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更高起点

站上更高起点
2024年11月27日 07:31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24期,总第921期),原题为《站上更高起点》。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到中部城市读书、就业、定居,追逐人生梦想的年轻一代就这样融入中部崛起的历史洪流之中。

2024年8月5日,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卡车往返穿梭、龙门吊升降腾挪,一派忙碌场景2024年8月5日,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卡车往返穿梭、龙门吊升降腾挪,一派忙碌场景

2018年,河北姑娘邵维在武汉读完大学,来到合肥求职。2023年,她进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成为一名测试工程师,负责量子密钥产品的安全测试。

“我在之前的公司做AI引擎测试,选择国盾量子,是因为量子领域很先进,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到处是惊喜和挑战。”邵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作为科创之城,合肥汇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特别是在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迅猛。作为省会,合肥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生活质量高,生活成本又比北上广深低,再加上交通便利、生态优美,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十足。”邵维说。

2024年9月18日,合肥市天鹅湖(杜宇/摄)2024年9月18日,合肥市天鹅湖(杜宇/摄)

到中部城市读书、就业、定居,无数青年都有类似邵维的人生轨迹。追逐人生梦想的年轻一代就这样融入中部崛起的历史洪流之中。

从2019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到2024年“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中部地区挺起“脊梁”,开创崛起新局面,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加快”释放信号

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三基地、一枢纽”(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对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在“三基地、一枢纽”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中心、四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目标。

2024年3月,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为新征程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方向。

随后的会议和文件,关于“中部崛起”的完整表述变成“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加快,意味着中部地区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使命光荣,任务紧迫。

中部地区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腹地,要跃上发展高地,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切实研究解决,这也是“加快崛起”的题中之义。

“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有利于国家战略的整体实现,是中国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选择和现实呼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表示,“尤其是中部城市崛起,不仅联动东西发展,打通南北一体化,还可以贯穿长江经济带,塑造多个内外循环的枢纽节点。”

多个国家战略在中部叠加,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安徽还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河南、山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部地区各省份、各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进势头。

日前,各地陆续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部有3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水平;与上半年增速相比,有4个省份增速加快或持平。

从总量看实力,前三季度,河南、湖北经济总量分别达到47881.96亿元、41655.01亿元,湖南、安徽分别为37898.74亿元、37257亿元,江西、山西分别为24149.8亿元、17532.53亿元。河南、湖北、湖南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位列全国前十。

从增速看趋势,中部地区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今年以来,湖北省经济增速在经济总量前十大省处于领先地位,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7%,河南、安徽、江西增速也逐季加快。

前三季度,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居全国第四,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均居第一位,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今年以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长;湖北省锂离子电池、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70.9%、53.8%、39.8%、24.4%、12.8%;河南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8%,高于全国9.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居中部首位。多项数据表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端牢中国人饭碗

中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粮仓。

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有5个在中部。河南小麦产量全国第一,安徽是“江淮粮仓”,江西是“江南粮仓”,湖南是水稻种子研发高地,山西是全国重要的小杂粮生产基地,湖北水稻总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五……

以约占全国1/4的耕地面积,2023年,中部六省产出了全国近1/3的粮食。

“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部义不容辞。”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说。

中部大粮仓,河南举足轻重。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调出大省,每年向外调出6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然而,过去一段时期,强筋小麦种子却主要依赖进口。

2024年6月5日,收割机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的麦田里收获小麦2024年6月5日,收割机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的麦田里收获小麦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大省河南从“芯片”出发,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

在“中原农谷”核心区——河南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新麦45”“新麦26”“豫丰11”等新品种接连问世。

新乡市自主选育的“新麦26”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新麦26’问世后,强筋小麦种子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全国各地面包从此有了新乡味道。”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员郭星说,2023年10月,“新麦58”以1618.88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生产经营权,创下我国小麦单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的新纪录。下一步,平原示范区将瞄准种子、种苗、种畜禽方向,打造以种业为突出特征的农业创新高地和农业科技新城。

农业科技富农效果显著。

新乡县七里营镇永昌家庭农场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科技研发,农场与种业公司合作繁育优质强筋小麦,积极推进联农带农,带动周边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致富。

永昌家庭农场农场主、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马文昌表示:“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新麦45’,一斤比普通小麦增收1毛,一亩地增收200多元。我们带动周围乡亲一起富裕,增加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中部地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河南建设新一轮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安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75%以上;湖南提出要把48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农业科技蓄势增能,为中部崛起筑牢粮仓的安全底座。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在第二产业,中部地区集齐我国工业所有门类,制造业“含技量”可圈可点。

过去,相比于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沿海地区的火热发展,中部制造业的“底色”偏于传统,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对于中部制造业崛起,显得尤其紧迫。

在湖南湘钢五米宽厚板厂,一块重20吨的钢坯,经过加热、轧制、精整等工序后,成为一块块钢板,运往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应用在我国深海装备上。“湖南造”钢板的规模化使用,让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稳稳扎根在海底,成为助力中国深水油气能源开发的“定海神针”。

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是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工业千亿、百亿企业分别达到4家、50家,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规模工业企业总量保持在2万家以上。制造业“湘军”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不只是湖南,中部各地城市呈现出争相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布局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势头。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打通“科研-转化-产业创新”链条,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连串产业顺势崛起,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沿途下蛋”。

为了给科创企业提供优质研发环境,合肥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包括科研机构、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如今,当地已聚集24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构建起“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科大讯飞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果没有合肥市的大力支持,没有‘看准方向、快速决策、坚决投入’的‘合肥速度’,科大讯飞不可能用短短4个月就建成‘飞星一号’国产算力平台,取得国产自主算力的先发优势。合肥市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在大模型上继续全力投入。”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说。

