成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打造,修正提高,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八)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君子内省,求在我而不在人,故不患人之不知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不知人是大事,是非邪正或不能辨,这应当为大患。

人生在世,非常重要的是知人,知人好歹才知道如何交际。对于刁钻的人和善良的人、君子和小人,心里都应该清清楚楚。上位者要知人善任,下位者要“择木而栖”。

了解别人要比了解自己困难的多,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在想什么?人们示于外的往往是最光鲜的一面,而把丑陋的裹得严严实实,这是人性使然。“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知人难矣。人是动态的,变化的,复杂的,矛盾的。但是,知人难并不是不可知,孔子告诉我们,要察其言观其行;曾国藩的相人术自有他的一番道理;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是,不仅要看他的一时一事,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这些知人的智慧,我们入耳入心才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父母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