以全国首个以“中国”冠名的AI产业基地——中国(合肥)声谷为例,其不仅是一个产业聚集区,更是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孵化器。声谷汇聚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100多家,有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在声谷,2000余款软硬件产品成功研发,100余款首台套重大装备、首版次软件成功上市,智慧办公、智慧医疗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智能语音开放平台聚集700多万开发者团队,链接500多万生态伙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下一阶段,要更好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推动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比如,科教资源是中部地区优势之一,六省共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的近30%;有8.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总数的21%。中部地区要用好科教资源,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实现加快转化、深度融合。

武汉有光谷,合肥有声谷,山西正在打造“晋创谷”,还有多个中部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国家级、城市级科创平台的目标。

2024年6月13日,在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智能焊接机器人在作业(杨晨光/摄)2024年6月13日,在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智能焊接机器人在作业(杨晨光/摄)

如何吸引科创资源?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是最好的“磁场”和“动力源”。

“眼下看,中部地区还比较缺少科技型头部企业。”陈宪建议,“可以学习深圳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让企业打通并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形成创新链全流程整合,如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就能更好更快发展。”

让中部“近悦远来”

2024年应届硕士生梁浩然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7月通过校招,加入了中铁大桥局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第四研究所。

“进入大桥局,我接触到了不少先进的工程项目,对前沿技术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积累坚定了我在武汉、在大桥局深耕的决心。武汉的地理位置和科研环境为桥梁工程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梁浩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应届硕士生樊泰亨毕业于浙江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选择武汉、大桥局,他说自己对城市和个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综合考量。

“武汉房价在新一线城市中相对友好,人才政策也很丰富,让我有充足信心在这里定居。作为我心目中的‘中部第一城’,伴随中部崛起的大势,武汉未来必然更有竞争力。”樊泰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武汉有科教、枢纽、产业等领域的传统优势,再加上“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黄鹤英才计划”“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加持,武汉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近3年,武汉人口增长达到144万人以上。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和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在我国人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中部城市释放出的人口“强磁力”格外引人注目。

2023年,全国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部地区占据四席,人口净增长前两位城市是合肥和郑州,净增数量分别为21.9万和18万人。

安徽长期以来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这个传统农业大省成功转型为创新型省份,合肥成为中部地区“近悦远来”、吸引人口和青年人才流入的代表性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集聚与产业发展是互动耦合的关系。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而人口集聚又刺激产业兴起。”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孙中锋说。

近年来,合肥市政府以科创为主打,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可谓“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据统计,合肥财政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22.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6亿元,年均增长24.2%;2023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高达1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4个百分点。当地还设立了多个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科技项目和科创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起来,城市的人才吸引力自然随之高涨。

2023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家。合肥平均每天诞生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每天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超8项;全市全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突破35万人,新增进站博士后949人,集聚高层次人才1.9万人。

本刊记者从合肥某知名企业获悉,截至9月,该企业2024年新招聘人员有23%来自安徽省外。据了解,合肥相关人才政策规定:与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肥缴纳社保的博士、硕士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博士每年3.6万元、硕士每年2万元、本科每年1.5万元的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安居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下,中部地区创新节奏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加速兴起,其“用人”路径、“留人”土壤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们真情实意,坚持拿出真招实策、真金白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涵养‘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湖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中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六省文化产业发展各有特色。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响中原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井冈山、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

郑州少林寺、长沙橘子洲、武汉黄鹤楼……中部的文旅IP数不胜数。“建设文旅品牌,能够帮助中部城市快速出圈。”陈宪说。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彭昭之/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彭昭之/摄)

2024年的文旅市场,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取景地山西。

游戏上线以后,山西省文旅厅及时组织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系列活动和产品,组织“东方甄选”“与辉同行”山西行专场直播,打造现象级文旅营销。山西文旅火速出圈,全省域文旅话题网络流量登顶,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山西成为全国网友尤其是年轻人心目中“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站在“悟空热”的风口,山西文旅顺势而为、乘势起飞。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方面,山西积极支持各地制定多样化文旅惠民举措,扩大文化演出市场供给,推进演艺进景区、进节会、进消费场所。聚焦“文旅+”“+文旅”,积极发展休闲游、乡村游、红色游、工业游、低空游,支持演出、赛事、文博、康养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挖掘新的文旅增长点。

据山西省文旅厅最新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18亿人次,同比增长13.88%;旅游总消费2761.52亿元,同比增长25.91%。

“建立文旅IP要根植于城市的优势特色文化或者特色旅游景点。例如:郑州的嵩山少林文化、黄帝文化;武汉的英雄文化、黄鹤楼文化;合肥的包公文化、三国文化;长沙的都市文化和文娱文化等等。选定文旅IP后,还要对IP进行引爆。在今天‘体验经济’盛行的潮流中,各地可以探索通过节庆、赛事、会展等手段引爆IP。”陈宪建议。

比如,长沙夜经济丰富多彩,享誉全国。

解放西路车水马龙,黄兴南路人头攒动。两条路交会处,正是长沙最繁华的闹市——五一商圈。火宫殿、文和友、小龙虾、臭豆腐……当霓虹灯亮起,一幅烟火气十足而又绚烂多姿的夜生活图景瞬间打开。

中部崛起势头正劲。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胡钰认为,文化软实力对中部崛起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地区竞争力上,还体现在提升文化认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中部地区文旅创新发展要结合先进理念、现代科技、市场趋势,做到与“势”俱进。

《中部崛起硬“脊梁”》专题系列稿件

站上更高起点

兴产业,塑未来

城镇化新支点

绿色崛起

“火车头”之问

立足战略定位,作出重大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